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师生互动的物理课堂教学环境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无效的。师生交往和互动是学生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引起原有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从而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形成“学习共同体”。在物理教学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必须努力建构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通过互动产生思维的碰撞,而思维的碰撞可以闪现智慧的火花.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设计问题,用问题串起课堂,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应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通过互动可以产生思维的碰撞,而思维的碰撞可以闪现智慧的火花.师生互动是“生成”的动力,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对话”是交往活动最内在的、最深层的属性,也是最有表现力的交往形式。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师生交往互动中要求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5.
黄炳荣 《考试周刊》2009,(10):230-231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怎样才能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呢?这贯穿于我们整个的教学过程,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倾听”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MS-EEPO有效教学是国家级科研课题,是当前解决课堂教学低效率的有效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有效教学更多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有效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黄文华 《科学教育》2004,10(2):48-49
新课程要求有新的教学观念和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4,(A2):172-173
交往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实施形态,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接纳与分享,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最终实现学生知识、智慧和整个人格生成的教育目标。教师在交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创设课堂情境、调节课堂气氛等方式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求知欲,促使他们深入思考、提出问题,获得课堂教学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毕文华 《成才之路》2011,(11):84-84
互动新课程下,我们提倡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课堂互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相似文献   

10.
冯洁 《文教资料》2010,(32):92-93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不是“真教学”。要切实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需注意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分享彼此思考、经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点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许美群 《教师》2010,(25):78-79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斛。通过互动产生思维的碰撞,而思维的碰撞可以闪现智慧的火花。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是教师、学生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互相交流彼此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寻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都加大了互动的探究,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互动的低效现象仍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13.
徐志勤 《考试周刊》2011,(91):197-198
新课程理念强调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提问技能、鼓励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有效提问演绎生物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要求“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本文从当前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指出教师要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要全面理解师生互动的涵义,要建立师生交往与对话的教学本质观和师生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适时适度调控有效互动,要丰富教学内容、扩大有效互动空间、拓宽有效互动途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真正有效的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15.
胡卫华 《教师》2010,(21):94-95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学的本质是交流,交流离不开沟通,人与人沟通主要的方式是“对话”。实施新课程后的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对话教学”的运用。究竟什么是“对话教学”,学术界至今也难以给出一个普遍认可的界定。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便是所谓的"教学相长"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话教学正是新课程下的一种通过对话实现师生交往沟通、激发潜能、培养探索能力、促进知识智慧生成、师生共同提高、实现全面发展的动态生成性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陈卫 《职业技术》2005,(6):62-62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享双方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互相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寻求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而有之.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昭示着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将发生改变,那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