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长征落脚点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北革命根据地之所以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的,它在政治、军事、干部、地理等方面具备了红军落脚的条件。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而且成为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对全国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地理环境与红军长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的一切政治军事活动 ,无不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并与其发生密切联系。红军长征本身在空间形态上既表现为地理位置关系的变化 ,因此 ,必然留下地理环境影响和作用的痕迹。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结构分布特点等地理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 ,成为南方根据地丧失、红军被迫长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今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于1934年10月10日被迫从瑞金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除陕北红军外,其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也先后退出原来的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转战14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共进行了近600次战斗,战胜了国民党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同时,红军将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了险山恶水,表现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共产主义情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宝贵条件。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刊出红军长征中的几个片断,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北上战略方针的确定是一个过程。长征开始时是主张突围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黎平会议提出了建立黔边根据地的战略方针;遵义会议提出了建立云贵川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两河口会议提出了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榜罗镇会议最后确定了建立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5.
鄂豫皖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力开展游击战争,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对促进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到来及新四军的组建,作出了极为宝贵的贡献,留下了重要的历史经验.鄂豫皖根据地三年游击战争的特点是:重新组建正式红军,作为坚持游击战争的中心支柱;建立一支党政军三位一体的便衣队;结合斗争实际制定并实施一整套巧妙的战略战术原则和方针.  相似文献   

6.
红二十五军长征胜利到达陕甘边,与陕甘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迅速投入到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取得了劳山战役的胜利,为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甘起到了先导作用。这一战略行动不仅增强了陕甘边的革命力量,使两支红军部队得到了整合,同时,为党中央将祖国的西北建成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作出了贡献。文章还就红二十五军与陕甘“肃反”的关系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提供了重要的落脚点,之所以能提供这个落脚点,就是因为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在创建根据地的时候注重文化方面的建设,通过文化建设来促进和巩固根据地的发展。基于这个原因,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根据地的文化建设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在配合和促进根据地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的成就,为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震惊西北的渭华起义失败后,一批渭华起义的领导者、参加者成为创建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坚强力量和主要领导者。渭华起义中形成的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加强政治工作,提出游击战争策略等经验得到了发扬光大,为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的创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不忘初心使命,坚持创新;一脉相承的革命精神;注重革命的统一战线。渭华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创建者坚定理想信念,继承渭华起义的优良传统,创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唯一保留完整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抗日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中央红军长征开端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作为长征开始的标志似乎已成定论,然而大量事实表明,黎平会议前的红军突围转移是“西征”而不是长征,“西征”和长征无论是在战略方向、实际领导还是在其评价和结果上都根本不同。黎平会议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根本转折,是长征胜利的起点。因此,黎平会议才是红军长征的开端。  相似文献   

10.
“南下”行动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重大曲折。但是,“南下”行动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客观上支持和掩护了党中央单独北上;在战略上配合了党中央开创陕北革命大本营的艰苦斗争;接应了长征中艰苦转战的红二、六军团,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创造了条件;“南下”红军还在经过的路途广播了革命火种,充分发挥了人民军队的“工作队”的职能。这些积极作用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共产党作为“南下”红军的灵魂和核心是其中最基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奋斗的光辉历程离不开军队中出色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从多个方面对红四方面军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是收到了极为显著的成效。川陕革命根据地通过对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了人民军队思想和行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壮大了红军队伍;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强化了生命线地位,对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彭德怀率领红五军上井冈山,促使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部队出击赣南,为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彭德怀亲自参加了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始终站在毛泽东的立场上,为保卫和发展中央苏区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胜利长征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 ,分两路挥师北上 ,继续长征 ,走过草地 ,沿途斩关夺隘 ,战胜无数艰难险阻 ,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 ,排除了张国焘的干扰破坏 ,终于在会宁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宣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14.
瓦窑堡的意外失陷,既非红军“不战而弃”,更非中共为照顾与东北军的统战关系而故意让出。实则是在敌我兵力众寡悬殊的背景下,东北军的突然进兵及中共决策上的轻敌麻痹、疏忽、犹豫等因素所致。此一事件,既暴露了中共在西安事变前后处理重大问题时的某些不成熟之处,也为我们准确理解张学良暨东北军与中共及红军间的特殊关系提供了衡量的尺度。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这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苏区。为发展经济、稳定金融、保障供给.川陕苏维埃政府先后发行“铜币券”、“银币券”(含布币纸币).其中以布币为大宗.这是在特殊条件下所出现的特殊现象。但它对红军的壮大和苏维埃政权的运转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对苏区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蒋新红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1):17-19,27
红二、六军团从北渡金沙江到离开中甸县城历时18天,是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站,也是进入藏区的第一站。在行军途中以及在县城休整期间,红军纪律严明,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为北上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奠定了思想、组织和物质基础。也为后来我党开展民族工作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17.
Not long ago a fifty-some-year-old Red Army warrior came to Chu Village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Hai-yang hsien in the old Anti-Japanese Base Area of Chiao-tung. The keen-eyed commune members knew at a glance that he was Ho Ch'ü-pao, deputy commander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Ching-tao Military Region, and immediately called: "Aunty Chiang's relative has come!" There was great excitement at Aunty Chiang's house and commune members were pressing inside and outside the home. When Ho Yü-t'ang, who was working in the field, heard that her father had come, she quickly ran home. When Aunty Chiang saw her daughter-in-law covered with sweat, she lovingly passed her a handkerchief and cried: "Young lady, quickly fix your father some food."  相似文献   

18.
万安暴动在中共历史上和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万安暴动是江西省最早爆发的大规模地方武装起义;万安暴动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江西省第一个县级苏雏埃,也是全国具有代表性的苏维埃政府;万安暴动创建了赣西南最早的地方红军,也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及以后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万安暴动促进了中国革命游击战争基本原则的形成;万安暴动在国内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也孕育了一批杰出的革命者。  相似文献   

19.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