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文献学思想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研究和整理文献典籍的成就和贡献是卓著的。本文论述了孔子整理文献典籍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 ,同时 ,阐述了其思想和方法对后世的影响 ,认为孔子是中国最早的一位文献学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孔子的文献典籍编纂思想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和总结,分析了孔子编纂文献典籍的动因、思想、思想特点、显著成果和宝贵精神,阐述了其思想和精神对后世的深刻影响,指出了孔子不但是一位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还是我国最早的一位文献学家。他编纂和整理文献典籍的思想和精神,是我国和世界文献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3.
春秋末年的孔子,是我国古代文献典籍编纂的杰出代表,也是第一个建立了独立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哲学家.孔子一生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但也有过得意的短暂时期.鲁定公时代,孔子因帮助鲁定公和"三桓"平定叛乱,做了中都宰,很快就升任司寇.  相似文献   

4.
对何晏、朱熹沿袭郑玄对孔子《论语》中“文献”之注“文:典籍也,献:贤也”提出质疑。根据古文中对“献”的诠释及孔子时代古文中“献”的字义,认为如下两种诠释更为符合孔子“文献”之意:(1)所献(出)之文;(2 )“典籍”(典章制度之书)。  相似文献   

5.
孔子与文献     
孔子作为我国最早的一位文献学家,在文献的研究和整理方面,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并努力作诸实践,孔子潜心授徒和理古代文献典籍,奠定了他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崇高的历史地位并产生了深刻而长期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6.
春秋末年的孔子,是我国古代文献典籍编纂的杰出代表,也是第一个建立了独立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哲学家。孔子一生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但也有过得意的短暂时期。鲁定公时代,孔子因帮助鲁定公和“三桓”平定叛乱,做了中都宰,很快就升任司寇。由于孔子对季武子专权很不满意,只做了三个月司寇,就罢官而去,和他的弟子周游列国14年,直到晚年才回到鲁国,会见了已当政多年的鲁哀公,不见用,从此不再求仕,专心教授生徒,整理和编纂文献为教材。在整理文献典籍中,孔子寄托他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7.
孔子在从事政治活动的同时,广泛授徒,致力于文献典籍的收集、研究和整理工作,将《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典籍作为传授弟子的教材,成就辉煌,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教育和思想方面取得的成就,应该说,与他从事过档案文献的整理和编纂有关。  相似文献   

8.
文献是伴随着文化的创造而产生的.中国最早在殷商时代就有了甲骨文的收藏,春秋时期,又出现了收藏典籍的盟府或故府,并有专门的管理官员.尤其是孔子在学术上"述而不作,信而好故"[1],以整理古代文献为己仁,删定六经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到西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并对藏书进行校对、分类、编目,正式确立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官府藏书制度[2].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其一生从事的政治和教育活动中,特别重视对历史文化典籍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孔子对档案事业的贡献和成就是多方面的,尤其在整理、编纂档案的理论实践上有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随着"春秋经"即"鲁春秋"这一观点的被确认,孟子、司马迁的"孔子作《春秋》"之说遂受怀疑和否定。笔者通过考证,提出:孔子作《春秋》确有其事;孔子所作《春秋》非"经"而是"传"——即《左传》之蓝本。除了先秦典籍,笔者还探考汉初学坛,从中找到了有力的佐证。一、从汉初称引探考孔《春秋》真相在司马迁的《史记》问世以前,孔子作《春秒》的业绩已被汉人广为称颂。巨儒名家如陆贾、淮南王刘安、董仲舒等,在他  相似文献   

11.
《韩诗外传》等典籍所载"三经之席"中的"三经",学界多认为是指三种经书。通过对上下文语境的考察,并联系孔子时代的实际情况,结合儒家经典系统的发展史,可知"三经"当指三根经线;"三经之席"即春秋时期士大夫所使用的用草或竹织成的三道编的席子。从礼的角度来审视"三经之席"的文本功效,可知此细节体现了孔子颠沛不忘礼的君子修养与临危不惧的圣人气象。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典籍与文化》2016年第1期刊载孟巍隆君大作《〈论语〉"卫灵公问陈于孔子"的读音纠正》,孟君讨论《论语·卫灵公》篇首章:"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句中"陈"字的音读,文章认为既然古籍明书为"陈"而非"阵"字,而"陈"又有  相似文献   

13.
赵伟  张妍 《中国编辑》2018,(8):86-91
作为编辑家的孔子,其在我国编辑史上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编纂教材"六经"上,更重要的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编纂思想,如"信而好古"的编纂理念、"述而不作"的编纂原则、"多闻阙疑"的编纂风格、"排斥虚妄"的编纂态度。在整个编纂工作中,孔子都在践行着他的教材编纂思想。从孔子编纂实践中可以得出如下启示:编纂教材可以促进教育的广泛传播,编年体方法是史书编纂的首选方法,编纂典籍能保存历朝历代完整文化,编纂工作的导向要符合社会主旋律。以上方面,无疑会对当前及今后各类教材的编纂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孔子在中国古代藏书与文献目录学方面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搜集文献和整理文献两个层面,论述了孔子在中国古代藏书与文献目录学方面的成就。认为孔子是个藏书家与文献目录学家  相似文献   

15.
孔子潜心整理修订儒家经典——"六经",是我国古代对档案文献第一次有目的的大规模整理编纂活动,为人们研究我国上古历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孔子在其编纂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的一系列编纂原则和方法,不仅对我们今天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和档案编纂学学科建设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研究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体例的发展史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田鹏 《兰台世界》2016,(4):154-156
先秦元典中"诗"的含义存在演进过程,对其本义的理解应结合语境。以《论语》和《孔子家语》为代表的儒家元典中,孔子"论诗"可分为三类:先秦普遍意义上的四言诗;包含先秦诗学精神和政治教化功用的一种文体;《诗经》三百篇之原始定本。可以结合《诗经》逸诗在其他先秦典籍中之应用推测出孔子或其他先秦学者在删诗时秉持的文学之审美性和政治之实用性标准。从相关《诗经》著述序跋中可以总结出,南宋王柏的诗经学著述《诗疑》受朱熹诗经学观点的影响,也提出"删诗",有学术功利化的色彩,其说和"孔子删诗"说的区别在于其创作动机。该观点体现了南宋时期诗经学研究的经学性和文学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礼乐教育家.他曾向老聃学"礼",向苌弘学"乐",向师襄学"琴".孔子在周天子失去对各"诸侯国逾制"、"礼崩乐坏"的新旧社会交替、大变革的春秋时代,用自己的一套学说"礼"、"仁"、"中庸"的思想理论,来竭力维护将要崩溃了的封建领主旧的礼乐制度,故"礼"、"仁"、"中庸"是孔子音乐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从回族典籍文献保护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现代化技术等方面诠释了回族典籍文献保护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柳诒徵云:"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即使自今以后,吾国国民同化于世界各国之新文化,然过去时代与孔子之关系,要为历史上不可磨灭之事实。"此番评述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及其  相似文献   

20.
口述资料与文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培丽 《图书馆学刊》2012,(10):115-117,143
口述资料通常被认为是与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并列的资料来源与表现形式,但从"文献"二字的源头及其注解来看,文献可以分解为"文"和"献",其中"文"对应的是文字资料,"献"则对应的是口述资料。因此,口述资料也是文献,这在实现文献概念回归的同时,为通俗文献观增添了新的注解。作为例证,口述资料对我国古代典籍的形成和创作,亦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