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鹤睿 《科教文汇》2009,(21):239-239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本文对荀子的性恶论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教育意义及对现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通常认为,荀子的“性恶论”思想与孟子的性善论思想相对立,但实际上,二者之间有着不浅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二者的观点是互通的。通过深入了解可知,荀子的“性恶论”具有独有的特质,值得深入研究。孟、荀人性论的不同点及其互通点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历来被认为是两个绝对对立的思想,产生对立的点在于二者的立论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3.
同为先秦儒家大师的孟子和苟子在人性观上却有着截然相反的论断。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各有其合理之处也有其不足之处,二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但总体而言,两人的观点对现代教育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不断深入地探求。  相似文献   

4.
"人性"在战国时期是一大热点话题,孟子主张性善论,而荀子则提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望,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顺应欲望的发展,就会出现争夺,结果为恶。唯有化性起伪,定礼义,制法度,通过后天的教化、规范,方能使人弃恶向善,达到内外兼修,成为和圣人一样的人。  相似文献   

5.
刘宁宁 《百科知识》2009,(23):17-17
最近孔宪铎教授和王登峰教授在其《基因与人性》的著作中对动物性和文化性作了较好的解释。人的动物性是由基因和遗传决定的,这符合荀子的性恶论的观点,指的是“性相近”的天性。文化性则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习得和训练而获得的,这符合孟子的性善论,指的是“习相远”的习性。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关于孟子性善论进行了诸多的探究,由此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和研究著作。文章在梳理和总结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孟子性善论中“性”的实质内涵,再结合孟告之辩进一步阐述了孟子的性善论,并将之与荀子的性恶论进行比较,以期能更好地发现孟子性善论的现实意义及其存在的一些隐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林劲博 《科教文汇》2020,(10):167-168,176
“性善论”可以说是孟子的各个思想中最具特色、最有创新,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思想。而它自出现以来就成为了争论的焦点,他和荀子的“性恶论”、告子的“自然人性论”等都形成了交锋,而后世对其的研究更是从未停止。本文将会论述的是在各个时期、各个思想流派眼中的“性善论”特点,重在对历代文献、著作、观点的梳理,同时,笔者也想要表达一下自己对孟子“性善论”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孔子、孟子和荀子阐发人生修养问题的基点在于对人性善恶的判断。孔子倾向于性善论.孟子主张性善论.苟子秉持性恶论。然而有趣的是,尽管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同,他们三位儒家代表人物都对人道德修养前景持乐观态度。孔子教诲:“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断言:”人皆可以为尧舜”;苟子笃信:”涂之人可以为禹”。而且,他们都把以道德为内容的修养视为实现人生意义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12)
荀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本文试图从荀子的"天人相分""性本恶""教育环境论"的教育思想角度分析对道德教育的积极影响,并阐述当代德育建设工作可借鉴的诸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浅谈荀子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战国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深刻指出了名家学说的"见"和"弊",在批判各家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一些思想,但总的来说其思想体系基本属于儒家。荀子是先秦时代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其由此派生出的教育思想中含有许多先进而又积极的成分,不仅影响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对当今社会的教育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玲 《科教文汇》2009,(18):40-40,80
荀子,战国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深刻指出了名家学说的“见”和“弊”,在批判各家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一些思想,但总的来说其思想体系基本属于儒家。荀子是先秦时代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其由此派生出的教育思想中含有许多先进而又积极的成分,不仅影响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而又积极的影响,对当今社会的教育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乐论>是荀子的一篇关于音乐艺术的美学论文.荀子在篇中以人性和社会效用为基本的出发点,极力强调了音乐艺术对人们生活的不可或缺性,强调时美感享受的追求.同时荀子还在篇中涉及到了其他一些美学问题.这些思想都具有着进步性.  相似文献   

13.
荀子劝学篇曰:"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大学图书馆有显著的对大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功效,有不可替代的教诲之力。文章从东西方美学概述入手,探讨了大学图书馆在美育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音乐美学思想是荀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在《乐论》中主要论及了音乐的三个方面:首先,他论及了音乐的本质,他肯定了音乐是源于人的感情宣泄的需要,又进一步指出情感的表现必须符合一定的形式,即把音乐等艺术看成是情感与艺术的有机统一;其次,他论及了音乐的审美原则——中和;再次,他论及了音乐的社会功能:一是怡情引导功能,二是政治伦理教化功能。总体看来,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乐论》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论。因此,可以说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成熟于荀子。  相似文献   

