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育主要通过艺术来展开,这既是美育的历史的逻辑,又是当下的必然选择。《艺术与审美》关注了美育前沿与核心的理论问题;确立了全系列丛书的内在精神指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树立了写作的经典范式。本书从艺术理论和人生境界出发,接着回到不同门类艺术的探讨中。书中涵盖的艺术门类相当全面,既有高雅艺术、传统艺术,也有与大众文化接轨的新兴艺术。突显出艺术的人文底蕴和对心灵的滋养,结合了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既有中西艺术的碰撞与对话,也有传统与现代的交锋与融合。让我们贯古通今,徜徉在艺术的享受中,学会体验不同形态的艺术之美,传承中华美育精神。  相似文献   

2.
本从美育的内涵与特性入手,论述艺术资料工作在美育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并就艺术类资料室,如何推进高校美育工作提出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陈昀 《视听纵横》2010,(3):110-111
我国电视理论家王维超在《电视与电视艺术辨析》中说:"电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儿,作为一种物质手段,一般来说,它具有三大功能。一是信息传播功能,二是新闻纪实功能,三是艺术表现功能。"而电视节目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首档书法美育交互式综艺《妙墨中国心》,由浙江卫视与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袂出品。这档电视艺术节目开中国“书法”专题综艺之先河,围绕“中国墨宝”展开了一场场溯源寻根之旅,借古今艺术的形式跨界与类型融合,彰显出华夏书法技艺历久弥新的人文魅力。《妙墨中国心》打造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书法传播矩阵,联合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等一众专家、青年学子,共建“妙墨赏习屋”,由艺人担任“寻墨团”,以“寻墨”与“解墨”的故事性叙事,为艰深晦涩的书法艺术开辟了大众视角和扩散式传播路径,突显了电视艺术节目“活化”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诠释“科技艺术”的内涵,通过案例展示科技艺术的国际现状,介绍中央美术学院在科技艺术方面所开展的工作,阐释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重要意义,结合策展案例论证科普与美育的关系,提出技术史是连接科学、艺术与工艺的方法,科技史与艺术史要紧密融合,在科普中要注重美育。  相似文献   

6.
王菲 《大观周刊》2011,(24):117-118
英语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我们把艺术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不仅能极大地丰富美育的内涵,拓宽美育实施的途径,并能获得很好的美育效果。艺术教学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可以以美启智,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以美育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以美健身,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通过审美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教育是一种审美体验。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一种新思维的审美教育模式,在博物馆的教育实践中利用博物馆教育与儿童美育的互动关系,设计一种生态式艺术教育模式来开展博物馆的儿童教育,提升博物馆教育领域的内涵,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新闻三昧》2004,(9):56-56
为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和建国55周年,9月5日《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创新研讨会暨名师美术作品邀请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家、美术界著名书画家和电视电影专家学者。通过多个视角,审视回顾20年来高等院校美育发展历程,共同探讨未来艺术教育创新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梵音 《群文论苑》2003,(3):36-37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正受到高度重视,连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1999年《政府工作报告》)政府这样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近年来成为教育界和整个社会讨论的持续不断的热点。作为长期从事音乐艺术教育的校外教育工作.在以前的活动实践中已感觉到美育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作用。近几年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已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中,  相似文献   

10.
信息·数字     
正首个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实施日前,国家标准委批准颁布了国内首个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GB/T 30350-2013),于7月1日起实施。《准则》指出,中国电视收视率调查与国际通行准则须保持一致,调查方法和技术与国际上保持同步,同时又要符合国内电视收视市场的具体情况,保证调查顺利施行。《准则》规定,数据提供方必须对样本户资料严格保密,严防受  相似文献   

