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肖锦波 《考试周刊》2011,(63):145-145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技术教育应该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本文将阐述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上培养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信息素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广泛的重视。在我国新的教育改革中,信息素养被加入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中,作为21世纪人才应该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对中学生在以信息技术为课程结构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同时,提高需求分析能力、信息采集与加工能力、信息资源组织能力以及遵守信息道德规范,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为出发点,就中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与培养途径,阐述自己的观点。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信息素养教育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在中学阶段,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具有的信息素养有:获取、评价、表达、使用信息的能力,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以及信息时代公民的信息道德及安全素养。本文通过对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解,探讨如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信息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4.
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一方面以信息技术课程建构学生的信息素养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在其他课程中渗透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构学生信息素养的外在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的浪潮在全球范围内风起云涌,使得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生存能力,如何提升信息素养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信息技术的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它对促进信息素养的培育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信息素养以及信息技术隐性课程的基础上,阐述了信息技术隐性课程对提升信息素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将信息素养教育真正融入大学的课程体系,罗德岛大学图书馆主动承担教师角色,以入学前至研究生阶段的所有层次学生为教育对象,超越传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将信息素养教育结合入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从教育目标设定、潜在课程挖掘与课程体系构建三方面入手,开发并实施"递增式"信息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7.
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信息素养是建构在知识背景之上并能够充分掌握信息的检索、筛选、存储、传输、加工和利用等多种能力的总和,其内涵的丰富性和教育的重要性已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和学者的普遍关注。世界各国在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策略和途径:通过建立信息素养标准以促进信息素养教育的规范化;开发信息素养课程并实施信息素养认证;通过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有效促进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在综合考虑国际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的维度划分,以及当今时代我国学生数字素养内涵要义的基础上,《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确立了以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为目标的课程核心素养,并划分了四大维度。其中,信息意识是对信息的敏感度与判断力,计算思维是可迁移应用的思想方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数字素养育人价值的核心体现,信息社会责任是参与数字生活的基本保障。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是开展信息科技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数字素养规模化培育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人才的前提条件,是培养维护国家安全的创新型人才的基本保障。培养学生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组织逻辑关联的课程内容;从“科”“技”并重视角变革教学模式与方法;建设并完善真实性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科技实验室;打造高质量的信息科技师资队伍;落实数据驱动的数字素养评价。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信息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养更多地牵涉到高级认知水平和情感技能的发展 ,因此 ,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模式和课程开发等也应有别于以知识传递为核心的教学。本文提出以校园网为环境 ,吸收 Eisner课程目标思想 ,通过学生活动和问题解决来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最后 ,我们以生物课程的学习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为实例 ,来说明信息素养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西部师范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为研究主题,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与信息素养的关系,分析了当前信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研究构建了师范学生信息素养课程体系,提出了信息素养课程教学策略、方法及课程教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能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农村地区中小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入,学生信息素养水平较低。对农村中小学生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相关文献分析与实证调查,了解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还存在不被重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师资不适应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必须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必须以加强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为重等。  相似文献   

13.
信息素养的提高对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培养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手段,在大多数中职学校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重技术轻意识的现象。文章通过阐述信息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分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有利于信息素养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媒介识读独立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小学生以批判的态度对媒介及其信息进行获取使用、分析、评价和直用的能力。不过小学生媒介识读独立课程在我国当下尚不具备成为国家课程的条件,因此最为可行的办法是将其规划进校本课程系统。小学生媒介识读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上讲究趣味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展开多样化文化触角、鼓励学生亲历和参与,在教学评价上采用动态化、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标准,最终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反省意识、批判意识及责任意识,推动他们成长为信息时代的优质公民。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作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部分,农村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究竟如何呢?文章对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百间实验校的农村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给出了我国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状况,并分析了影响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制约因素,期望对进一步采取措施提升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不少中小学通过增加Scratch编程模块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信息素养。但相关的系统研究比较缺乏,特别是在如何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方面缺少深入研究。有鉴于此,文章在讨论相关支撑理论和梳理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面向创新思维培养的学习活动设计原则,并基于这些原则构建了小学生面向创新思维培养的、由“准备”“创造”和“分享”3大环节及“先导”“创意”“设计”“实现”和“总结”5个小环节为主要框架构成的学习活动组织程序的理论模型,然后以信息技术课程中的Scratch编程模块为依托,通过行动研究使模型得到了发展。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在创造力倾向测验的冒险性、想象力、好奇性和挑战性等维度上都有显著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也逐渐浓厚,有创意且独立完成任务的人数逐渐增加,一系列数据支持研究提出的相关模型和具体实施办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张新桂 《天津教育》2021,(8):20-21,24
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课程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和国家人才的需要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一部分。数学课程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重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培养,既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也能提高其数学成绩,为以后学生的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本文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为例,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进行分析,阐述了核心素养教育的内涵以及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了小学高年级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o achieve science literacy, they must first develop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s. These skills align with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and include determining appropriate databases, distinguishing among resource types, and citing resources ethically. To effectively improve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science literacy, we must identify how students interact with authentic scientific texts. In this case study, we addressed this aim by embedding a science librarian into a science writing course, where students wrote a literature review on a research topic of their choice. Library instruction was further integrated through the use of an online guide and outside assistance. To evaluate the evolu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our students and provide evidence of student practices, we used task-scaffolded writing assessments, a reflection, and surveys. We found that students improved their ability and confidence in finding research articles using discipline-specific databases as well as their ability to distinguish primary from secondary research articles. We also identified ways students improperly used and cited resources in their writing assignments. While our results reveal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students find and approach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 additional research is needed to develop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improve long-term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the sciences.  相似文献   

19.
将人工智能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对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普及全民智能教育、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关键技术,接着梳理了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和我国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现状,然后总结了国内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框架,以期为促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应用基础”为高等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在今后的职业领域中自觉地应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和工作。“信息素养与专业发展”课程便是在此基础上演变升华而来。但是,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繁、难、旧、杂”,不利于技能培养与素质提升,微课可以根据各知识特点及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