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熔融的聚乙二醇溶液中,加入马来酸酐后搅拌,加入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对甲苯磺酸是以聚乙二醇溶液的形式加入),开始升温至反应温度100℃。保持温度反应6h,停止加热,得到橙色澄清粘稠液体,洗涤过滤,得到马来酸聚乙二醇单酯(MAPEG)。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成功地将马来酸聚乙二醇单酯(MAPEG)接枝到海藻酸钠(SA)上。不同比例反应的接枝产物出现不同程度的结晶,具有一定储能功能,最大焓值可达135.26J/g。XRD分析也对应DSC,表明接枝产物出现不同程度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以硫酸钙晶须(CSW)改性PA66材料,并测试CSW改性PA66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结果表明:随着CSW用量的增加,PA66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改性PA66复合材料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聚烯烃弹性体(POE)为主体树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H)为主要单体进行熔融接枝反应制备了POE-g-MAH接枝物;该接枝物与其它材料和助剂等进行熔融共混,制备出粘接强度高的热熔胶。讨论了基体树脂、苯乙烯(St)与DCP质量比对接枝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EDS)分析了剥离断面的形貌和化学组成,探讨了该热熔胶的粘结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OE更容易与MAH进行接枝,当m(DCP)∶m(St)=1∶3,POE-g-MAH的接枝率最高;适量的POE-g-MAH接枝物能促使MAH基团向粘结面迁移,提高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原料配比对反应挤出制备高密度聚乙烯(HDPE)/尼龙6(PA 6)原住合金反应速率的影响,发现反应体系中氢氧化钠(NaOH)/己内酰胺(CL)小于0.01或活化剂/CL小于0.008时,会使得CL的聚合速度缓慢,从而导致较多的单体残留,但NaOH/CL大于0.02时,可能会使得单体转化率降低,而活化剂/CL大于0.008时,会降低原住增容的效果,使得PA6的相态尺寸变大;而马来酸酐接枝HDPE(HDPE-g-MAH)的加入会额外消耗阴离子,使得体系的反应速率下降,因此增加HDPE-g-MAH含量时,要适当加大催化荆含量;当体系中的CL含量减小时,由于HDPE基体对CL扩散的抑制作用,反应速率下降,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Cu(Ⅲ)离子为引发剂,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反应规律及吸附规律.探讨了引发剂Cu(Ⅲ)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淀粉与丙烯酰胺的质量配比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最适宜的引发体系、反应条件和工艺路线.同时研究了改性淀粉和纯淀粉对Pb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淀粉经过改性后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未改性淀粉的吸附性能,达到相同吸附量的吸附时间也缩短.最后,对接枝产物进行了红外表征.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酸-2-羟丙酯(HPA)为接枝剂,采用种子乳液原位聚合法合成了聚氨酯接枝聚丙烯酸酯(W PUA)复合分散体.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 I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粒径测定及透射电镜观察(TEM)对W PUA复合分散体的结构、分散体的粒子大小及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HPA为接枝剂,通过种子乳液原位聚合可以实现PA在W PU上的接枝,接枝率约为70%;分散体平均粒径约为103 nm;TEM显示分散体粒子具有反相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双峰中密度聚乙烯(BMDPE)与纳米碳酸钙不同配比复合物的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讨论了复合物的组成、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以及温度对熔体粘度和膨胀比的影响,测定了不同配比熔体的非牛顿指数(n)、熔体流动速率(MFR)、粘流活化能以及习用屈服应力,断裂应力和断裂伸长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纳米碳酸钙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情况.结果发现:纳米碳酸钙可以均匀地分散在BMDPE中,少量的纳米碳酸钙就可以明显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在较高的剪切速率下还可以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PP接枝共聚物(PP-g-MMA)为界面相容剂,在熔融共混的条件下;利用螺杆挤出机制备PP/MMT复合材料,对其流动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P-g-MMA的加入提高了PP与O-MMT的相客性,当PP-g-MMA用量为20wt%,O-MMT的用量为3wt%时,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强度提高了17.46%;常温下冲击强度提高了91.05%;低温(-20℃)条件下的冲击性能比常温下提高了40.29%,比低温下的纯PP提高了246.78%.  相似文献   

9.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羟丙酯混合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酯树脂,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合成制备了丙烯酸酯接枝环氧树脂,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3C-NMR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详细探讨了采用甲醇热溶冷析分离方法测定丙烯酸酯接枝环氧树脂的接枝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甲醇热溶冷析分离方法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定所合成制备的丙烯酸酯接枝环氧树脂的接枝率;在丙烯酸酯接枝环氧树脂共聚反应中,随着单体用量的增加,丙烯酸酯接枝环氧树脂的接枝率增大,但单体反应率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非织造布(PBTNW)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采用表面改性的方法,在烷基糖苷(APG)的引导作用下将壳聚糖(CS)通过共聚接枝修饰到PBTNW的表面.利用傅里叶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分析仪、化学分析电子光谱学(ESCA)检测仪、热重(TG)分析仪及扫描电镜(SEM)对修饰前后的PBTNW材料进行表征,发现壳聚糖被成功接枝到PBTNW表面.此外,对修饰前后的PBTNW进行水接触角、溶血率和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接枝后的PBTNW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接枝后的PBTNW较接枝前更具优越性,在血液过滤材料及其他的药用领域都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替补材料.  相似文献   

11.
