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浮力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新课程改革后,《浮力》一节的难度虽然降低了,但浮力计算题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对有关浮力的两道典型计算题进行解析,探究求解方法,形成应对这类题型的求解思路。  相似文献   

2.
浮力问题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有关浮力的计算题多种多样,学生对相关计算的解答常常感到难以下手,且容易出错。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浮力问题,文章结合例题简要介绍两种解答浮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浮力的应用》是在上节学习了浮力的产生及其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从而研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本节的学习,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解题技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物理成绩对理科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物理成绩的好坏会影响高考成绩,高考物理分数比化学和生物的比例要大。然而,面对物理问题,高中理科学生总是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建立。为了探索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方法,本文对高中理科生的物理问题解决技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为高中理科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提供一些帮助。为了解决物理问题,需要掌握一些解答物理问题的独特技巧。目前,许多高中理科学生对于高中物理问题的解答感觉到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对解答技巧的不熟悉。本文将通过自己对高中二年的物理学习和参加高中物理竞赛的实践和经验,对高中物理解题的技巧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从我自己的学习经验中对理科学生在物理解题问题上的一些启发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实施要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倡导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它还要求物理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探究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自主解决一些问题"。因此,新课改教育理念下的物理教师,必须主动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浮力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创新浮力教学实验,旨在激发学生对浮力的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8.
徐永强 《考试周刊》2014,(94):133-133
<正>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不能照本宣科,否则不但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会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务必用心研读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挖掘与整合,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环节,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深化,提高解决问题、实验探究等能力。教学过程中要拒绝教师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行为的发生,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荆丽明 《教师》2012,(16):114-114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中,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不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只要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总有取之不尽的探究素材。本文根据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就如何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物理概念的学习不能限于公式的数学表述、定义的简单记忆及其在问题解决中的生搬硬套,而是要在“物理本质”“先决条件”“情境解释”三个维度上生成物理意义,从而实现学生对概念的深度理解。为了探索中学生生成物理意义的情况,以“浮力”概念为例,基于三维结构模型编制测试问卷,对八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浮力”概念的物理意义生成情况尚不理想,在“先决条件”维度上的生成相对较好,其次是“物理本质”维度,而“情境解释”维度最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物理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活联实际,解决了学生在“趣中想学”、趣中学会的问题。实验探究解决了如何使学生“会学”的问题,“趣”、“新”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物理教学需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这提升了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地位,起到了优化知识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要求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来改善课堂气氛。浮力不仅是初中物理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还是重、难点知识之一。在工、农业领域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浮力知识均有广泛的应用,这为教师在浮力这一知识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本文探究了在初中物理浮力知识教学中所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解决这几个问题相应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浮力教学一直以来都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要准确理解浮力的概念,并且能够利用所学的浮力认识通过实验来验证影响浮力的因素以及学会在实践中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简要分析如何结合浮力教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学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物理基本概念、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知识结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创新能力以及信息素养这几个方面。在《浮力》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浮力作用,建构核心概念;制作浮力方向演示器,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分析浮力产生原因,锻炼逻辑思维;利用"拉力差法"测浮力,避免知识负迁移;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感悟科学研究方法;改造"排液法测浮力"实验,培养科学创新能力;挖掘问题隐含条件,培养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5.
王远琴 《中学理科》2000,(11):43-45
近来物理习题中出现一种“信息题”,这种题的特点是“题在书外,理也在书外”.题目知识背景是新的,解决问题所运用的有些知识也是学生没有学习过的,但在题中作了提供.如何解答物理信息题,这要求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信息,并运用这些新的知识信息,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答物理信息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鲁慧方 《物理教师》2010,31(8):7-10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本)》相比较,在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强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认识物理学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方法;关注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具有科学探究的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会交流与合作等等.而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学习兴趣的激发、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有待重新认识,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具体探索.  相似文献   

17.
1教学背景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物理教学倡导自主学习,注重科学探究,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工作方式,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使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浮力”一节内容不多,但该节知识容易拓展延伸.有关浮力的问题变化多端,如果学生仅停留在课本中有限的知识中,不善于拓展整理,无法适应题目的变化,结果将会迷失在题海中.本文试图剖析浮力的本质,归纳出有关浮力的计算方法,供教师指导学生复习参考。  相似文献   

19.
纵观初中物理的知识结构.在力、热、光、电四大知识版块中,力学仍然是重中之重,难中最难的,令大多数同学头痛的浮力问题便是其中有力的佐证.学生对浮力问题感到束手无策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原因只有一个:不会结合物理过程完成分析受力与状态分析,从而轻松地走近解答目标.本文通过举例谈一谈“受力、状态、分析”模式法在解答浮力问题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改变过去一味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本文试举例说明。 一、让学生学会探究规律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物理课程中,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