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丽霞 《培训与研究》2007,24(5):61-63,69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环境生产为前提,以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发展模式,是集经济、技术、环境、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有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所谓循环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它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组织成“资源——产品——消费——再生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它的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消耗、高有助于化解环境与发展之自从上世纪90年代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摒弃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消费——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从思想萌芽到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已经近半个世纪了。循环经济作为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演进的历史阶段,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必然性。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有资源环境方面的因素,更为重要的是与经济自身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自然资源稀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形势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上升以及经济全球化等方面阐述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必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我国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废物处置和再生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强调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以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手段,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一种闭环型模式发展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需要;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高级形式。要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其中发展循环经济是根本出路之一。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观,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发展规律的产物。所以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人们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  相似文献   

7.
李建民在《东岳论坛》2005年第2期撰文指出,“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出,意味着重新认识现行的经济、环境、资源和产业政策。目前中国经济的不可循环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由经济发展的对外依附性决定的。外来投资很大程度上是把中国作为改善其自身环境问题的一种替代选择。如果我国经济对世界市场的高依存方式不改变,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一句空话。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对海外市场依存度加大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式。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在经济生产中以新知识、新的管理理念,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实现资源循环。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中。优先考虑可持续发展,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与“资源——产品或用品——废弃物排放”这种不考虑生态因素、没有环保意识、一味追求征服自然的传统经济模式以及“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末端治理做法,有着本质区别:它是一个“资源-产品或用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为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我国沿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导致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难以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是一种高效和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为核心,寻找生态学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把这一理念应用到观光农业园区中,并以滁州市老科协盆景研究院总体规划为例分别从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光互补LED路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和生物质能源循环利用这四方面进行阐述并分析各自的必要性.为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循环、合理利用,促进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循环传递,实现资源的最优化组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方面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系数法对1991~2011年辽宁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1~2011年辽宁省农业循环经济经历了缓慢停滞发展、快速发展2个阶段,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趋势不断增强。2011年辽宁省农业循环经济障碍影响程度依次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和资源循环利用。最后,据评价结果提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优化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凸现,并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所以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现实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需求。现代的工业化是一个效率至上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国工业增长的资源与环境约束,本质上是西方工业技术路线与中国自然资源禀赋之间的差距。因此,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然是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制度保障。实施新型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工业税收价格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和政策,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结果。  相似文献   

14.
平潭作为海岛型城市,在自然资源和社会条件上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近年来,受产业结构升级速度不及环境质量改善速度的影响,平潭“大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下降。从国际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绿色建筑、渔业养殖和高科技产业五个方面介绍平潭“小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分析其面临的困境,提出保障水资源供给、夯实第一产业、优化营商环境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中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社会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6.
落后的传统经济和贫困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主要根源,而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提高青藏高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保持资源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做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共赢”。文章中,笔者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青藏高原重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循环经济的产生根源分析可知,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人类传统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造成的,而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经济发展模式。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机制,以促进经济、环境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资源与环境约束强化条件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山西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目前该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仍处于初级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也是突破自然资源与生态对经济增长约束的关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是战略指导思想的转变;转变的核心是加快政府体制改革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9.
生态经济学: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生态经济学的本质特征是最大限度保护资源和节约资源,这一思想来源于人们对资源稀缺性的认识。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最早提出了资源绝对稀缺论,他认为人口的指数增长与自然资源的非指数平稳增长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人口数量或迟或早将超过自然资源所承受的水平。这种资源的稀缺性表现为报酬递减,其结果是所有的自然资源都将很快被人类所占据、所利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则提出了资源相对稀缺论,否认自然资源经济利用的绝对极限,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与高职环境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反馈式流程形式为特征;按照新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分析高职环境教育状况及存在问题,应该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非专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