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息传播的飞快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的迅速普及,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道德"的日渐下降,也是当今社会主要问题之一。网络中的资源共享,言论自由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释放自己情绪的平台,网民通过各种方式在网络上宣泄不满,发表言论,其中也不乏一些人使用过激的语句和行为。自"人肉搜索"出现至今,引发了很多"网络暴力"行为。本文通过"人肉搜索"的利弊分析,网民心理分析等方法,提出一系列控制"网络暴力"的方法和措施。从网站和社会对"人肉搜索"的引导和利用,到网民自身素质的提升,给"网络暴力"问题带来新的出路。使"人肉搜索"在一个健康的态势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沿海发达城市网民的调查数据,探讨了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人们在网上的社会网络规模以及网络社区归属感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一、人们通过网络联系的人呈现出"差异格局",同龄人和朋友居于差序格局的中心;二、人们通过网络主要维系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三、大多数网络社区参与行为停留在"浅层参与"层面,网络社区归属感不强;四、网上的网络社会规模与网络社区归属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网络社区归属感是可以逐渐培养的,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人们接触网络的时间更多,网络社区的归属感或许会有上升的趋势.但这还有待时间检验.  相似文献   

3.
张锦华 《编辑之友》2010,(10):53-55
目前,网络上低俗之风盛行,艳照、不雅视频、芙蓉姐姐式的网络红人层出不穷.面对越来越多的由网络引发的社会问题,人们积极呼吁构建网络伦理.什么是网络伦理?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有必要先从伦理学谈起.那么,什么是伦理学呢?伦理学是对道德进行研究,关注人的行为和价值的一门学问.它的实用性在于判断什么是符合道德的,什么是违背道德的.网络伦理是指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社会交往时而表现出来的道德关系,这些道德关系制约和规范网络中人的行为.在探讨这一问题时,人们往往把目光聚焦在技术和法制上,而忽略了伦理道德这个层面.其实,人们把这些问题的出现归咎于"新技术"的应用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近期流行的网络热词的传播与流变切入,以民间舆论场的生态变革为视角,运用文献分析与案例分析的方法,探究网络热词在政治传播过程中的价值,不仅扩展了政治舆论空间,推进了公民的政治参与,也为新时期网络空间治理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5.
李斌 《新闻界》2009,(2):33-34,87
随着网络在我国的普及,公众的话语权得到了极大的扩张,他们运用网络形成自我议程设置的机会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露出来.本丈以"甘德怀事件"为案例,通过对公众自我议程设置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网络时代社会道德预警建议:加强网民自律,完善网络自身管理,进行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世纪信息普及化带来的信息爆炸,网络普及率飞速提升,并以特有的优势和发展速度普及到各家各户,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本文从网络发展的根本分析其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从分析"素养"深入到论证"网络素养"理论的不确立性和概念模糊性,最后从学校、社会、大学生自身等层面提出了正确发挥网络影响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几乎覆盖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便利,但是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人们越过了安全的界线,它也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灾害。如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意识形态的发展提供了途径与平台,但是网络也成为意识形态激烈斗争的新场所,威胁着国家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因此结合目前新媒体时代网络发展的现状,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许璐 《今传媒》2013,(2):28-29
网络的崛起和民众自主的增强,使得网络舆情沸腾,由此衍生而来的"网络道德裁判"行为时有发生,并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以近年来发生的"网络道德裁判"现象为例,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剖析,试图以辩证的视角解读其所带来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9.
"道德绑架"一词随着网络的发展,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该文结合时下发生的例子论证网络舆论中出现的道德绑架现象,通过现象分析道德绑架这一问题形成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批评了社交网络带来的社会参与热浪和社会平等想象,研究认为,社交网络朝着高度集中趋势迈进,伴随着流量和社会关系越来越集中,人们由此深受网络霸屏的影响,同时也呈现了与之连带的"谷歌政体"式的信徒和对西方话语的自愿支持。在人们社交网络虚拟化之后,社交网络传播的外相带来的社交网络神话化做法,持续的网络传播集中化为社会参与带来新问题。社交网络传播集中化的事实,凸显了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升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同时也昭示着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赵曙光 《新闻界》2001,(2):63-64
从最早用于军事用的阿帕网(Arpanet) ,到服务于大众的国际互连网(Internet),再到成为1999年中国科技新焦点的未来设想-数字地球(Digitalearth) ,网络发展的三部曲将世纪之交的人们带入了崭新的网络社会,然而,科学技术的高歌猛进在道德上是中立的,它保证人类能够做出奇迹,但是并不告诉人类该做出什么奇迹,英国达勒妇大学的A.米尔恩教授说:“没有道德就不会有任何社会生活”。网络社会在为人类的道德进步提供了前所示有的可能性的同时,这一信息化浪潮必然也会带来许多负面的,消极的(有的已经出现,而有的或许将以人们始料未及的速度出现)道德影响,网络道德建设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系统的子同样面临着建设网络道德,确立网络媒体行业规范,保护网络媒体正当权益不受侵犯,推动网络媒体健康发展的任务,那么,网络影响道德的传导机制是什么,对新闻影响道德的传导机制是什么,对新闻媒体提出了那些道德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何种对策呢?  相似文献   

