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孩子从诞生起,许多家长,从祖辈到父辈就有这种思想:一切都为了孩子。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长们为使孩子过得舒服些,自己不惜做出自我牺牲。人家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不想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家长们这种奉献精神固然可佳,但是,事事包办代替无疑使孩子失去了自我锻炼和经历挫折的机会,形成了孩子们自高自大、唯我独尊的思想,从而也会形成一种攀比和依赖思想。事实证明,在家庭中对孩子实行挫折教育必不可少。挫折是追求的伙伴。追求总是有成功也有失败,而只有经历了一次次失败,才能体味到成功后的快乐。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将…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了人口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弊端:“小皇帝”、“小公主”们让家长担心,使老师惊心。很多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追求奢侈排场,讲究名牌;父母娇惯,爷爷奶奶溺爱,形成了惟我独尊,自私自利的性格;受不得委屈,经不起挫折,甚至出现了被老师说几旬就自杀的惨剧。更有为数不少的学校仍然为了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及心理健康的教育,造成一批又一批人  相似文献   

3.
成长的代价     
一个小学生夏令营,活动内容有长距离徒步行军、野外实地考察、自己架锅煮饭烧菜、搭帐篷露营等等。结果,很多家长不放心,有的甚至还特地请假尾随其后。夏令营一结束,长辈们摸着孩子晒黑了的脸、变瘦了的身子,心疼不已。的确,现在的独生子都是家长们的掌上明珠,平时关怀备至,哪吃得了这样的苦哟。有的家长就埋怨主办者是在摧残祖国的花朵。我却要为主办者的深谋远虑大声喝彩。因为经历磨难和挫折,走一段逆境,是人成长的重要方面,其价值不可小觑。著名发明家爱迪生经受了上千次的失败,终于发明电灯;大科学家诺贝尔为研究炸药,差…  相似文献   

4.
高丽金 《考试周刊》2014,(11):162-162
何谓挫折?挫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各种领域里,寻求真谛、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遭遇到的由客观、主观的因素造成的失利、失败、打击、屈辱等种种干扰和障碍。可以说,一切事物的成长、成功一定有过挫折经历。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在优厚的物质环境和家长的保护圈中,他们是温室里的花朵。学生最终要独立面对社会,独立面对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人难免会碰到失败和挫折。作为学校、家庭有时让孩子体验一点失败、挫折的滋味未尝不是好事,可以以此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孩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6.
风险指导     
风险指导一次风险也许是一次成功,或是一次失败,现代家长应该给予孩子科学的风险指导,以使孩子避免无谓的失败,而取得有意义的成功。1995年,我们在百名中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次风险”调查。这次调查的结果使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感到震惊。有的家长说...  相似文献   

7.
于洪 《山东教育》2005,(10):61-62
挫折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人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近年来,一些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时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主张要加强“挫折教育”。有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舆论里充满了“挫折教育”的呼声,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社会兴起挫折教育,社会、学校、家长们都在谈要给孩子挫折教育.我曾经接触到一对父母,他们的经历可以拿出来作为一个案例和大家一起思考一下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9.
《当代学生》2013,(17):10-11
近年来,一些学生因缺乏抗挫折能力而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甚至引发自杀的事件时有报道,一次次血的教训让社会震惊。不光是高考失利,现在连做不出作业都可能成为自杀的原因。这再一次提醒我们挫折教育有多么重要。事实上,挫折教育也是国外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很多学校开设了专门的课程,家长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考验来培养孩子坦然接受失败。  相似文献   

10.
秦梅华 《山东教育》2003,(23):92-93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难免会碰到失败和挫折。尤其是幼小的孩子,他们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能力有限,经历和经验缺乏,更容易遭受失败和挫折。有时在成人看来是很微小的一次失败,对于孩子来说,则可能是一次不小的危机。因为在遭遇失败和挫折时,孩子可能会不知所措,失望退缩,而这种退缩行为是不可忽视的。如果不及时消除这种行为障碍,会使幼儿产生自卑感,缺乏进取心,影响他们日后的交往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璜 《辽宁教育》2013,(9X):90-90
<正>挫折教育是国外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很多学校开设专门的课程,家长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考验来培养孩子坦然"接受失败"。英国:英国顶级女子学校"失败周"教育学生英国家长们常常把"给孩子失败的机会"这句话挂在嘴边。孩子做某件事失败了,英国人的观念不是索性不  相似文献   

