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当前家庭教育特点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学习能力、个性发展等都起着启蒙和培养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程度。家庭教育功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替代的。研究表明,身心健康成长的学生,一般都受到较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必须发掘家庭教育资源,提高家长素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熏陶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郑道晓 《科教文汇》2008,(18):43-43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一些学生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很大原因是由父母离婚、家长疏于管教或体罚等造成的。因此,家长应与孩子多沟通,注意孩子的言行,还要接受亲子教育,等等,真正为孩子创造一片心灵的“净土”。  相似文献   

3.
在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应积极发挥家庭的作用,结合学生家庭教育及家风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形成家校合力,达到增强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果的目的。该文在分析家庭教育、家教及家风对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影响的基础上,对发挥家庭、家教与家风对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影响作用、促进学校教育效果提升的方式进行了说明,发挥了学校的帮助作用、家长的主导作用。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应从开展座谈会提高家长意识、引导家长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及家风等方式入手,为学校核心素养教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中职阶段学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正是生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中职生目前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可以概括为情绪比较消极;厌学情绪强烈;自信心缺失;盲目追求个性。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从家庭角度出发,中职生家庭教育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家校沟通,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平台。2.结合"关系"教育,增强学生的"逆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3.家长也要学习提升自我。4.家长在处理孩子问题时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孩子问题。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也是终身受教育的永恒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不可替代的终生教师。所以,家长的教育观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美国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观念和做法方面做一些粗浅的介绍以期能对中国的家长有所启示,为中国的家长们更好地培养孩子提供一点儿可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隋明兰 《科教文汇》2009,(18):241-241
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也是终身受教育的永恒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不可替代的终生教师。所以,家长的教育观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美国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观念和做法方面做一些粗浅的介绍以期能对中国的家长有所启示,为中国的家长们更好地培养孩子提供一点儿可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主要讨论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为保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所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助手和补充。家庭和谐教育就是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和谐处理德智、人际、身心等诸方面关系的能力,使孩子在文化素质、道德品质、社会交往、身心健康等都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校园化的结果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是全社会的责任,而家庭教育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要不断加强家校联系,让家校的教育成为一体式的全方位的教育。通过加强家庭教育的认识,使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积极引导家长进行试验,学会做"新父母";改变以往与家长联系的模式,以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关系等有效手段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魏夏南 《科教文汇》2020,(10):20-22,25
一直以来,家长陪写作业引发的新闻和吐槽在网络上热议不断。量大、形式难、责任错节的作业,不仅给孩子增添了学业的负担,也给家长带来了种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家长过多、过深地参与到了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扮演着复杂的角色,是家长产生焦虑的原因。从作业的内涵上看,家长在作业中的功能地位并不必要;作业量大、形式难的问题则需要教师通过科学设计作业的形式来得到解决。家长教育负担过重的深层次原因是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僭越使得后者沦为前者的附庸,而双方在各自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才能达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的。只有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功能定位分野,家校同心合力,才能给学生减负,使家长的焦虑得以纾解。  相似文献   

11.
苏秀清 《科教文汇》2012,(36):101-102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也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较差,没有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给中专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必须端正教学态度,认识到数学教育对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以及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应在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从身边的实例出发,让学生意识到学好数学的作用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2.
蔡杰忠 《科教文汇》2014,(27):27-28
班主任担负着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其有效的工作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个性、优秀品格、进取精神等的重要保证。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中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并提出班主任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铁牛 《科教文汇》2014,(21):209-209
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一部分中职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文章从我校幼教专业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对幼师女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做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胡春艳 《大众科技》2013,(5):226-227,225
就读中职的学生多数是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等诸多因素,导致中考失利或者因为家庭贫困,而来到中职学校。对待中职生,班主任要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才能使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茁壮成长:在掌握各种类型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性开展细致严格的引导教育工作;加强班集体建设,塑造和谐班风;要特别重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风;重视班委建设,促进班级的管理,进而促进中职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龚光剑 《大众科技》2016,(5):118-119
随着中等专业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质量问题是困扰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问题,尤其数学课的教育教学问题是影响中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因此,中职学校数学课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投入更多的耐心。  相似文献   

16.
中职升本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方案等各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职升本学生为例,根据该类型学生特点,结合同专业普通本科的培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基础课程教学中,对于不适应这类型的培养方案及教材不断进行调整,真正做到因才施教,为制定中职升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诗安 《大众科技》2014,(8):133-13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赋予职业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而文化课教学又是中职人才培养的基础,既要考虑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又要考虑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必需的工具,还要考虑中职毕业生进入更高层次的职业院校学习和就业创业发展应具有的文化基础。如此重任落在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师肩上,唯有明确文化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让领导、师生和家长都引起重视,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力度,在课程开发、教育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方面下功夫,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担当起这份责任。  相似文献   

18.
王坤 《科教文汇》2011,(30):183-184
中等职业学校的后勤管理与普通中小学的后勤管理有所不同。办好职业教育,物质基础条件非常重要,内部管理和硬件设施是留住学生的重要条件。后勤领导者要有通盘考虑思想,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好服务工作。职业学校的后勤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摊子,只有善于不断总结经验,大胆创新管理模式,主动协调其他部门,管理才能出效益,管理才能出战果。  相似文献   

19.
黄兴 《科教文汇》2012,(6):183-184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也有了很大改观,职业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职学校办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都顺利地完成学业,学好专业的技能,成为合格的技术人才,这是中职学校所有教师努力的方向。中专学生由于学习基础本来就比普通高中学生差,班主任在学生教学管理中就更应该加大工作力度,帮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一技之长,为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