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高中毕业生除少数可以进入高校进一步深造外,大部分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c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过程中,职业高中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将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存亡兴衰。在社会市场就业的配套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学校实际上承担着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巨大压力。如何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为其在就业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我县作为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对此进行了探索与尝试。一、so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企业在调整经营结构或产品结构的过程中,部分员工无法适应新的生产工艺要求而下岗。下岗失业问题的日渐突出,导致…  相似文献   

2.
上海作为全国高校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面临着巨大挑战并承担着重要使命,在国家教育部、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的正确领导和积极支持下,多年来上海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开拓创新,积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随着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的逐步健全和完善,毕业生网络就业市场的作用逐步凸现,市、校两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逐步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信息化服务手段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推动力,供需信息服务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信息服务从有形市场、媒体市场(…  相似文献   

3.
刘珅 《教育探索》2021,(11):34-37
在后疫情时代,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逐步向好,但依然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错位"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观更趋于保守,就业面变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仍存在短板;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改善.为此,应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化解高校毕业生"供需错位"矛盾;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强化就业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就业工作效率与质量;完善就业政策法规,构建新就业形态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2004年末,由福州市教育局主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福州教职专学校举行,120多家用人单位。5000多名中职应届毕业生参加。这是近年来,我市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专门面向中职校毕业生的见面会。用人单位提供了4500多个就业岗位,供需比例接近1:1。这次供需见面会开得十分成功,既为职技校毕业生和企业搭建了一个就业招工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用人制度改革的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走向市场,这就要求毕业生就业工作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文章尝试把经济学中市场营销的理念引入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医学院毕业生为例,分析了市场供需情况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结合当前我国正面临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逐步向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的“双向选择”的就业办法过渡时期,就如何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提出如何加强这项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违约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正从国家计划分配逐步向自主择业转轨,从“计划调节”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阶段,“双向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从原来的“统包统配”的计划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不包分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毕业生就业逐渐呈现出就业机制市场化.就业渠道多元化、就业指导专业化和就业关系合同化的特点。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9.
职业学校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中职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职业院校的领导必须要对毕业生做出详细的就业指导工作,遵循一定的就业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毕业生的有效就业。本文主要从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意义说起,并分析职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市场的形成,以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国家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逐步被“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所代替。使毕业生与就业市场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以及就业市场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虽然比较严峻,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毕业生总量已经过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整体供需关系是密切相关的,就业形势直接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紧密关联。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是就业的灵魂,只有国家持续发展,毕业生就业才能得到保障,而且,毕业生的择业,也要从有利于国家和自已的发展出发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教育与劳动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逐步发生变化。因此,如何增强职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率,对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陈嵩 《西北职教》2008,(2):17-18
近年来,上海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实际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并从2003年起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每年度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公告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为进一步了解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所有关研究人员选取上海市4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直接就业的702名2004届毕业生和78家相关用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了跟踪调查工作。调查显示,中职毕业生高就业率下同时存在就业质量不高这一问题,值得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在保证高就业率的同时,不断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既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更好地发挥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的内在要求。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长期共同努力,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形成技能型人才成长良好环境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平等竞争、优胜省汰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和人才市场的必然趋势。如何充分利用自己所享有的权利,选择好有利于事业成功的职业;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就成为大学毕业生关注的头等大事。本阐述了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对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大学毕业生顺利择业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莉 《教育与职业》2005,(27):51-5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人数快速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用市场经济的眼光和办法正确看待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才能在我国高等教育成功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解决好大学毕业生与市场之间的供需问题,使我国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得到更为有效地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开发:职业指导应然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就业机制在不断趋向市场化,就业难度和就业压力骤增,这在应届毕业生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为解决这一问题,各高等院校纷纷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些职业方面的指导。然而,“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尚不能令人满意,难以满足毕业生成才和发展的需要。”这种状况的形成有诸多原因,究其根本在于现行的职业指导缺乏合理的理论支撑。在对各类职业指导理论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其中最为切合者是使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走向深入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高校职业指导除进行有关通识教育以外,主要任务应该放在指导毕业生认识自身、开发自身潜能上,从而实现自身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应当成为毕业生职业指导合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毕业生总量不断增加,但作为吸收高校毕业生主渠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处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企业转轨过程中,结构调整,减员分流,优化组合,从而大大减小了接收毕业生的能力;而国家机关正在精简机构,实行公务员制,事业单位编制压缩,故而接收毕业生数量有限。在这种背景下,毕业生供需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多年来的求大于供,发展到供求基本平衡,乃至现在的供大于求,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这样,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成为摆在我们就业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拟结合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期实践和…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显得异常严峻。我们认为:能否做好新时期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才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使用,更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做好毕业生就业的推荐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计划经济,在这个大环境下,大学生就业由国家分配到自主择业的转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样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就非常幸运的摆到高校日常工作的序列上.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报告以人才的市场供给与需求关系为切入点,基于调研数据分析了上海高校和中职校毕业生的就业及人才培养的现状,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