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进攻中国首都南京。先来飞机轰炸,接着水陆并进,向南京猛攻。当时我们夫妻在江宁县横溪镇当教师。12月5日,校长袁元从外面回校,惊慌地说:“南京危险了!我们赶快离开这里。”他的家在天津,关山遥遥,兵荒马乱,单身独自不敢走,我的丈夫陈品竹让他随我们先到盐城。  相似文献   

2.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七年的新闻从业经历,让我对这句话感触很深。 作为宁波日报一名跑卫生的记者,去年4月21日晚9时许,我就宁波防治非典作出的部署等写完4篇稿件后,又与市卫生局领导联系,匆匆谈话中得知该局要连夜召开会议,分管市长也要来参加。我马上意识到余姚人民医院当时收治的一位病人极有可能就是非典疑似。我向分管领导请示后,就直奔市卫生局。不一会儿,防治非典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3.
跨过鸭绿江 1950年8月9日下午1点多钟,我和邓华(已任13兵团司令员)登上了开往东北的火车.随后不久,我就被任命为13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开始了我近4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生涯. 火车到达沈阳时已是深夜.当时中央已确定东北边防的一切问题,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具体负责解决.8月13日,兵团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高岗、邓华等讲了话.这时赖传珠政委率领的兵团机关、直属队已到安东集中,邓华和我也很快到了安东.  相似文献   

4.
9月22日晚上,妻子看"新闻联播"中有我获得韬奋新闻奖消息时,兴奋地来呼唤我,而当时我正在网上看经济学家们就"郎咸平、顾雏军之争"展开论战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2011年1月,我正在日本女儿家探亲。10日上午,日本时间11时,我坐在客厅里看CCTV中文版电视,突然听到雷洁琼于1月9日17时在北京逝世的消息。我既惊讶又心酸,深感又失去一位慈母般的亲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6.
我采写的《廉政楷模毛泽东》和《李银桥住院记》,在《经济日报》、《法制日报》等近20家报刊头版或者它版头条刊出,这是我始料不及的。事情还得从头说起。1993年4月12日,铁二十局中心医院住进来一个“大人物”,他就是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15年,担任过毛泽东卫士长的李银桥。当时,我脑子里迅速闪过一个念头:1993年9月9日,是毛泽东逝世17周年纪念日;12月26日,是毛泽  相似文献   

7.
靠自学充实自己的一等功英雄 1986年11月18日,宋永奎16岁,当兵来到北京."我是总政文工团的,到部队后做通信员,也就是送‘鸡毛信'的.彭丽媛、杨洪基当时都是我的战友,彭丽媛当时就住我们斜对门,她人不错,我立功后不居功自傲就是受她的影响.1999年我再到北京时,还曾和爱人去找过她."  相似文献   

8.
朱正是我青年时的偶像.读大学时我买过他的《鲁迅回忆录正误》,是否是买的第一本教材外的专业书,已失记.藏书扉页显示时间是1980年1月17日.买书时到底如何挣扎,已记不真切了.该书定价0.67元,我当时每月助学金3元. 我当时识力学力不足,怎么也不理解一个人写的回忆录会有错,鲁迅写回忆录还会有错?他人比本人还记忆准确?既然出书了,作者又叫朱正,只好相信,总有道理和来头吧.  相似文献   

9.
压力与动力     
我是春节期间回广西探亲时,接到报社的电话,要我参加报社组织的新铁路工地巡礼系列报道,并决定让我参加南昆铁路的报道。这是报社组织的重点报道。说实在的,当时我深感意外,也很激动。我到人民日报工作已快9年了,可以说没有写过一篇通讯或者稍微说得过去的东西。作为一个编辑、一个记者,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内心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明15日9点左右,我和中央各大媒体的20多位资深新闻工作者一起乘车去郊区参加一个有关地震报道的会议。一上车,我立即请大轿车司机打开收音机,把频率调到FM106.1。当时,《汶川紧急救援》正在播出记者朗峰蔚和周强在救灾现场直播抢救一位英雄母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张我珍藏多年的照片,作为摄影者的我当时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照片记录了1986年10月3日上午,京昆大师俞振飞、李蔷华夫妇携手下弟子,应邀去卓琳同志家作客时,主客相谈正欢的温馨场面。  相似文献   

