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校德育工作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获得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德育主体。以人为本的德育主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学生为本,一是以教师为本。所谓以学生为本,是指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不是被灌输的客体。德育是社会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要求。我们要善于将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因为任何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德育不是要禁锢…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发展观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德育创新也要以人为本。学校教育是思想、政治与品德教育的中坚力量,应尊重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德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创新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德育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校园文化建设要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明的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自由人格和主体权利等意识,我国德育在培养人的德性、开发人的潜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传统德育存在着片面强调政治意识功能,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强调社会适应性教育,忽视了德育内容的个体价值取向等问题。鉴于此,应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实现德育重心的转移,实施“主体——发展性德育”,确立由重知识教育向重道德养成教育转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学校生态德育,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自然为本"。它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和谐发展为要义,以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它不仅仅以环保知识作为育人的唯一要求,还指学校以生态学、环境科学、教育生态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科学原理为指导,推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动态良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  相似文献   

7.
现代学校教育应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在以人为本的教育中,德育处于中心的地位,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文化形式的丰富与泛化,我们的德育建设也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构建起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德育观,这一点不仅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更引发了社会性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德育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既是塑造创新人才的教育,又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教育。在改革德育工作中,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一体化模式,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社会德育为依托,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这也是落实德育核心地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丁丽  熊艳 《南昌教育》2006,(3):23-24
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舰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中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中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办学以人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要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建 《教育革新》2007,(7):29-29
一、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的基本内涵 以学生为本的德育,就是肯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地位、目的地位与主体作用的同时,把尊重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塑造学生的价值取向落实到学校教育工作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对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德育工作改革,关键要以“关注生命,以人为本”基本观点,全面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主体、民主师生关系,发展学生个性为重点改变教育方法,采取抓“隐性教育,构建自我评价体系,努力实现德育对话”三大措施进行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生本德育理论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或教育思想.这一概念是由以人为本的提法演化而来的,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旨趣.生本德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基本手段是依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发展;从方法论意义上来说,就必须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在生本德育实践中,必须重视德育课堂、社会实践以及心理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当前学校德育最重要的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和人的最高目标。因此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对教育目标的实现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但我们认为德育的现状和效果却尚未达到其地位与应起作用所要求的那样,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一直被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德育的一种教育理念,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以人性即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主体性为本.现行的高校德育普遍存在着忽视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主体性的现象.高校德育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正确引导并努力实现大学生的需要作为德育的立足点,实现"学校人"与"社会人"的同构,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其主体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主体性教育思想已应用于德育领域。主体发展性德育的核心就是要求教育者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质为培养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传统的学校德育重整体、轻个体,教育主体缺失,载体缺乏,形式单调、程式化,缺乏实效性。因此,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贴近未成年人、贴近学校实际、贴近生活为原则,着眼于理念转变,着力于主体改变,着力于载体创新,突出德育主体,促使学生把道德认识、道德观念逐步转化为稳定的道德行为,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德育现代化就是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重要指示,将德育置于现代化的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品德素养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本人不揣浅陋,认为德育现代化,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树立二种观念,把握三种走势。一、围绕一个核心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因此务必“把学生真正当成人,当成正在学习走向社会的人,当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学习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精神、主体实践、主体创造,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德育传授政治理论与道德知识,提高学生品德素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说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根本的宗旨,这是德育根本目的所在。因此,在德育的所有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既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也是高等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确立高职高专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就是在德育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根据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激发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现有思想道德品质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主体意识的人,其核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均得到充分的发挥。按照这一目标要求,在高等职业院校德育实施过程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实现德育的真正价值,是高等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主体发展性德育实践探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阐述主体发展性德育实践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魏国海 《辅导员》2009,(11):46-46
“人本德育”,即以人为本的德育,也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德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前提下,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们实施了低重心、生活化的教育,制定了“礼、孝、和、责、诚、勇、毅、俭”八个德育细则,作为“人本德育”的培养目标。建构“人本德育”模式是个系统工程,已实践的具体做法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