15.
姚丹 《科教文汇》2008,(14):162-163
音乐美学思想是荀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在《乐论》中主要论及了音乐的三个方面:首先,他论及了音乐的本质,他肯定了音乐是源于人的感情宣泄的需要,又进一步指出情感的表现必须符合一定的形式,即把音乐等艺术看成是情感与艺术的有机统一;其次,他论及了音乐的审美原则——中和;再次,他论及了音乐的社会功能:一是怡情引导功能,二是政治伦理教化功能。总体看来,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乐论》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论。因此,可以说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成熟于荀子。  相似文献   

16.
荀子承接孔孟儒学,进一步阐发着自己关于"礼学"的认识,提出礼、法并行的思想。《荀子·修身》篇指出老师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正礼"的作用。《君道》篇中说道,一国之君,治国也要治之以礼,方能国泰民安。本文希望通过对荀子"君道"与"师道"的阐述,发现其中共通的礼学思想,进一步理解荀子所说的"礼"。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经济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结合在一起,教育起源于劳动.原始社会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就是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进行的,正如<荀子.大略>所说:"诗曰:饮之食之,教之诲之".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接受正规文化教育渐渐成了统治阶级的特权,由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接受正规教育的精神贵族是不参加生产劳动的,于是,教育与经济开始分离,用于教育的经费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是一种消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阐明《荀子》思想的特质和历史意义,而由此探讨其"天下"观和对当时秦国的看法.借此欲阐明《荀子》一书在战国时代周鲁两国已经不存在的政治情况下成形或出现于世的历史意义.本文先将荀子的"天下"观整理为如下三种特色:其一,荀子所构想的国家从头开始就是治理天下领域的国家.其二,在荀子"天下"观视野下的国家会经过其兴亡的动态.从正面的意义来看,原来只有"方百里"领土的小国理论上也能成长为治理天下的国家.其三,荀子在叙述周朝巩固治理天下的过程中赞扬周公的关键角色,并将他称为"大儒".基于如上三点,荀子在观察秦国的现状之际,认为其威势和领土已经不必要再扩张,而极力鼓励秦廷聘用"大儒"或"聪明君子"来推行"义术",即安抚天下诸侯和人民的政策.荀子一方面似乎认为实际上唯秦国具有在近未来能够治理天下的可能,但借由强调任何领土方圆"一百里"的诸侯只要聘用"大儒"也能够治理天下这一点,提醒秦君别错过聘用他的机会,否则聘用这样人才的其他国家会取代秦国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阐明《荀子》思想的特质和历史意义,而由此探讨其"天下"观和对当时秦国的看法.借此欲阐明《荀子》一书在战国时代周鲁两国已经不存在的政治情况下成形或出现于世的历史意义.本文先将荀子的"天下"观整理为如下三种特色:其一,荀子所构想的国家从头开始就是治理天下领域的国家.其二,在荀子"天下"观视野下的国家会经过其兴亡的动态.从正面的意义来看,原来只有"方百里"领土的小国理论上也能成长为治理天下的国家.其三,荀子在叙述周朝巩固治理天下的过程中赞扬周公的关键角色,并将他称为"大儒".基于如上三点,荀子在观察秦国的现状之际,认为其威势和领土已经不必要再扩张,而极力鼓励秦廷聘用"大儒"或"聪明君子"来推行"义术",即安抚天下诸侯和人民的政策.荀子一方面似乎认为实际上唯秦国具有在近未来能够治理天下的可能,但借由强调任何领土方圆"一百里"的诸侯只要聘用"大儒"也能够治理天下这一点,提醒秦君别错过聘用他的机会,否则聘用这样人才的其他国家会取代秦国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音乐美学思想是荀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在<乐论>中主要论及了音乐的三个方面:首先,他论及了音乐的本质,他肯定了音乐是源于人的感情宣泄的需要,又进一步指出情感的表现必须符合一定的形式,即把音乐等艺术看成是情感与艺术的有机统一;其次,他论及了音乐的审美原则--中和;再次,他论及了音乐的社会功能:一是怡情引导功能,二是政治伦理教化功能.总体看来,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乐论>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论.因此,可以说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成熟于荀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