12.
"西单女孩"事件介绍2008年12月20日晚,网名叫"非我非非我"的拍客路过北京西单地下通道时,见一女孩正在演唱安琥的《天使的翅膀》,被她的歌声所打动,便用DV录下了该女孩(任月丽)当时演唱的半首《天使的翅膀》。自网友"非我非非我"于2008年12月25日将录制的这段视频上传于新浪播客后,该视频便开始在网上流传,当时并没有什么大的反响。直到2009年1月26日,一位名叫"alucard77117"的网友转载了该视频,并取名为"西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欣获华北平原上的古老名城保定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于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光荣称号,不由得使我想起了9年前的1983年4月底,跟随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现在的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来这里视察军民共建活动时的采访情景来。“我就是喜欢听听记者的高见!”当时,陪同视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北京军区司令员、现任国防部长秦基伟同志驱车先行,我作为北京军区《战友报》的记者,奉命跟着尚昆同志随后赶到。从京出发,长途驱车,到保定地区时,一路上已经够辛苦的了。可谁想到,年事已高的尚昆同志,下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华盛顿分社所处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以波托马克河相隔,国防部的五角大楼与分社同在阿灵顿县,地理上非常接近。9月11日上午9点半,我离开分社驱车前往华盛顿市区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虽然开车到市里只要几分钟,旧因当时是上班高峰时间,进入市区的一座跨河公路桥严重堵塞。见此情况,我改道上了五  相似文献   

15.
正程绍沛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就从事编辑工作,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2000年退休后,先后任中国编辑学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会长,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0年5月8日至9日,第14届国际出版学术会在南京召开,我因论文入选与会,有幸认识了先生,当时他忙于会务,还是热情接待了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学子。隔了一年,201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刘杲同志编辑  相似文献   

16.
“裸捐”彻底升级了。 自2010年8月9日起,华旗资讯集团总裁冯军每天发一条感恩微博。9月9日9时9分发出,在第33条感恩微博中,冯军宣言:感谢生我养我的母亲和祖国,我冯军自愿在我活着的时候,就将我个人的全部财产逐步捐献给社会,用于公益和慈善事业,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身上铺着最爱的中国的五星红旗,我就心满意足了!继中国首善陈光标之后,冯军被冠以“中国裸捐第二人。”  相似文献   

17.
顾老走了,永远地走了。这是所有认识他和了解他的人十分遗憾的。顾老是1998年8月22日晚上9时6分病逝于北京人民医院的。24日晨9时(美国东部时间为23日晚9时)上海图书馆办公室即时将这个消息用电话通知了我,次日我即向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请假,并向旅行社订购飞往北京的机票,赶在追悼仪式的前一天下午抵达北京。在顾老悼念仪式上,顾老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慈祥地躺在鲜花、松柏丛中。悼念的人很多,约在400人左右。人们鱼贯而入,三个一排地依次向顾老鞠  相似文献   

18.
以前,国外领导人在访问中国时,总会递给中方一张单子,希望中方能对上面的企业和项目提供便利、进行照顾。现在,中国领导人也会递出自己的单子 2013年11月25日上午9时许,赵逸男所乘坐的飞机刚从北京起飞,就得到消息,李克强总理马上要召开出访准备会,专机上的媒体记者可以去旁听。赵逸男是《中国日报》的经济部记者,这是她第一次作为随网记者跟随李克强总理出访。“我当时还有点纳闷,怎么刚上飞机就开会。”  相似文献   

19.
序幕拉开之前,允许我先对居于本文中心地位的那篇通讯作一简单说明。这篇通讯刊登在1946年1月26日上海出版的《周报》第21、22期合刊上。它是44年前日本政府宣告投降之时,我,这个新闻界仅有5年工龄的小兵的习作。通讯纪录的,也不是当时日本侵略者投降签字之类的历史性场面,而是发生于长江客轮上的小事一桩。我写这篇通讯,是力求如实地反映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特别是底层人物对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时的直觉感受,当然也包括自己。正如通讯所说,当时的心情,  相似文献   

20.
黄维 《新闻天地》2011,(1):15-16
做资江煤矿“7.9”瓦斯突出事故调查时,我在省城一家报社做深度记者。记得2003年7月9日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收拾桌子准备下班。突然,电话铃急促地响个不停。我抓起来接听。是一位好友:“资江煤矿发生矿难了,你知道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