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案例] 教师创设情境:小熊过生日,邀请了很多好朋友。 师:每个小动物都要分到2个苹果。如果来了2个小动物,小熊妈妈需要准备几个苹果呢?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生:4个。2+2=4。(教师同时板书) 师:那如果来了4个小动物,还是每个人分2个苹果,这时小熊妈妈又应该准备多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分数。有个关于分数的问题,老师想请同学们来帮忙,同学们愿意吗?(生表示愿意。)(电脑出示:山羊妈妈有两张同样大小的饼,小白羊吃了其中的15,小黑羊吃了其中的25,它们俩共吃了几分之几?)师:谁愿意解决这个问题?生:要想求它们俩共吃了几分之几,就是把15和25加起来,列式为15+25。师:这个算式是什么数相加?生:是两个分数相加。师:这就是今天我们所学的“简单的分数加法”(板书课题)。那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猜测一下,小白羊和小黑羊到底吃了多少,也就是这个算式的得数可能是多少?生:我猜可能得…  相似文献   

3.
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1.(故事导入:孙悟空大战牛魔王)师:听完故事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师:怎样列式?师:这里的20是怎样算的?生:4个5相加和是20.师:真不错!但如果要加的5越来越多,还用加法计算简便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揭示并板书课题.2.了解学习起点师:哪些同学听说过5的乘法口诀?谁能说说看5的乘法口诀有哪些?(生说师板书口诀)师:会说、会背了,那你对5的乘法口诀有没有什么疑问呢?生:我想知道三五十五表示什么意思?生:乘法口诀有什么用?生:口诀是怎么来的?师:大家提出的  相似文献   

4.
范佳  稀玲 《陕西教育》2005,(1):29-29
片段:师:如果有20个2相加,加法算式怎么列呢? 生:2 2 2 2……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师:你们觉得怎样? 生(齐呼):2太多了! 师:是呀,要用2一个一个地加起来,加20个2太麻烦了!你能发明一种简单的算式吗?猜一猜,这个简单的算式与哪两个数有关?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里交流。) 生1:我们想的简单算式应该与20和2有关,在20和2的中间画一个口,写成20□2。  相似文献   

5.
一、有效铺垫,奠定成功的基础教学片断:师(出示1个小正方形):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自然数表示吗?生:可以用1来表示。师(出示2个小正方形):还能用一个自然数表示吗?生:可以用2来表示。师(出示4个小正方形):你想用什么数来表示?生:用4来表示。  相似文献   

6.
在“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交换律”的教学课尾,教者是这样安排的: 教师用卡片国、国表示两个数,并左右手分别拿着卡片国、国,演示这两个数逐渐合并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如:国~~国) 师:这两个数现在怎样了? 生:合并在一起了。 师:怎样列式? 生:a b师: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生:因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霜要用加法。 此时,教师交换两只手的卡片,左右手分别拿着卡片国和国,演示两个数合并的过程。 (如:困~~园)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这两个数又合并在一起了, 师:如何列式? 生:b a 师:a b与b十a这两个算式相等吗?为什么? 生:相等,因为两个数…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30~31页。【教学过程】一、复习迁移,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先考考你们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请看(用多媒体先出示一行6个点,再出示4行)。······························师: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点吗?请列式并计算。(指名回答)生:6x5=30。师:(继续用多媒体出示,添加至10行)现在有多少个呢?会列式并计算吗?生:6x10=60。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礼物,你们喜欢吗?只是老师没来得及分好,请你和同桌商量商量怎样分一分好吗?2.学生同桌讨论后动手分。3.汇报交流:你们分得什么?怎么分的?生:把8块糖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4块;(师板书:4)把6块糖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3块,(师板书:3)4.提问: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一半,一半怎么表示呢?还能用你知道的数来表示吗?(生:不能)那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啊?(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可能有:12、0.5、画图等等)5.小结:小朋友们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了苹果的一半,说明小朋友们都很…  相似文献   

9.
〔案例A〕1.课件出示准备题:一辆汽车51小时行驶9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师:你们会列式计算吗?根据什么列式?生:9÷15,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师:1小时里有几个51小时?生:5个15小时。师:〔师边讲解边画图(图略)〕所以9÷51其实就是求5个9千米是多少,9÷15=9×5=45千米。2.课件出示例题:一辆汽车52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师:你们会列式计算吗?生:18÷52。师:你们会算18÷52吗?生:可以先求1个51小时走多少千米,再算5个51小时走多少千米,用18÷2×5。师:根据18÷52=18÷2×5,你们有什么发现?生:18÷52可以写成18×25。〔案例B〕课…  相似文献   

10.
教学片段: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法。老师这里有一道算式35 3,它表示什么?(提醒学生回忆运算的含义,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生:它表示35和3相加,合起来是多少。师:联想我们的实际生活说一说,什么时候要用35 3来计算呢?生:老师搬来一包数学书,共有35本,同学又拿来了3本数学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谈话:鱼缸里有多少条鱼?该怎样列式?板书:15+28=谈话:都认为应该用加法,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谈话:15+28到底等于多少呢?你能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相似文献   

