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今,“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新的人类生存理念,新的生活观念,新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让低碳行动立足学校,让中小学生从我做起,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生活的践行者,从而进入家庭,融入社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理念的嬗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全新的时代。它将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样也将改变我们的高等教育理念。在此,对这场初露端倪的高等教育理念革命性的嬗变作简要探讨。一、信息化时代教育产业的形成80年代末,当我们首次听到“信息高速公路”的时候,还在为它的内涵所不...  相似文献   

3.
游宇明 《教书育人》2005,(1):111-111
有人说咱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读图时代”,可是多少年过去了,文字依然是公众阅读的主体:有人讲我们这个社会走入了“一次性时代”.可是除了筷子、注射器等少量的一次性物品之后,我们的生活还是走在“多次性”的大路上;有人预言如今是“网络文学时代”,不久的将来,方便快捷的网络文学将全面取代纸介质文学,可是预言归预言,天生弱智的网络文学交没有强壮起来;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们毫不怀疑,信息化已经成为重构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平台的关键性力量,对人类的经济与社会组织与活动方式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也影响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在Et常生活中,我们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信息化的力量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彻底改变。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手机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淘宝”的大行其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计算机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不管怎么说,毫无疑问,拒斥信息化的潮流,必将被这个时代所抛下。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正在成为一个被广泛传播的话题,它对我们的生活,以及与世界的交流方式都提出了挑战.约翰·奈斯比在他的成名作《大趋势》中曾提到:“人类正被信息淹没,却饥渴于知识.” 如今“数据”已几近占据了我们的所有.一路走来,人类从原始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直至我们现在已经跨入的新时代,即大数据时代,一个人类被数据淹没的时代,一个生活、工作和思维被数据左右着的大变革时代.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性名词,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用过计算机,它已经跟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处处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除了给我们的社会及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之外,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今教师一言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相似文献   

7.
城市居民闲暇生活方式与闲暇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冬梅 《教育导刊》2001,(15):19-21
生活方式就是“吃、喝、玩、乐”和“衣、食、住、行”的方式。但人作为一个复杂的机体,不仅有复杂的生理机制和生理需要,而且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社会需要。因此社会学研究中的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生活主体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全部活动的稳定方式,即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方式”。生活方式可分为: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等。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人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闲暇生活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闲暇生活方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以绿色限定消费的性质,使绿色消费走出人类在以往消费生活中遭遇到的节约资源与快速发展经济二者无法兼顾的“两难”困境,与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理念相一致,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大力提倡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绿色消费对于时代困境的超越,体现在它对传统消费模式局限性的克服上,体现在它对于消费的精神文化效应、经济效应与生态效应的综合考虑上。  相似文献   

9.
无边的覆盖     
如今新闻几乎覆盖了我们全部的生活,很难想像抽掉新闻,这个时代会是什么样子。新闻满足了我们太多的好奇,让我们体会到“不平常”的生活,在第一时间触到时代的脉搏。新闻更像是一所特别的学校,使我们大面积接受信息,得到了各种心智的滋养。新闻还时常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帮我们分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咱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读图时代”,可是多少年过去了,文字依然是公众阅读的主体;有人讲我们这个社会走入了“一次性时代”,可是除了筷子、注射器等少量的一次性物品之后,我们的生活还是走在“多次性”的大路上;有人预言如今是“网络文学时代”,不久的将来,方便快捷的网络文学将全面取代纸介质文学,可是预言归预言,天生弱智的网络文学交没有强壮起来;有人声称“教师受到全社会羡慕的时代到了”,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些地方拖欠教师工资、强行要求教师捐款,即使是某些发达地区也只是计划提高教师工资,以实现与公务员实际上的平等,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不知不觉中,“二手货”的定义早已悄悄发生了变化,这也源于人们观念的转变——曾经的二手货陈旧、单调,是旧货的代名词;而如今的二手货则被赋予了全新的概念:闲置品、奢侈品、收藏品成为了二手货市场的主力军。由于购买二手货不光省钱,而且“绿色、环保”,因此这种消费方式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才能淘到二手好货?购买二手货时应该注意什么?看看我们为你提供的建议吧!  相似文献   

12.
黄学 《贵州教育》2000,(5):22-22
即将来临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教育和学习特别是终身不断地接受教育和自觉学习,将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生活的重要内容。教育作为传播知识的主要方式及学习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也将随着知识的爆炸和人们择业的观念的更新而随之改变。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充电”,一辈子工作“放电”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终身职业”也成为昨日梦想。因此,我们有必要用知识经济时代的眼光来重新考察教育和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的目的、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手段,都会发生根…  相似文献   

13.
在这个价值取向多元化与追求精神独立性的时代,阅读毋庸置疑地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阅读,几乎就如同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福楼拜也在《致尚特皮小姐》中说,“阅读是为了活着”。那么,学会阅读便是我们生命历程的通关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陈燕  胡德运 《师道》2010,(11):22-23
在“低碳”呼声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低碳生活不仅成为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理念,更是一种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低碳”理念,让数学课堂也“低碳”起来?恰好又要教学“认识升”,我便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与求解之中。  相似文献   

15.
超市以良好的购物环境,琳琅满目的商品,优质的服务和诚信的质量与价格,深受人们欢迎。去超市购物、消费,成为人们最理想的选择场所。超市的成功运作在于它“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的起步阶段,我们不妨研究和借鉴一下“超市”理念,推进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家庭生活方式的基本概念。家庭生活方式是一个回答人们“在家庭中如何生活”的概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下和价值观念的制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它涵盖家庭生活的全部领域,如消费、休闲、交往、婚姻以及各种细微的领域和特定的形式表现方面,如生活风格、时尚、隐私等等。  相似文献   

17.
超市以良好的购物环境,琳琅满目的商品,优质的服务和诚信的质量与价格,深受人们欢迎。去超市购物、消费,成为人们最理想的选择场所。超市的成功运作在于它“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的起步阶段,我们不妨研究和借鉴一下“超市”理念,推进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媒无所不在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几乎没有人能摆脱其影响,青少年尤其如此。一方面,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时代,传媒正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早在3年前,中国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就达到了94.8%;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今年预计超过1.6亿,其中青少年占据很大比例,约有13%的青少年网民,每周上网时间超过38小时。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价值观念尚在形成之中,更容易被大众传媒所表达、倡导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道德理念所引导和教化,也更容易遭受不良信息与观念的误导和侵害。  相似文献   

19.
“对话”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应成为课堂中师生的主要交往方式和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然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对这一理念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或以为“对话”就是师“问”生“答”。或以为“对话”就是一般的说话交流。于是不少课堂的表面热闹掩盖着教学内容的虚空。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又如何体现?下面这两篇文章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社会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商品意识深入人心,消费成为人们生活的主题之一。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一变。一切成了商品,消费主体成了上帝,满足上帝的需要则成了一切社会活动的目的与动力。消费主义作为20世纪在西方出现的一种化思潮和生活方式,是一种以推销商品为动力,无形中使现代社会普通大众被裹挟进去的消费至上的价值系统和生活方式。消费土义在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给艺术带来了几乎是可以称作革命性的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