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因为体育活动对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体育教学对于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应该大力重视和支持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关注残疾大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在对江西省高校残疾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残疾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具体对策:加强教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营造残疾大学生体育的校园环境;完善高校残疾人健身服务网络的建设;加强残疾人体育科研,探索和研究残疾人体育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徐立所 《考试周刊》2011,(66):136-137
为了体现对残疾人群的关爱与教育公平.作者对南京市聋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较为全面地了解聋人大学生的体育状况.为残疾人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使用自编的《北京奥运会社会态度问卷》对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329名残疾人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残疾大学生的体育态度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残疾大学生对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有着积极的认知。但与健全学生相比,残疾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比较消极,其参与体育运动的程度较低。应加强对残疾人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指导和奥运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教学论和特殊教育理论与方法,通过分析残疾对身体存在一定缺陷的大学生的生长发育、心理和行为、学习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等方面所造成的影响,认为在高校针对具有残疾的学生进行特殊体育教学应遵循缺陷补偿原则、学用结合原则、安全锻炼原则等;并根据残疾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进行层次分组教学.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是指:由于身体上处于弱势的原因而导致其在进行体育运动时相对于普通学生处于一种不利地位的大学生群体,其"弱势"突出表现在身患残疾或患有不宜参加剧烈性运动的疾病以及体质虚弱。目前,高校保健体育班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7.
浅论普通高校残疾生的体育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英 《高教论坛》2003,(3):131-132
普通高校中的残疾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不同于健康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积极进行体育教育改革,因材施教,实施分类教学。  相似文献   

8.
运用体育学、保健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阐述了高校开设传统体育保健课程的必要性,研究了高校传统体育保健课程的设置、特点、教学组织形式,并探讨了传统体育保健课对残疾大学生身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我国高校残疾学生体育和谐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分析对比法等研究方法,从探究我国高校残疾学生体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北京残奥会对我国高校残疾学生体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北京残奥会的启示下,我国高校残疾学生体育必须促进残疾学生体育教育,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制定残疾学生体育保障政策,举办残疾学生体育活动,进一步促进与普通学生体育全方位融合,更好地渗透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实现高校体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残疾大学生的人数随着扩招和残疾人权益保护的加强而逐年增长,但残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地影响了残疾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分析残疾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解决残疾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若干对策,对改善残疾大学生心理状况和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e social participation during free play activities of intellectually handicapped children in regular preschools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ir non‐handicapped age‐mates in the same preschools, and with that of intellectually handicapped children in a special preschool. While both groups of intellectually handicapped children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s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than the non‐handicapped children, the intellectually handicapped children attending the special preschool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erms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than those attending the regular preschools. Th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probable advantages of regular preschools as soci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intellectually handicapped children.  相似文献   

12.
残疾人大学生的权利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残疾人大学生的权利救济工作,对维护残疾人的利益、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拓展教育救济形式,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拓宽物质救济思路,积极采取有效政策;开拓就业救济途径,加强就业指导服务等是残疾人大学生权利救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自编态度问卷对上海市9所高校的573名在校大学生就残疾学生接受高等融合教育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认知维度上,在校大学生对残疾学生及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对高等融合教育形式相对陌生。在情感维度上,在校大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接纳态度。在行为倾向上,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行为倾向态度较个体行为倾向态度更为积极。被调查者的性别、专业、与残疾人的接触频率及对高等融合教育的了解程度对其态度有影响作用。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实施高等融合教育在同伴接纳这方面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相似文献   

14.
促进农村残疾人的文化参与,是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制度缺失、制度冲突、制度曲行对农村残疾人文化参与的机会与质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制度困境是制约农村残疾人文化参与的根本原因。要促进农村残疾人的文化参与,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是要完善残疾人教育制度;二是要建立残疾人社区关怀机制;三是要健全民间组织管理制度;四是要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5.
唐秦地区普通高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唐秦地区普通高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内容上呈现多元化,体育消费意识有所提高,但运动实施度水平较低,运动零参与度比例偏高,总体上参加活动时间较少、锻炼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江西教育学院大学生的体育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影响该校大学生体育行为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身心健康理念已经被大学生接受,他们同时更加关注娱乐体育,女大学生习惯被动参与体育运动。平时参加体育运动每周3次的学生占调查学生的15%左右,大学生最常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主要是球类项目,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主要是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和数理分析的方法,对体育俱乐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进行分析探讨。研究表明,多数学生对体育俱乐部活动抱有兴趣,健身、调节心理与娱乐是大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场地器材短缺和学习负担过重等外在客观条件是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旨在加快改善大学生体质状况的高校体育教育之路任重道远。以往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运动承诺水平越高,运动行为的坚持性越强。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大学生运动承诺的因素进行研究,提出激励大学生运动承诺的干预对策:发挥课堂优势,培养参与乐趣;重建课程结构,提供更多参与机会;合理分配教学内容,提高个人投入;创新评价制度,加强学生参与运动的正向约束力;完善高校体育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廊坊师范学院等三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生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廊坊市大学生对体育的总体认识程度较高,体育参与意识较强,体育锻炼的效果明显。在参与各类体育比赛和各种社会体育活动与交流方面态度很积极。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在校大学生在体育锻炼及各选项课中人数比例、学习成绩、达标情况对比比较中所存在的性格及成绩的不同差异,采用别列克林心理检测表进行尝试,对学生性格与参加体育活动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他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