12.
所有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当孩子面临这些挫折时,家长该做些什么呢?是包办代替?还是鼓励帮助?包办代替,让孩子过着温室中花朵的生活,久而久之,会形成孩子意志脆弱,好逸恶劳,只想依赖,不想独立,只要索取,不愿奉献的不良习惯,成为“娇宝宝”;鼓励帮助,能使孩子活泼开朗,充满自信,逐渐地养成独立、自主、自律等良好素质,使幼儿从小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成为坚强刚毅的人。无疑,家长们都会选择后者——鼓励帮助。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呢?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身体与身心健康,也对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体育可以"益智、强体、塑魂",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使他们能勇于面对失败,主动调节好自身心态,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努力追求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无法一蹴而就,教师...  相似文献   

14.
不容忽视的“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由于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致使目标、目的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  挫折普遍存在,任何人都无法避免。挫折也具有偶然性,即挫折随时可能产生,难以预料。  纵观古今中外名人的人生道路,不难发现,他们无一不是从挫折与坎坷中成长起来的。因此,认识挫折、战胜挫折,是任何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心理素质。一、“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孕育着成功”。挫折能够增长人的聪明才智,激发人的进取精神,磨砺人的意志。人在…  相似文献   

15.
孩子应当十全十美,这种不切实际的企盼是招致父母严词攻击子女的又一常见导火索。许多在言辞上虐待子女的父母本身就是很成功的人,但是十分常见的是,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家庭变成了事业压力的发泄场所。(酗酒的父母也会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然后又用孩子的失败作为酗酒的理由。)追求完美的家长们似乎生活在这样的幻想之中,即如果能让孩子十全十美,他们的家庭也就十全十美了。他们把追求安定生活的重担放到孩子身上,这样便可以回避他们作为父母无法提供这种生活的事实。孩子失败了,就成了家庭问题的替罪羊。这时,孩子又得承受他们的责难。  相似文献   

16.
何为挫折教育,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国家、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让孩子受到困苦的磨练,经历挫折和失败的体验,以培养其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克服困难的应变能力和奋发进取精神,其任务是提高人的挫折和认知能力,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卫机制,增强对挫折的排解能力。挫折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有哪些作用呢?  相似文献   

17.
郭里红 《贵州教育》2012,(17):44-45
我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人民教师,在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经历了不少的挫折与失败,但也享受了更多的幸福与喜悦。 1986年秋天,我带着一份羞涩和矜持,走进了仁怀市喜头镇的一问乡村小学,第一次听到学生们脆生生的呼喊——老师您好!我的心里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震动。面对着一张张可爱的脸庞,直视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才意识到,家长把孩子的未来和希望都交给了我。我肩负着几十个家庭的重托,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和激动。  相似文献   

18.
沈洁 《家庭教育》2001,(11):35-3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现实生活中,人难免会碰到失败和挫折。尤其是幼小的孩子,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能力十分有限,经历和经验的缺乏,更容易遭受失败和挫折。幼儿期是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因势利导地对幼儿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优越,但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弱,结果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大发脾气,任凭家长怎样安慰都不依不饶,导致孩子的快乐不翼而飞。因此,很多家长进一步认识到,应该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天使,给每一个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家长们对孩子是呵护备至,有求必应,然而过度的溺爱,会让孩子产生较强的依赖感,一旦受到挫折会很受打击,哭闹不止。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就是挫折教育,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幼儿乐观面对,多想办法解决,在不断锻炼中磨炼孩子的意志。本文首先简要概述学前幼儿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就学前幼儿挫折教育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