12.
融媒体时代,网络推动了网络词的产生、传播和流变,赋予其时代特性.以"潘嘎之交"为例,它源于潘长江和谢孟伟之间的直播事件,利用"管鲍之交"语言模因而成,该词借助网络传播,发生语义流变,主要有虚假之情及前辈对后辈发展的有意阻挠两个义项,亦做专有名词.然而随着网络热度的下滑,该词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相似文献   

13.
网络参与扩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它正在重新建构人们的集合形态.网络参与形成了虚拟共同体,本研究认为,网络实现了多元文化社会,实现了以"我们"为标识的虚拟政治话语,这些"我们"是以政治派系进行区分的,新的媒介技术拓展了人们的社会身份建构方式,形成网络参与的差异化后果.  相似文献   

14.
道德绑架是指道德绑架者以自身定义的社会道德准则为筹码,通过舆论压力胁迫甚至是攻击他人履行道德或终止与道德冲突的行为。其本质是一种扭曲错误的道德观念。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逐渐在社会中普及,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得以加快。人们在及时接收大量信息的同时也能在网络上进行互动,它一方面是影响,激发人对新闻的积极关注,但同时,网络道德绑架事件也频频发生,甚至演变成一种新型的网络暴力行为,会在社会上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解决网络道德绑架现象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当前网络道德绑架现象出发,阐述网络道德绑架的危害,进而分析网络道德绑架问题的成因,最后就如何有效解决网络道德绑架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5.
詹骞 《现代传播》2006,(5):111-112
网络杂志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承载方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网络阅读体验。它依托互联网平台定期发布,内容由以文字为主逐渐发展到综合各种多媒体形式,包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以及二维三维动画等。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杂志发展现状的梳理,分析在网络杂志不同形态的发展过程中所凸现出来的不同特性,并对多媒体网络杂志和传统纸质杂志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网络传播因其即时性和技术的便利性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媒体中传播者的强势地位,使得现代社会中"言论自由"的尺度更加宽泛,网民迎来了"人人平等"、"大众狂欢"的时代.但网络传播的随意性也使得其不可控因素增加,网络传播中道德界限模糊,言论自由和媒介道德的博弈研究成为网络传播的重要议题."艳照门"事件中明星丑闻照片初期的迅速传播和其后相关部的大力干预,不能不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反思.本文认为,建立在对人类生命的关爱和尊重的基础上的言论自由才会使网络真正成为造福民主和大众的传播媒体.  相似文献   

17.
钱凌燕 《大观周刊》2012,(12):42-42
计算机、通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也使得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模式发生了变革。大学生作为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参与网络政治的重要主体,本文通过调查访问,分析当代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让网络这把双刃剑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有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网络出版自身特点及引发的新的道德冲突 网络出版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它带来的简易便捷的同时也为它产生的新的问题所困扰.  相似文献   

19.
单娟 《今传媒》2010,(12):49-5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应用网络的目的与需求的变化,很多网站开始转型,将功能和特性由原来的"整合信息",转变为"整合应用",或是在原"应用"性的基础上继续扩充"整合"特性。本文将以几个目前具有"整合应用"特色的代表性网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发展方式和独特优势,来探析网络的"整合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20.
范慧敏  秦鹏鹏 《新闻知识》2013,(1):97-98,110
微博的出现给快节奏生活下的大众带来了很多便利,符合人们对快餐文化的需求。但同时在微博平台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社会名人之间的相互谩骂、侮辱等不文明行为,同时还有很多粉丝参与其中。近期一些知识分子在微博上因为学术争论而相互言语掐架,最终升级为"微博约架"。理性的学术争论最后要通过拳头来解决,让我们看到网络文明的渐行渐远,网络戾气的愈演愈烈。我们应该多考虑一下"微博约架"带来的负面效应,共同采取措施来营造文明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