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法对福建省六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增进身心健康;对参加体育运动的频率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状况并不理想,只偶尔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占调查者的四分之一多,大学生最常参加体育运动项目主要是球类项目;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的缺少;大学生最需要提高的体育能力是科学锻炼能力.  相似文献   

2.
齐爱丽 《毕节学院学报》2009,27(12):105-1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毕节学院的200名学生进行了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太了解阳光体育运动,认为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程度不够广泛,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段集中在下午,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在学校运动场馆和学校内空地,以球类项目为主.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为增强体质,影响因素主要是体育锻炼氛围差、运动器材短缺和运动场地不足.大学生获得体育知识和技术的主要途径是体育课,形式是与同学或朋友一起活动.民族体育项目在校园内开展得不广泛.  相似文献   

3.
《滁州学院学报》2016,(5):90-9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休闲体育运动逐渐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已经成为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当前安徽省大学生的休闲体育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休闲运动行为。研究结果发现,安徽省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意识相对较高,选择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多种多样,且出现了一些新兴运动项目,其运动方式主要以结伴运动为主,说明大学生重视休闲体育运动,使得高校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昆明市部分高校2010级大学生的余暇体育行为和体育消费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昆明市高校大学生有一定的余暇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强身健体、放松身心成为他们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体育活动场所少,休闲娱乐项目单一.建议学校开放体育设施,创造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积极引导和推进大学生健身运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5.
韩山师范学院不同文化背景新生体育行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韩山师范学院新生体育行为进行调研 ,了解韩师不同文化背景新生体育行为特征 ,为优化韩师的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依据。采用问卷法对不同文化背景新生周日和周末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项目、次数、时间、方式、计划性及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文化背景新生的体育行为除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存在着明显差异外 ,其他体育行为均没有明显差异。因此 ,从新生的体育行为特点来看 ,进行分班教学和教学设计时不必考虑新生的文化背景差异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丰富,体育课项目内容也随之打破了传统单一形式,增加了很多丰富多彩的体育学习项目,这给大学生体育学习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大学生体育选课动机各有不同,不同的动机对学生行为有不同的支配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体育选课动机进行调查,然后对不同动机的学生期末考核的体育成绩进行统计,用丁检验的方法来研究大学生选课动机对体育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课外运动参与状况进行调查,发现红河学院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课外体育运动参与不积极,甚至有抵触现象.另外,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少、频率低,多以室内运动和隔网对抗运动项目为主.而且,女大学生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学业负担,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力度不足、覆盖面小等因素是影响她们参与课外运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已成为我国高校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通过对呼市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和时间、对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及参加体育活动动机的现状调查表明,呼市地区大学生体育活动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不高,活动人群较少,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仅占调查人数的25%。参加体育活动呈不平衡状态,体育活动尚未成为呼市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内容之一。运动习惯差、缺乏体育知识,说明高校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山西大同大学女教师体育参与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调查了解她们的运动态度、动机、运动时间和影响她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因素。结果表明:山西大同大学女教师体育参与的认识很高;参与的目的明确且不同年龄需求不同;锻炼的项目多以简单易行的传统项目为主;但是闲暇时间少缺乏技能与兴趣却制约着她们的体育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水平较低,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大都集中在一些非激烈性项目和考试科目上,很少参与其他的锻炼项目;体育弱势群体参加身体锻炼的强度主要集中在中,小强度之间,一般身体锻炼的时间多在45min以下;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消费的类型主要为“实物型”消费,对于“参与型”消费意识较低。影响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的因素有:学生自身身体条件的缺陷,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与态度,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局限,学校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组织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天津市6所高校934名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锻炼行为、体育消费和体育信息的获取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意识总体上是积极的,大多数大学生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整体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多数大学生关注体育信息,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多样化;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积极、有效.建议学校在课程设置、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学校建设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体育行为特点,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2.
课外时间大大多于体育课的时间,所以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高校体育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应该寻找突破口来提高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推动高校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常州市高职教育园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现状调研发现:多数学生喜欢参与课外活动,其中在参与方式上,采取自我锻炼的居多;各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种类少、规模小,特色项目普及率低;场地器材存在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引导,加强体育生活方式宣传力度,积极实施体育生活化教育,开展多样性的体育活动,及时做到保证和督促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的主动性和开放性明显增强。本文基于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机会较少而体育锻炼需求日益多元化这一趋势的认识和思考,积极倡导"五结合"的工作理念,将大学生体育俱乐部打造成带动大学生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动车组",将奥林匹克精神渗透到日常体育文化活动和体育教学当中,努力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体育爱好"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以省内5所大学600名在校本科生作为对象,对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省内高校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但仍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是为了应试而被迫参加体育活动,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体育场所设施的匮乏,缺少合理有效的组织,另外大学生们学习压力也较大影响了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学生对目前体育课的满意度还是较低的,体育教学必须在教学手段、方式和方法上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大学新生体育认知和学校适应的状况及二者的关系,研究抽取贵州省1818名新入学大学生,使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开展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活动有较积极的认识,愿意参与体育运动。大学生对体育活动认知越高,体育参与意识越高,体育竞争意识越强,学校适应就越好。大学生体育认知与学校适应有积极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调查现阶段云南省高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以云南省6所大学的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从体育锻炼时间、次数、强度、内容和形式等调查和分析了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结果表明,必须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指导,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改善体育场馆条件和增加器材设施等,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徐州市高中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大部分高中生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已经知晓;大部分学校存在着挤占体育课课时的现象;很多高中生没有达到“平均每天活动1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大部分高中生不经常参与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大部分高中生对学校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的满意度不高。父母的体育态度、父母的体育锻炼习惯、高考升学压力、学校体育氛围、课外体育活动等对高中生体育行为的影响较大;社区对高中生体育行为的影响不大。并对贯彻实施学校体育文件、规章制度及意见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层抽样调查,采用综合研究的方法,对西安市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体育消费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个人兴趣,消费意识的特点.旨在为加强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发展以大学生为目标市场的体育产业做一次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