12.
【教学片断】师:为庆祝教师节,四·一班的黑板报是这样的(课件显示:黑板长3米,宽1米,四周是用漂亮的花边装扮的)。要知道他们买了多长的花边,可怎样算?(生列式,师板书)师:这两种算法结果都是8米,因此这两个算式可用等于号连接。边框漂亮了,内容也要美。他们将黑板的面分成两部分(课件显示,在相应位置处标有稿纸每行张数和每排张数),一部分写“师生情”,用红色稿纸誊写;另一部分写“庆祝教师节”,用蓝色稿纸誊写。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共需多少张稿纸吗?(学生列式,师板书)师:这两个算式能用等于号连接吗?生:(齐)能!师:如果每张稿纸8分钱,一共…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数学读本》一年级上64页~65页。片断一:情境感知,初识加法师:昨天,我们根据这幅主题图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现在,请你根据这幅主题图提一些求“谁和谁一共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生:苹果和梨合起来一共是多少?师:能列出算式吗?生:4+5=9。(师板书:4+5=9)师:算式中的“5”代表什么?“4”代表什么?生:5”代表有5个苹果,4”代表有4个梨。师:你们还能提出其他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生:松鼠和蝴蝶一共有几只?师:这个问题是用加法解决的吗?生:(齐)是。师:还有其他问题吗?生:荷叶上有几只青蛙?跳下水的有几只?一共有几只青…  相似文献   

14.
一、联系实例 ,感悟规律1 .谈话引入师 :同学们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连续减法 ,你们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生 :我知道 ,水果店原有100千克苹果 ,上午卖了50千克 ,下午卖了20千克 ,还剩下多少千克 ?师 :不错 !你们想一想 ,除了水果店里卖水果 ,还有其他事例吗 ?请你写下来 ,并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再观察这两种列式方法有什么联系。(学生先独立编题、列式解答 ,再在小组中交流。 )2 .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师 :各小组进行交流 ,请选出一位同学所编的题和解答进行汇报。生 :妈妈买来了20个桔子 ,第一天吃了8个 ,第二天吃…  相似文献   

15.
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师: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让我们到“幸运52”去参加竞赛,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幸运52”的现场,就由王老师当一次主持人好吗?师:挑战第一关,请听抢答题:1.用分数表示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2.看一看,下面表示图中涂色部分的分数对不对?师:挑战第二关,请听必答题:1.连线题:2.填空题:今天参与我们活动的同学共有36名,把这些同学平均分成6组,每组有6名同学,每组同学占全班人数几分之几?两个小组的六分之一是()名同学,一个小组的六分之一是()名同学。…  相似文献   

16.
师:人为什么要不停地呼吸呢?你认为人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一样吗? 生:不一样。(多数学生点头表示赞同)肯定不一样。因为氧气能供给人、动物和植物呼吸,人把氧气吸进去用完了。 师:如果我认为吸进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怎样证明谁的看法正确呢?有同学说人把氧气吸进去用掉了,你们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生:火柴擦燃了用口吹它会熄灭,这就可以说明人把氧气用掉了。  相似文献   

17.
【案例】“加和减”教学片断:师:(板书44+25= )这样的题你们会算吗?生1:44+25=69。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算的吗?生1:因为个位上4加5等于9,十位上4加2等于6,所以“44+25=69”。师:不简单,你是在头脑里列竖式计算的。你们还有其它算法吗?生2:我想……先用“44-4=40”,再……(一部分学生议论:计算加法,他怎么做起减法了?哈哈!几个同学笑出了声。)生2:我……(越急越说不出)师:计算加法,能先算减法吗?你再想想。其他同学也都想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以倾听、鼓励为主。巡视中教师了解到生2用“44-4=40”的意图是…  相似文献   

18.
课堂回放一(教师A): 师:国庆节就要到了,同学们为了布置教室,买来了漂亮的绸带.(出示例1中的长方形直条图,如下图)3/10米 师:做一朵绸花用3/10米绸带,小芳做了3朵这样的绸花,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小芳所用的米数吗?(学生在练习纸上涂色) 师:做3朵绸花一共用了多少米绸带?你能列式表示吗? 生:9/10.(教师的第二个问题还没问完,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你们会列出算式吗?(教师依然按照教学预案进行) 生1:3/10×3. 生2:3/10+3/10+3/10. 师:你能算出3/10×3的结果是多少吗?  相似文献   

19.
研究背景在实施《数学课程标准》过程中,为更好地领会新理念,并将它落到实处,我们数学组以苏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认识乘法”一课的教学为案例,探讨课堂教学.研讨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说一说1.电脑出示情境图(图见教材).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们能列式解答这些问题吗?学生交流,教师引导说出:2 2 2=6(只),3 3 3 3=12(只).学生观察两道算式,并找出共同特点:加数相同.教师追问:每一道算式各是()个()相加?你们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2.做第68页的“试一试”.(1)提问:横着看每行有几朵花?一共有几个5朵?3个5朵一…  相似文献   

20.
教学片段(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教师出示:苹果25吨,运来的梨的吨数是苹果的34。师:你能根据题中的条件提一个问题并列出算式吗?生1:梨有多少吨?列式:25×43生2:苹果和梨一共多少吨?列式:25 25×43生3:苹果比梨多多少吨?列式:25-25×43生4:苹果占梨的几分之几?列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