11.
李京芮  张颖 《今传媒》2023,(5):78-82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大众艺术,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普及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上甘岭》肩负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以及传播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主流价值观的历史使命,具备重要的艺术价值。本文立足于美学视角,根据电影艺术的特殊性,深入剖析了影片《上甘岭》的视听语言、叙事结构、人物塑造等艺术元素,解析了影片的历史真实书写艺术真实之美、线性叙事表征影片结构之美、声画融合直抒音乐之美,探讨了鼓舞人心的抗美援朝精神的美育价值,旨在挖掘电影精神内涵与审美价值,引导观众获得审美体验,感受红色经典带来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释了美育的概念,美育与公共图书馆的关系,论述了公共图书馆美育功能,并对图书馆美育的拓展提出了个人的建议,进而说明美育在公共图书馆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拥有优秀教育理念的"荧幕课堂"等文化类节目不仅丰富了电视节目对美学中真、善、美统一的价值判断,还将中国现代的教育理念与电视媒体艺术相融合,以电视为桥梁联结了美育与教育。  相似文献   

14.
李姝 《编辑学刊》2011,(3):70-72
美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实践形态,在"五四"前后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五四"前后,随着我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课程的发展,一批艺术教育家不满于当时美育理论研究落后的局面,而更加注重美育的实践价值,他们积极投身于学校音乐、美术教育,编教材、创歌曲,李叔同的嫡传弟子吴梦非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图书馆建筑空间的人文效应、装饰文化入手,并结合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新馆的建设,对环境艺术在图书馆建筑空间的美育效应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新近出版由该院电视系教授刘燕南博士撰写的《电视收视率解析──调查、分析与应用》,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收视率的专门著作。该书不仅对国内外收视率调研的发展脉胳、现状与趋势、调查技术特点、分析方法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而且对于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如电视观众收视行为的深度分析、电视节目制作编排的原则,策略与技巧,以及利用收视率数据制订广播媒体计划等,均结合国内外最新案例,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和实用参考价值。《电视收视率解析──调查、分析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第一套大型的《电视艺术丛书》正在编辑出版。这套丛书旨在全面总结我国电视艺术实践的丰富经验,为进一步提高电视艺术创作的质量提供参照。《丛书》包括理论、历史、作品三个系列,其内容涵盖了电视艺术的所有方面。理论系列的《电视艺术通论》(陈志昂主编)已经出版,《电视美学》(仲呈祥著)、《电视艺术诗学》(朱汉生著)、《电视编剧艺术》(黄会林主编)、《电视导演艺术》(周金华主编)、《电视表演艺术》(梁伯龙著)、《电视摄象艺术》(朱羽君著)、《电视声音艺术》(张凤铸著)、《电视与音乐》(陈志昂著)、《电视美术设计》(刘大宣著)、《电视剪辑艺术》(傅正义著),将于1993年全部出齐。历史系列中的《中国电视艺术史》业已发排。各书对有关专业的理论与技巧均有详尽、系统的论述,每种篇幅均在35万字以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图书馆年鉴2008》提供的数据为依据,对我国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进一步加快我国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沈璐 《记者摇篮》2012,(9):28-29
了解一点电影史的人都知道,1893年一对姓卢米埃尔的法国兄弟对电影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当《水浇园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婴儿喝汤》等"影片"惊讶世人的那一刻,电影诞生了。从此,经过电影的短暂发展,人们越来越认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给予"电影艺术"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第七艺术"以其强大的创造力和造梦的潜力吸引着无数的艺术家以及学者。而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视的诞生与电影一样是有着准确的诞生日子的现代艺术。对于电视能否被称之为艺术,起初还存在过很多争执。有人认为电视只是一种大众传播工具,内容过于粗俗和简陋,形式变化之快让人难以捉摸,它与高雅艺术相去甚远。而另一些推崇"电  相似文献   

20.
舞蹈是人体艺术,通常根据人的不同年龄的生理条件而划分为儿童舞蹈、少年舞蹈、成人舞蹈等不同层次的舞蹈内容和表演要求。儿童舞蹈属于艺术美育的启蒙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儿童高尚的审美意识,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和艺术素质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