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开始在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工作,师从杨澄中、戴传曾两先生,从事核探测器(电离室、闪烁计数器)的研制。1956年到1958年被派到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学习,在导师契仑科夫指导下,进行光致轻核反应的研究。1958年秋由于工作需要,奉调提前回国,参加国防科研攻关,这是一项集体性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对惯性约束聚变和磁约束聚变中的技术困难做些讨论,拟对何祚庥教授、庆承瑞教授“一种新型的干净的核能源”文章中的论点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明。  相似文献   

4.
闪光点     
从事惯性约束聚变(ICF)的研究人员与他们的能源部监督人员之间的一场旷日持久的辩论可能会发展到白热化程度。美国的一项利用激光器或粒子束照射轻元素小丸的研究计划的正式目标是产生微型的热核爆炸,旨在检验核武器的效果(参见本刊1989年6期的“科学与火众”)。因为相信与该项技术有关的知识可能有助于制造氢弹的努力,能源部一直试图对该项研究的大部分内容加以保密。  相似文献   

5.
我国超导托卡马克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个经济实用的商用堆必须是高效、紧凑和稳态运行的。未来商用堆必须是全超导,才能实现稳态运行。我国超导托卡马克研究始于1991年,在将原苏联T7超导托卡马克改成HT-7后并在其上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1997年开始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计划,2006年建成并投入运行。未来将在长脉冲条件下进行高参数等离子物理实验,为未来稳态、先进聚变实验反应堆奠定良好的工程技术和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成立45周年。作为一名曾在中国科学院工作过的科技工作者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我表示衷心的祝贺。  相似文献   

7.
神光Ⅱ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的长远目标,是实现可控核聚变,为人类提供理想的能源。神光Ⅱ高功率激光装置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国家“863”计划支持的大科学工程项目。该装置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国际上为数不多的高性能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是我国中近期惯性约束聚变重要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设备的组成、主要部件、真空度、冷却结构等四个方面八手,重点讨论了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设备的工作原理,研究了电子枪、离子清洗装置、真空度等设计参数,提出了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设备结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者简历:阮可强,1932年生,反应堆物理、核安全专家。原籍浙江省慈溪市,出生于上海市。1950年至1951年于清华大学学习,毕业于莫斯科动力学院。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一直在反应堆物理和核安全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工作,负责过多个反应堆的物理研究、设计项目.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11,(22):5-5
何祚庥.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7年生于上海,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何祚庥长期以来从事粒子物理及各种应用性问题的研究。其重要工作有层子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孙汉城是我国著名的原子能专家,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进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先后从事核探测技术、中子物理、轻核反应、中微子物理与核技术应用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西郊科学岛,成立于1978年9月,主要从事高温等离子体物理、磁约束核聚变工程技术及相关高技术研究和开发,以探索、开发、解决人类无限而清洁的新能源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楚戈  凌学江 《今日科苑》2012,(16):12-13
人物简介:彭先觉,核物理专家。1941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县。1964年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工程系毕业后分配至二机部九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理论部从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及设计工作。1999年起任院科技委主任,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3年起兼任原国防科工委核试验专家组组长(两组长之一),2002年起兼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核武器技术专业组组长。2007年10月被科技部聘为国家磁约束聚变专家委员会主任。现为博士生导师,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曾获"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及部委级奖多项。1994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相似文献   

14.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7):F0003-F0003
孙汉城,研究员。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即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前身)工作。师从何泽慧研制核乳胶。先后从事核辐射探测、中子物理、轻核反应、三体反应、中微子物理、核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曾任该院核物理所副所长、核技术应用所所长。  相似文献   

15.
四川绵阳,一片名为科学城的寂静山岭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坐落其中。穿越研究院内连绵山坡,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在山林中闪现。这里拥有我国在该领域一流的科研团队、一流的科学设备,目标是探索人类获取能源终极梦想——“激光惯性约束聚变”。  相似文献   

16.
吴彬 《科教文汇》2008,(16):112-112
我们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把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总结自己从事物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笔者认为应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一、在物理概念、定律、原理的讲授中。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的方法。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总结和升华,  相似文献   

17.
王乃彦,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参与建成了我国首台测量中子能谱和截面的中子飞行时间谱仪,测量了中国首批中子核数据,领导和参加了核武器试验中极其重要的近区物理测试项目11种,为原子弹等核武器的设计、试验、改进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对探测器系统的响应函数、测试数据的解卷积的复原处理等重要问题做了创造性研究,促进了我国核武器设计和测试技术的不断改进。他对惯性约束核聚变领域的物理和技术问题做了系统研究,在高功率脉冲技术、束流物理和束靶相互作用诸方面取得在国内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他在电子束泵浦氟化氪准分子激光的研究中,激光输出能量达106焦耳,能量抽取效率达国际水平。同时在大面积非箍缩型电子束泵浦技术、大孔径氟化氪激光振荡器、强流束流物理和高功率脉冲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2004年,他被授予了世界核科学理事会全球奖,在全世界获此殊荣的4人中,他是首位获得此项奖励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8.
我于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天体物理专业,此后一直在中科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太阳物理研究工作。主要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科技通报》2010,26(5):F0002-F0002
1962年浙江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工作。1986年至1987年底任美国马里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88年-1997年任研究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副所长(1991年起)。199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2001年任国家863计划直属惯性约束核聚变主题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代社会的发展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在我国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中,科技的力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那些从事于各种高科技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无疑是新时代的弄潮儿。孙汉城就是一位奋斗在中子物理、核技术科研领域的专家。多年来,他默默耕耘在中子物理、核技术科研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孙汉城,1933年5月出生于江苏苏州。1952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即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前身)工作,先后从事探测技术、中子物理、轻核反应、中微子物理、核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