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依据安徽省2003-2012年的统计数据,对RD投入与安徽省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RD经费支出、RD人员投入与经济增长均有正相关关系,而RD经费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显著,其中企业RD经费投入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2—2016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工业企业发展的面板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综合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中具体衡量指标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专利申请和研发投入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分别为0. 490、0. 510;专利申请和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十分显著,但相对于专利申请而言,研发投入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更大;研发经费支出的影响程度为0. 361,研发人员数的影响程度为0. 353,研发机构数的影响程度为0. 286。最后,根据实证综合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2008—2020年111所中国高水平大学的数据,实证研究公共财政支持中国高水平大学创新的机制,揭示科研课题在高校创新中的重要性。研究发现:公共财政能直接促进高水平大学创新,也能通过竞争性课题经费投入间接促进高水平大学创新;人员投入总规模对高水平大学创新的影响显著为负,但竞争性课题中的研发人员投入对高水平大学创新的影响却显著为正。因此,政府应增加公共财政投资,通过竞争性研究课题渠道向高水平大学提供更多的财政经费支持;高水平大学应适当精简人员投入规模,同时调整人员结构,积极申报课题,增加竞争性研究课题中的研发人力投入。  相似文献   

4.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表明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高校R&D被看作是技术创新的源头,本文在对高校R&D投入和经济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构造高校R&D投入的复合指标,并利用2000-2012年高校R&D的相关数据对高校R&D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高校R&D投入总体上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其中高校R&D的经费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R&D人员投入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明显,应当改进高校R&D投入实现高校R&D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共进。  相似文献   

5.
高校的研发力量在我国科技体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高校科技经费的投入与使用对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以及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贡献度,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此,通过有效地对高校研发经费增长与使用状态的直观分析,在结构上加大国家和地方财政对高校研发经费的投入力度,拓展经费来源的多途径、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并在高校内部合理配置研发经费的使用方式,是提高高校对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科技贡献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根据江西省1995-2011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线性回归及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从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两个角度来研究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江西省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双向关联关系,但高等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期不长,且人员投入的促进作用要大于经费投入.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两个方面,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理论角度理清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构建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模型.然后以VAR模型为基础,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实证方法.研究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人力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长期均衡中,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人力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和人力投入每增加1%,会分别引起经济增长(GDP)增加0.251%和1.175%。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和人力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经费投入是人力投入的原因。经费投入是高等教育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更是源动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研发投入的逐年增加,专利申请量逐年增长,高校专利趋于"分散"导致了大量闲置性专利。本文以我国累计专利申请总量前50名中的31所985高校及所有高校为样本,来验证高校研发人员,研发投入经费对高校专利分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随着高校每年研发人员的增多以及研发投入经费的加大,专利分散问题日趋严重,基本符合Williamson—Alonso模型假定。我国高校应当重视专利分散问题,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促进专利适当集中管理。  相似文献   

9.
财政性投入是全社会教育的主要经费来源,对国家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建立经济增长与财政性各级教育投入结构因素之间的卢卡斯教育资源外溢效应模型,研究表明财政性教育经费在高中以上教育层面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明显,而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的人力资源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显著。因此,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和谐发展,就要优化财政教育投入结构,增设中等职业教育为义务教育范畴,提高高等教育资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研发投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随着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析了我国R&D投入存在强度不高、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平衡三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教育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教育投入、资本投入以及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影响,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9%,滞后一期、二期、三期的人均GDP对其自身均有显著影响也说明了经济发展的系统性、连续性和惯性。教育投入主要受到其自身的影响,经济增长对教育投入有显著影响,即经济增长对教育发展的正反馈效应。经济增长对资本投入和居民消费也具有正反馈效应,教育投入亦对资本投入和居民消费具有溢出效应,经济和教育均能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资本投入的增长。居民消费自身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惯性,而且居民消费通过"家庭-企业"间的资本流动对资本投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资本投入亦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关系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话题之一。已有高校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关系的研究多以总量指标来衡量研发投入,然而,总量指标会掩盖研发资源的结构与特征,并不能全面反映高校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关系。构建反映不同结构与特征的研发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模型,利用第二次全国RD资源普查数据,探讨不同研发经费结构和人员特征对高校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和来源的高校研发经费,以及不同学历、性别和研发工作性质的高校研发人员投入对高校创新产出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00—2020年福建省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与地区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关性。然后,通过格兰杰检验等方法分析研发投入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提出政府应持续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与鼓励,确立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及其他科研机构相辅相成的研发地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之所以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是因为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重点梳理了创新人才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创新产出能力等创新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程度,以内蒙古自治区16年的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2001年-2016年),运用OLS模型实证分析了三个创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三个创新指标与经济增长都呈正相关关系,科技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最大,创新人才投入次之,创新产出能力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根据贵州2001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贵州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方财政科技拨款、R&D经费内部支出和科技活动人员数对贵州的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作用,其中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然后依次是R&D经费内部支出和科技活动人员数,根据以上结论对贵州今后的科技投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两岸贸易交流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两岸经济框架协议(ECFA)签订以来,经贸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不断深入。文章通过对两岸贸易趋势、贸易结构、贸易依存度、贸易地区分布的分析,得出两岸贸易促进海西经济增长的原因以及对海西经济增长影响的显著特点。同时,两岸经贸发展带来的不仅有经济利益和双赢利益,且对地区的政治稳定、文化繁荣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Malmquist指数和主成分分析,测算京津冀城市群2010-2019年的技术创新效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技术创新效率对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京津冀技术创新效率可以通过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协调性以及融合性来进一步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且这种效应具有动态递减性,在滞后三期出现拐点,由正向变为负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指标分解发现,相较于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根据收入水平与研发投入强度的异质性检验,不同收入水平与研发投入强度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低收入组与低强度组的技术创新效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明显低于高收入组与高强度组。  相似文献   

18.
利用计量经济学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皖北三个地级城市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之间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相关度。结果发现,皖北三市科技投入量与地区经济增长量的相关在统计上极为显著。从弹性系数看,科技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明显,皖北三市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对科技投入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4781%、0.0296%和0.6656%,潜在推动效率均超过100,这说明皖北三市科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强。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1-2015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省市间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在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个体效应越强;在职业教育的影响因素中,教育经费对地区生产总值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教职工数量与毕业生数量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提出应当加强经济较落后地区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以及改革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以2006-2010年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市所辖的152个县的人均GDP为研究指标,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计算Moran’s I指数并绘制出Moran散点图、LISA集聚图、经济空间格局热点演化图,分析海西经济区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对其经济发展敛散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海西经济区各县市人均GDP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经济发展呈集聚态势。(2)Moran散点图中各象限的散点自2009年逐渐向中间聚拢,"海西"地区各县域经济之间的差异缩小,但考虑地理空间相关性之后进行σ收敛检验,发现σ收敛值显著降低,但是并未表现出显著的收敛趋势,表明各县域经济增长的差距又呈现出增长的趋势。(3)"海西"地区经济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冷点区主要位于西部地区。其中,厦门市的中心辐射带动作用高于福州,在其带动下,形成了以三明市、明溪县为中心的次热点中心,有效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