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日,到朋友家做客,一进门便碰上其儿子正在哭闹,原来其儿子在学校上课时因回答不上老师提出的问题,结果被罚站一节课,回到家便没好气地哭了起来。看到此情此景,作为教师的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学生不注意听讲,借提问业提醒学生,这种做法无可非议,但如回答不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就得站着听课,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虽然,老师的用心是良苦的,但其结果却适得其反。这是因为: (一)对于每一个小学生来说,他们都有着一颗稚嫩的自尊心,而当他们回答不上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就已经感到很难为情了,如果再令其站着听课,则会使其感…  相似文献   

2.
在一所学校听语文课,当授课将要结束时,一位学生向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使老师当场“卡了壳”。这在教学中本不算什么怪事。教师或把回答交给学生思索、讨论,或公开声明待思考后再做回答也就行了。但这位教师对此却大为恼火,批评他不该在课堂上提出疑惑问题,并要他保证今后不犯此类错误。我们想,学生提出疑惑问题,何错之有?韩愈说: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去世让儿子患上了自闭症我的丈夫因车祸去世了。父亲去世的打击让儿子一下子变得精神抑郁起来,每天放学一回家便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不出来,不说话,总是发呆流泪,对一切事情变得无动于衷。学校的老师也说,儿子上课时总爱趴桌子,不认真听讲,也不回答老师的提问;课间休息时,他也是趴在教室桌子上,一言不发,小朋  相似文献   

4.
读中师的时候,老师说起教学中的机智,她说:“在上课的时候,有个学生突然提问,这个问题是你所不知道的,这时候你怎么办”我们这些“准老师”无言以对,都觉得这实在是有伤师者尊严的难题。于是老师说起两个经典的教例:一位老师这么说:“这个问题我们课内暂不讨论,下课后我们单独对这个问题探讨一番。”下课后,教师去查阅资料,然后回答学生。一位老师这么说:“这个问题我先不回答,先请其他同学来说说看”回答对象一换,于是在学生众说纷纭中,教师整理出一个得体的回答,想必也不是难事。在最初教书的几年里,我在课堂上也经常遇…  相似文献   

5.
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来不及举手回答,便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众多课  相似文献   

6.
沈松明  关磊 《教书育人》2004,(12):22-22
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平时活泼好动。可是,开学没多久。老师捎话来了:“你家孩子上课时一声不吭,不愿意举手发言!”我一听纳闷了,怎么会这样呢?他平时可不是这样的啊!问是怎么回事,孩子回答说:“以前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我常常不举手就回答,老师就批评我乱插嘴,不遵守课堂纪律,所以,我现在上课就不讲话了,免得挨批评!”原来如此,看着孩子一脸委屈的样子,我一时竞不知说什么好。  相似文献   

7.
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平时活泼好动。可是,开学没多久,老师捎话来了:“你家孩子上课时一声不吭,不愿意举手发言!”我一听纳闷了,怎么会这样呢?他平时可不是这样的啊!问是怎么回事,孩子回答说:“以前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我常常不举手就回答,老师就批评我乱插嘴,不遵守课堂纪律,所以,我现在上课就不讲话了,免得挨批评!”原来如此,看着孩子一脸委屈的样子,我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 有 人 曾 经 做 过 这 样 一 个 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敞口的杯子内,结果跳蚤轻而易举就跳出了杯子。后来,他用一块玻璃盖住杯子,跳蚤每次往上跳时,都会撞到这块玻璃…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上,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一般是答对了,做老师的点头赞许,叫坐下,答错了,或者由于过分紧张一时答不上来,总得站一阵子,等老师或其他同学把问题的答案说完整了,才让坐下去。我们也是这样做法。可是,这样做法时间一长,我们看到敢于举手回答老师提问的人就渐渐少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直只是埋怨学生不动脑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教改后,一次座谈会上,学生发言说:“我们回答老师的提问,总要  相似文献   

9.
赵惠泉 《山东教育》2004,(31):50-50
为了创造英语学习氛围,无论是提问、交谈、评价、鼓励,我尽可能地说英语。我不但带头说英语,还要求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必须说英语。班上40名学生,大部分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只有四五个同学在回答时结结巴巴,有时干脆不回答,保持沉默。我想这几个一定不会用英语回答,是和我赌气,我有些生气,便索性不管他们几个。他们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0.
正案例一:语文早读时间,年轻的班主任陆老师走到学生丽娜身旁,要看一下她的语文试卷。丽娜不同意,陆老师就问:"怎么了?"丽娜回答:"不愿意。"陆老师又说道:"不想学语文了?"学生回答:"就是不想学了。"陆老师本来是想个别指导一下丽娜的语文,结果却吃了闭门羹。陆老师便半开玩笑半责怪地说:  相似文献   

