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个老旧的故事,《论语·待坐篇》记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相似文献   

2.
王充 《华章》2011,(7):25-25
【选文】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乎学。”五帝、三王,皆有所师。曰:“是欲为人法也。”曰:精思亦可为人法,何必以学者?事难空知,贤圣之才能立也。所谓神者,不学而知。所谓圣者,须学以圣。  相似文献   

3.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相似文献   

4.
知己     
鲍叔死。管仲举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从者曰:“非君臣父子也。此亦有说乎?”管仲曰:“非夫子所知也,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吾三辱于市,鲍子不以我为怯,知我之欲有所明也。鲍子尝与我有所说主者,而三不见听,鲍子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之不遇明君也。鲍子尝与我临财分货,吾自取多者三,鲍子不以我为贪,知我之不足于财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相似文献   

5.
[原文]鲍叔荐管仲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相似文献   

6.
三点式阅读     
天地吾知其至广也,以其无所不覆载;日月吾知其至明也,以其无所不照临;江海吾知其至大也,以其无所不容纳。料广以寸管,测影以尺规,航大以一苇,广不能逃其数,明不能私其质,大不能亡其险。伟哉夫子!后天地而生,知天地之始;先天地而没,知天地之终。  相似文献   

7.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结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如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相似文献   

8.
(一)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见避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a)时也。吾尝三战三走(b,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公子纠的家臣)死之,吾幽(c)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d)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也,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阅读     
阅读练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相似文献   

10.
到古书上找"辙"不失为作文创新的好办法。《论语》中的《侍坐》是高中教材的课文,成为众多同学"故事新编"的素材。[课本素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加或知(?),则何以哉?"  相似文献   

11.
孔子庙碑     
天地吾知其至广也,以其无:所不覆载;日月吾知其至明也,以其无所不照临;江海吾知其至大也,以其无所不容纳.  相似文献   

12.
<论语·先进>篇所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描述了孔子和几位弟子进行的一场有关人生理想的交谈.(以下引文以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为据)--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相似文献   

13.
农夫与行者     
张翀 《阅读与鉴赏》2009,(6):30-31,56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年不成!”农夫曰:“吾莫知所以耕,尔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相似文献   

14.
《侍坐》一、翻译(关注加线词)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3.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4.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5.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6.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二、一词多义1.以:以吾一日长乎尔则何以哉?为国以礼以俟君子2.乎:以吾一日长乎尔何伤乎?异乎三者之撰摄乎大国之间3.如:如或知尔如其礼乐宗庙之事,如会同沛公起如厕4.方:且知方也方正之不容不能成方圆方六七十方欲行方兴未艾5.与:唯求则非邦也与吾与点也往…  相似文献   

15.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相似文献   

16.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否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高中《语文》第五册《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本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是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说了……毋吾以也,就是‘毋以吾也’,意思是不要因我(就不说了)。”我觉得“毋吾以也”应解释为“不用我了”,“以”不应训为介词“因”,而应训为动  相似文献   

17.
陆子曰:“子之辞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dí,相见),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选自陆游《渭南…  相似文献   

18.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是一篇极富文学性的对话体散文。文章以孔子的问话开始“,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孔子的发问方式很具艺术性,口气非常谦和。这样一种很平和近人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弟子们在老师面前可能有的顾虑,又引出弟子们平时的牢骚话“(不吾知也”),击中了弟子的要害,敦促和启发弟子尽情地畅谈心志。就这样一句话,便营造出一种轻松畅所欲言的氛围,也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针对弟子们平时的思想状况发问,不仅为对话和讨论提供了共同话题,…  相似文献   

19.
苏轼创作集评 苏轼自评文: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苏轼文集·自评文》)  相似文献   

20.
精力与成就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有所取舍.庄子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可惜人们往往只注重其前半句。而误解了庄子的初衷.其实庄子的本意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对于知识的追求却是无止境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穷的知识,那会累死的。”庄子非常真诚地引导我们合理地支配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