以尼龙6(PA6)、全硫化丁腈橡胶(UFNBRP)、马来酸酐(MAH)和过氧化物为主要原料,采用一步增容法制备尼龙6/全硫化丁腈橡胶复合材料,研究MAH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复合材料的形态分析表明,一步增容能降低和均化分散相UFNBRP的粒径,当MAH含量为1.0份时,分散相的粒径最小,粒径分布最窄。从力学性能分析可以看出,加入1.0份MAH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最大,与纯PA6相比提高了158 %,而拉伸性能仅少量下降。动态机械性能进一步证实一步增容法能有效改善PA6和UFNBRP两相的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12.
甘蔗渣-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MA)为偶联剂,利用双螺杆挤出机一次反应制备了甘蔗渣-聚乙烯复合材料,并用偏光显微镜、毛细管流变仪和其他手段研究甘蔗渣-聚乙烯复合材料的表面形貌、流变性能及其尺寸稳定性和防潮能力.结果表明:添加15%的甘蔗渣,并用蔗渣含量的30%偶联剂处理填料可制得加工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较原木具有较好的防胀效率和抗吸水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以马来酸酐(MAH)为接枝单体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制备了石油树脂接枝马来酸酐(PR-g-MAH),研究了DCP和MAH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石油树脂接枝率的影响,并将PR-g-MAH产物应用于LDPE/POE/LLDPE复合物中,制备了热熔胶,研究了PR-g-MAH用量对热熔胶粘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AH成功接枝到石油树脂上;当MAH用量为8%,DCP用量为2%,反应时间为2 h时,PR-g-MAH的接枝率最大,颜色也较浅;PR-g-MAH的用量为20%时,制备的热熔胶具有最高的剥离强度,达到110 N cm-1。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反应挤出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聚酰胺6/蒙脱土(HDPE/PA 6/MMT)复合材料,研究了MMT在HDPE/PA 6共混物中的分散和分布情况,及其对共混物相态结构的影响。从XRD和TEM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有机化蒙脱土(OMMT)选择性地分布在PA 6相内以及两相的界面上,钠基蒙脱土(Na+MMT)则主要分布在PA 6相内;大部分OMMT得到较好的剥离或插层,而Na+MMT出现明显的团聚。FE-SEM分析结果表明,增大MMT的含量会导致PA 6的相态尺寸变大,粒径分布变宽。流变分析结果表明,由于OMMT部分分布于两相界面处,从而增强了界面结合,对共混物起到了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氨酚氯雷伪麻缓释片的薄膜包衣工艺。目的:研究氨酚氯雷伪麻缓释片薄膜包衣的一次性合格率。方法:采用正交实验确定薄膜包衣的工艺参数,选择最佳工艺。结果:确定了薄膜包衣的最优工艺参数:包衣的欧巴代用量为5%,喷量400g/min,转速15 r/min。结论:按照此工艺生产的氨酚氯雷伪麻缓释片达到质量标准,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
g on a 150 M ̄3 Turbo Oxygen Gas ExpanderTX1IntroductionItisoneoftheimportantreasonsforusingactivemagneticbearingtoreplacetheae?..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有限体积方法,对嵌入式行星螺杆挤出机内流场进行了三维等温数值模拟。通过简化的物理模型来模拟螺杆的几何结构,使用用户自定义程序设定了行星螺杆运动的边界条件。分析了挤出机螺槽内压力和速度的分布;使用粒子追踪技术观察了螺杆内流体运动轨迹和粒子分布规律;对粒子在螺杆内的停留时间分布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行星螺杆对流体运动产生了周期性扰动。初始位置在一起的两个粒子,终点位置却相距很远。示踪粒子的具有对初始敏感的混沌特性,粒子的运动轨迹具有无序性,说明流体存在着混沌效应。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experiment and design analy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active magnetic bearings for a 150M3 turbo oxygen gas expander having 1.16 kg weight and 30 mm diameter rotor, which was supported by two aerostatic bearings formerly. Now, the machine can work steady at a rotation speed of 92,000 r/min, and can be run up to a maximum rotation speed of 104,000 r/min.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undation of Educational and Science Commission of Shanghai (598750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