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一般情况下,用一只手遮住眼睛,眼睛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下面教你一个办法,使你的眼睛能“透”过手掌看见远处的东西。左手拿一个纸卷的圆筒,把它对着左眼.两只眼睛同时向远处看去。然后,举起你的右手,掌心向里.放在右眼的正前方(距右眼15~30cm处)。这时候,你会觉得手掌上有一个圆洞,你的眼睛可以通过圆洞看到远处的景物。  相似文献   

2.
一般情况下.用一只手遮住眼睛.眼睛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下面教你一个办法,使你的眼睛能“透”过手掌看见远处的东西。左手拿一个纸卷的圆筒,把它对着左眼,两只眼睛同时向远处看去。然后,举起你的右手,掌心向里,放在右眼的正前方(距右眼15~30cm处)。这时候。你会觉得手掌上有一个圆洞,你的眼睛可以通过圆洞看到远处的景物。  相似文献   

3.
一般情况下,用一只手遮住眼睛,眼睛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下面教你一个办法,使你的眼睛能"透"过手掌看见远处的东西.左手拿一个纸卷的圆筒,把它对着左眼,两只眼睛同时向远处看去.然后,举起你的右手,掌心向里,放在右眼的正前方(距右眼15~30 cm处).这时候,你会觉得手掌上有一个圆洞,你的眼睛可以通过圆洞看到远处的景物.  相似文献   

4.
材料:不需要,但实验要在空旷处进行。实验:1.用手指指着远处的一棵小树, 手指保持不动。 2.闭上左眼,只用右眼看,看看手指是否准确地指着小树?  相似文献   

5.
眼睛的对话     
一个宁静的夜晚,我躺在床上休息,仿佛听见我的左眼和右眼悄悄地议论着什么。第二天早晨,耳朵灵灵告诉我昨天夜里发生的事情。原来它们是在议论我呀!左眼花花对右眼精精说:“我们的小主人天天看书、看电视,从来不休息一下,这样持久下去,我的脑子会越来越痛的。你说该怎么办呢?”右眼精精说:“是呀?我也为这事感到头疼。让耳朵灵灵告诉小主人我们对他的意见和建议。你说好吗?”“好呀!”花花说:“你真聪明。”精精说:“看书、写字时不要太近,看一段时间要休息一下或望一望远处再写。”花花又说:“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相似文献   

6.
潘建新  梁宇 《中学理科》2006,(9):9-12,47
解析: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用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把凸透镜靠近要观察的物体,让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小于焦距,透过凸透镜就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题中放大镜的焦距为10cm,因而邮票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10cm。  相似文献   

7.
视觉现象中的“近大远小”透视原理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和应用 ,而同样存在于视觉中的“近小远大”现象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或许有很多人不知道有此现象或者知而不解。当手撑额头 ,目光投向远方时 ,你会惊奇地发现 ,手变细了 ,细得就像手指一样 ,当你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拉回手上想看个究竟时 ,手又变回了原来的大小。重复几次 ,结果依然一样 ,这就是所谓的“近小远大”现象。即当两个大小相同、距离不等的物体与人排成一线时 ,如果目光注视远处的物体 ,则近处的物体会显得比远处的物体小很多。我们不妨做如下几个实验来看看 :1 把两个大小相…  相似文献   

8.
“你,一会儿看云,一会儿看我;我觉得,你看云时很近,看我时很远”。有人用顾城的这首诗来形容老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其实,距离的长短是由老师决定的。当我们老师用真情去唤醒真情、用心灵去碰撞心灵时,师生的距离就可以最小化,直至为零。  相似文献   

9.
1.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或静止?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只要看这个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相似文献   

10.
未来的滑板车是多功能的。你们看我设计的滑板车吧!它跟平常的滑板车不一样,车身要大,能载23个人。有了它,你想到哪里就能到哪里!去哪里都不用自己走,只要对话筒说一声,它就会迅速到达目的地。滑板车后面有两个喷火头,要是遇到塞车,两个喷火头就让车子在天空中行驶,速度像火箭一样快。如果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你就可以对着话筒说:“去月球。”滑板车会自动升起防护罩,给你穿上防护衣,到了月球,防护罩又自动落下。要是你觉得太冷了,就可以驾着飞船到太阳那里去;要是觉得太热了,也可以驾着飞船去水里。你们看,我设计的滑板车好不好?它不但美观,…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要比较距离的远近,物体的轻重,时间的长短、温度的高低,如单靠感觉器官去判断估量,很难精确,有时还会出现错误。你仔细观察下面两个图,按图下说明要求,再用刻度尺去测量,你就会发现你的视觉错了。  相似文献   