11.
听一位老师上《在桥边》,有同学提问:既然小说中的"我"这么爱那位姑娘,为什么不向她表白呢?不少同学表示也有同样的困惑.但是上课的老师只是轻描淡写地问:"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结果有一位男生对提问的学生说:"你傻不傻,这是小说!"大家笑了,老师也笑了,似乎表示认同便不再关注这一问题. 其实,笔者在自己的班级或外出借班上课,有10多次上《在桥边》.每次上课前,让学生写下初读中最"不懂"的问题.学生困惑最多的便是这个"傻乎乎"的问题,类似的"傻"问题还有:世界上有一种"数人"的工作吗?数马车固然要轻松些,但怎么可以说是"美差"、是"交了鸿运"呢?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老师到外地执教公开课《早发白帝城》。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他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向老师提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李白写了多少首诗?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李白这首诗是怎么来的?李白的酒量有多大?李白有儿子吗?李白死在什么地方?这首诗是李白什么时候写的,青年、中年还是晚年?江陵是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3.
我们时常会发现这样两种情景:教师提问后,学生们举起了一只只小手,当一位学生没有回答好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老师马上把脸一板,送给学生一个寒心的“冷笑”,学生不如所措,灰溜溜地坐了下来,这是一种情景。而另一种情景是学生没有回答好老师的问题,老师却送给学生一个温暖的“微笑”,让他坐下来再好好思考。  相似文献   

14.
那天,我们旁听一位老师的课。当 他刚问完问题,一名学生就“刷”的举 起了小手,他笑了。但随着那位学生丢 三落四的混乱回答,笑在他的脸上慢慢 消失,没等这位学生说完,他就不客气 地说道:“难道你不懂应完全想好了才 举手回答吗?”“难道我不能先举手才 去想怎么回答吗?”学生也为老师打断 他的话而懊恼, 嘴里喃喃的说道。 “妙!”我心里不禁暗暗为学生的回答 喝彩。“完全想好才举手回答”与“先举 手才去想怎么回答”这是多么奇妙的哲 理啊! 记得前不久从报上看到一则真实的 故事,说的是1973 年…  相似文献   

15.
一天中午,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放学回来闷闷不乐。在我一再追问下.他才道出了实情。原来,当天上午有班主任的“公开课”。事前,老师交代好了,成绩差的同学全部坐在教室的后面,并且不准提问或回答问题。儿子“不求上进”,自然要坐“冷板凳”。眼看坐在教室前面的同学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一向不“安分”的儿子待不住了,也凑起“热闹”来,接连把小手举得老高,还大声嚷了几次“我来答”。结果,老师不是视而不见,就是“另眼相看”。课后,老师把儿子叫到了一边,责备他“扰乱课堂纪律”,罚站十分钟。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中午,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放学回来闷闷不乐。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他才道出了实情。原来,当天上午有班主任的"公开课",事前,老师交待好了,成绩差的同学全部坐在教室后面,并且不准提问或回答问题。儿子"不求上进",自然要坐"冷板凳"。眼看坐在教室前面的同学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一向不"安分"的儿子呆不住了,也凑起"热闹"来,接连把小手举得老高,还大声嚷了几次"我来答",结果,老师不是视而不见,就是"另眼相看"。课后,班主任把儿子叫到了一边,责备他"扰乱课堂纪律",罚站十分钟。  相似文献   

17.
作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学生语文综合性的能力,是检验学生语文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常练习写声、东西,写起文章来,比较容易写得文通字顺。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学期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最多只能写十多篇。因此,光靠作文课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不够的,还必须抓紧一切机会,特别是利用语文课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类问题时,培养训练其口头表达能力。这无疑是以“说”促“写”,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般地说,在一定时间内,学生对老师提出的同一个思考题,书面写作质量要比口头…  相似文献   

18.
晚上睡觉时,儿子问我:“妈妈,你想吃红枣吗?”哪儿有红枣?我想着便随口答道:“妈妈想吃。不过,你要告诉我红枣是哪来的。”儿子看了我一眼,神秘地一笑,趁我不防,猛地在我胳膊上拧了一把,说:“给,这就是让你吃红枣。”儿子的举动使我莫名其妙,我生气地问道:“你这是从哪儿学来的坏毛病?”儿子回答说:“是跟我们李老师学的。班里小朋友谁不听话,李老师就这样让谁吃‘红枣’。”“你吃‘红枣’了吗?”儿子不吭声,  相似文献   

19.
这个例子出自一个全国性课堂教学大赛:一位男老师,他所选教的一节课是《梅岭三章》。这位老师知道,陈毅同志创作于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的这三首诗,虽然脍炙人口,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了。于是,他苦心设计了一段导入语,并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出来,然后,趁热打铁,又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这三首诗。紧接着,这位老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求学生马上回答:这三首诗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今天,儿子从幼儿园回到家,一脸的不高兴。“怎么了?”我关切地问。“老师批评我了。”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到底怎么回事?快告诉妈妈。”看得出儿子是受了委屈。“妈妈,我没有撒谎……那个问题,我真的会,可是,我忘了……”从儿子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弄明白了:原来上课时老师提问问题,儿子举了手,可等老师叫到他时,他却忘记了老师提的问题。老师很生气,就批评他撒谎,不会装会。看着趴在我腿上已哭成泪人的儿子,我陷入了深思,不禁想起了曾经听说过的一个故事:一位老师接了一个新班,不久他发现在教室后排的一个角落里有名女生从没举手回答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