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认真学习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课标》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接着,《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功能,这就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还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  相似文献   

2.
近三年来,小学语文界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以来,语文教学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课标”提出一系列的新理念,如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倡导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重视识字教学和口语交际的教学;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阅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以及阅读兴趣的培养,明确了各年级段的阅读量;作文教学要求合理,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3.
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重要理念之一。只要认真地研读《课标》,我们不难发现,“体验”一词,在文中先后出现了15次,与其基本同义的“感受”一词,出现13次,尤其是在《课标》的每一部分均有重要表述,可见《课标》对学生独特体验的高度重视。“独特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以改进教学促发展为目的。评价习作指导课达成改进教学促发展的目的,基于三点考虑:一是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评价建议”:“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  相似文献   

5.
林宣龙 《生活教育》2012,(15):34-36
新《课标》与原《课标》相比,有不少变化,也有很多保留,在诸多保留的内容中,笔者对“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关于“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的表述很有感触。笔者以为,培育“热爱语文”的情感,是统率语文课程全局、引领语文课程走向、贯穿语文课程始终的核心理念,然而语文教学的现实却是愈来愈多的学生愈来愈厌倦语文、厌学语文。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中,习作教学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本文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标”还提出了降低难度、读写结合、自由表达、贴近生活、合作分享、虚(想象作文)实(记实作文)并举等习作教学理念。这些理念,有的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经验的合理继承,如降低难度、读写结合等,有的则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  相似文献   

7.
2001年7月,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语文教师兴起了学习的高潮,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但是由于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全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仍然没有很大的转变。我们学“课标”反思传统语文教育,认为中国当前语文教育还存在着7大弊病:教育体制僵化、教学理念滞后、教材内容陈旧、教学程序呆板、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评价无理。只有坚决推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称“语文课程标准”),才能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课文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特别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以上表述集中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特点和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一、“单元整组教学”提出的依据及其意义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后文简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据此,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学生的阅读个性,是指  相似文献   

11.
蒋晓龙 《学语文》2004,(4):54-54
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主次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对语文学科给予了新的定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以说这一定性使得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性质纷争告一段落。然而在这一新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2006,(2):61-61
日前,“苏教版课标初中语文第四期全国培训暨语文课程评价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海淀区教委、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课改实验区的600多名语文课程专家、省市级教研员、一线语文教师云集北京京丰宾馆,从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形成性评价、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等角度,就新课程“语文课程评价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面简称“课标”)颁布近两年来,不仅课改实验区在实践,非课改实验区也在用它来指导教学。对近两年来的实践作一番理性思考,有利于“课标”的修改完善,有利于“课标”的实践能够理性地健康地深入进行。一、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防止人文性的泛化“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迄今为止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最为接近本质的认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历尽艰辛,付出了几代人的努力。“课标”对它的最新定位,体现了对现代语文教育规律的认识,适应了21世纪人才的培养需要。但是,…  相似文献   

14.
说“对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给语文课程定性时有这样一段话:“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这里,把“审美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并列在一起,成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三个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这样为语文课程定性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学习和理解“课标”过程中,笔者对语文课程性质产生一些疑问。一、“基本特点”是课程性质吗?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本质属性。语文课程性质就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令人迷惑不解:“基本特点”显然不是“本质属性”,而“课标”为什么要在“课程性质”的标题下做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论断呢?…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不再是“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听讲——背诵——练习——再现”的学习方式,因为从语文发展的趋势看,它具有如下特点:(一)语文课程的生活化;(二)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三)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四)语文课程的开放性;(五)语文课程的跨学科性。它决定了教师必须从唱独角戏的主角向主导的地位转变。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给语文课程定性时有这样一段话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这里 ,把“审美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并列在一起 ,成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三个支柱之一。除此之外 ,《课标》还专用了一段对它进行了论述 ,阐述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重要性 ,具体范畴和内容 ,可见 ,现代语文教学已经把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来对待…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有效的评价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过程性评价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多维度、多角度的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前言”中强调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确实 ,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 ,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 ,使今天的语文教学在落实“课标”和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特别关注学生“对语文材料”“反应”的“多元”特点 ,格外“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种重视“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