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雪珍 《考试周刊》2012,(57):30-30
诗歌是各种文学样式中的一种,它以高度的凝练、含蓄给人以美感,陶冶人的心灵,因此诗歌成了学校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鉴赏诗歌成了老师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古典诗歌教学方法从诗歌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鉴赏诗歌就是要从诗歌的语言入手,进入诗歌的意境,体悟诗人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杨世宏 《甘肃教育》2011,(19):85-85
千百年来,中国古代诗歌之所以为众多的读者所喜爱,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古代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具有浓厚的耐人寻味的含蓄美。“诗贵含蓄而恶浅露”,“含蓄”一直是历代诗人创作诗歌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诗歌的含蓄美,笔者也略做过一些研究。我们先来比较两首五绝:  相似文献   

4.
古马的诗在90年代诗坛因其独特而引人注目,其诗歌意象偏重于西部生活,审美建构上统摄历史文化与现实人生;在语言上集古代诗词、民谣和现代口语于一体,延续着古典诗歌含蓄、凝练的神韵,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诗歌的明快与爽利的实验精神。古马的诗融合了西部人对生命的思考价值选择,以民间生活与凡俗人生为外相,审思了诗歌对人类精神的慰藉与诗歌对生命本体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源远流长。我们在欣赏那些经典作品的同时.对诗歌的赏析却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因为诗歌语言凝练精深.含蓄蕴藉,不像散文那样直白如话.不像小说那样形象鲜明.也不像戏剧那样矛盾集中.同时诗人的生活年代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都远离读者的生活和思维习惯.这些都给读者赏析诗歌带来很大困难,给教学设置了不少障碍.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一种最贴近人心灵的艺术表达形式,它以深邃隽永的意境,优美灵动的旋律,错落有致的节奏,含蓄凝练的情感,触动着无数读者的心。而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往往忽视诗歌教学,让学生错失了领略诗歌魅力的机会。本文试图从“捕捉意象,融入情境”“重组画面,整体感知”“感悟情感,引起共鸣”三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我在日常诗歌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希望能带领学生领略这份独有的美和超然的诗意。  相似文献   

7.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相似文献   

8.
诗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诗歌凝练而含蓄的语言,抒发了至真的情感,成为文学作品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文章阐述如何通过品词悟句鉴赏诗歌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  相似文献   

9.
诗歌显著的特征是精练、含蓄。因为。诗歌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符号系统,它不但含有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理性意蕴。更含有情绪化的美感。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和思想,这是古代诗歌极精练的特点,而精练和含蓄总是相关的。诗歌语言多通过比喻、通感、双关、用典、象征等方式抒发情感.从而使人感到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李宏安 《学周刊C版》2010,(5):196-196
中国古代诗歌广义上包括诗、词、曲。由于中国古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离我们现代生活已经很久远,以及诗歌语言的含蓄与凝练,所以在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时就会碰到很多障碍,要么一知半解,要么误解,不能享受其中的美感,不能感悟诗人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与感悟。然而,在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时又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寻。  相似文献   

11.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题材,语言凝练含蓄,意蕴丰富。高中新课标中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情感。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诗人描绘的诗情画意中翱翔,从而在掌握诗歌鉴赏方法的基础上,增强对我国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以凝练精粹的语言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含混不是意象重叠,晦涩难懂。含混美是诗歌的理想艺术形态。含混既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又是一条美学原则。含混美与诗歌的含蓄美和朦胧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汉语言文字的结构、表意特征探析诗歌含混美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魏信才 《高中生》2012,(11):8-9
诗歌是含蓄凝练的艺术,讲究韵味和意趣,总是用最精练的文字,借助具体形象来含蓄地表达丰富的意蕴和无尽的韵味。诗歌在表现其特有的形象性和抒情性的时候总是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将追本溯源法运用到读懂诗歌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中,可从根本上去分析学生普遍读不懂诗歌的原因,主要是由诗歌的语言特点造成的。因而教师需要从诗歌的凝练性、含蓄性、跳跃性、省略性着手,分析造成学生阅读的障碍,进而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读懂诗歌的字面义、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含蓄与韵味,这有利于表述人们对生命的体验及感悟,但儒家诗教在注重现实感及礼义的基础上使诗歌在表达上化生存体验为伦理主题。过于强调含蓄,给诗歌带来了表达不充分、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削弱了诗歌感染人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耿兰英 《快乐阅读》2011,(5):118-119
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含蓄而丰富的内蕴,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崇高的艺术殿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因此,诗歌鉴赏自1993年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一直受到好评,对中学语文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诗歌要表达其思想感情,就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表现技巧,因此,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歌含蓄隽永,高度凝练,具有很大的模糊性,给读者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并提供了美的享受。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观点出发,通过对《天净沙·秋思》四种译文的分析,揭示了接受美学在中国古典诗歌模糊性传达中的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含蓄隽永、高度凝练,意境丰富精深,是我国的文化珍品。这就使得古诗英译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对等,更要跨越时间和空间造成的文化障碍,在目的语中再现原作的文化精神和美感。  相似文献   

19.
齐静 《快乐阅读》2012,(30):123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其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讲究创造意境,表现主题。诗人根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现象,倾注了诗人的主观感情。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文艺星河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它因记录着诗人思想的光花;饱蘸着作者感情的琼浆;剪辑着特定时空下的人事风光。又因其文字的凝练简约,表达的隽永含蓄,往往使学生对其内容的准确把握带来一定的障碍。这样,若再施以注入的教法,不要说领略韵味,仅理解就味如嚼蜡。因此,在诗歌教学中,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