12.
线索损毁效应是这样一种现象:当你从远处看一个物体,很模糊,但你想辨别它到底是什么,你可能会有两种方法,一是马上在头脑中搜索与该物体相似的名称,二是等走近了到一定距离时再确认。往往我们会采取第一种方法。但是Bruner and Potter采用图片为实验材料发现第二种方法的准确性更高。线索损毁效应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引起了众多国外研究者的兴趣,90年代国内研究者也开始注意此效应。人们围绕线索损毁效应研究其产生的机制,对该现象进行了一系列解释。  相似文献   

13.
<正>裸眼3D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在不借助“头显”设备的情况下,实现3D显示的方法,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立体的视觉效果。这项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自然地获得更为逼真、更具沉浸式的立体感受。裸眼3D技术的本质是利用视觉位移“欺骗”视觉神经,其基本成像原理并不复杂。人观看物体的时候,左眼和右眼视网膜上的物体成像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平差异,同时两幅具有视差的图像也会自动传递到大脑。通过视神经中枢的融合反射和视觉心理的反应所形成的三维立体感觉,就是裸眼3D技术的呈现效果。  相似文献   

14.
奇妙的木尺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取一根长木尺,放在两手水平伸直的食指上,使两手的食指同时缓慢地向中间滑动(注意要保持木尺水平),结果你会发现,无论你怎样指挥两手的食指,两个手指都不会同时向木尺的中间移动,只能是一个手指滑动一段停下来,另一个手指滑动。两个手指就这样一先一后,一动一静地交替移动,  相似文献   

15.
你只要仔细看一下你的手掌,就会发现手掌和手指上有很多细线。其实手掌的皮肤下及手指的皮肤下遍布着许多触觉神经,当你触摸物体时它们会及时地为大脑提供准确的信息。假如你戴上厚手套,触觉神经受到了障碍,不能及时传递信息到大脑,手就会变得笨拙了。外科医生因卫生缘故会选择非常薄的乳胶手套,目的是让手的触觉更敏感,能灵活准确地感知信息。手掌的皮肤为什么会敏感@袁晓平  相似文献   

16.
学习平面镜成像特点,老师与教材的描述令人感到好奇,激发了我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于是,我们把一块玻璃竖立于两撂书之间,在玻璃前将一支蜡烛固定在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瓶盖上,在玻璃后放一只盛有水的大玻璃杯。拉上窗帘,点燃蜡烛,调节玻璃杯到玻璃的距离,我们发现蜡烛在玻璃杯的水中燃烧起来了。如果把玻璃杯拿去,把手指放在玻璃杯原来所在的位置,我们惊奇地发现手指也能燃烧。这一实验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那么,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是否完全相同呢?问题往往是产生动机的原因,也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幼儿的距离知觉水平比较低,他们不能理解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远处的物体显得小,而近处的物体显得大;远处的物体显得模糊,而近处的物体显得清楚等判断距离的道理。所以在生活中,他们会以为远处开来的汽车真的像玩具车那样小,因而不知提前躲避,以致极易发生交通意外等事故。因此,帮助幼儿逐步认识表示物体远近距离的视觉信号,不仅可以让孩子更清晰准确地认识世界,还可以使他们逐渐远离交通事故等险情。请带着孩子一起做下面的两个游戏。  相似文献   

18.
功与功的要素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力对这个物体做了功。也就是说,某个过程是否做功,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二者缺一这个过程都没有做功。  相似文献   

19.
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常可观察到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现象 ,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现象就不容易观察到 ,尤其是物体对外做功 ,使得物体内能减小的现象就更不容易观察到了 .但是 ,只要按照下面介绍的方法去自制一个简单的仪器 ,你就可以用它来进行功能转化实验 .在实验中 ,你可以清晰地观察到 :对物体做功 ,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物体对外做功时 ,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  制作材料 :1 2升装的空饮料瓶一个 ;2 自行车内胎用的气嘴一个 ;3 普通温度计一只 ;4 适当大小橡皮塞一个 .制作方法 :1 去掉饮料瓶…  相似文献   

20.
许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双眼视力都正常,眼睛发生斜视问题不大。等孩子长大了,为了美容起见,做一个斜视矫正手术,一切问题就解决了。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斜视的治疗不是单纯的美容问题。斜视儿童不能同时用双眼注视一个物体,如果同时用双眼看东西,就会发生视物成双。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斜视眼睛经常处于抑制状态,日久天长便会形成弱视,即使配带合适的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正常水平。弱视的程度与病儿发生斜视的年龄有着直接关系,发病越早,弱视就越严重。有些斜视儿童的双眼视力相等或相似,他可以任意用右眼或左眼注视。右眼注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