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建立猴源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检测;方法:根据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16S r DNA基因序列,设计1对阿米巴属原虫保守引物和1对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特异性引物,建立猴源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巢式PCR检测方法,摸索出了该检测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进了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并对96份猕猴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该巢式PCR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出猴源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目的片段,与莫氏内阿米巴、波氏内阿米巴、迪斯帕内阿米巴、大肠内阿米巴、微小隐孢子虫等11种相关原虫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最低能检测到0.3 fg的阳性参照DNA;对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PCR技术检查阳性者显微镜检查均为阳性;结论:建立的巢式PCR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于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快速诊断小鹅瘟的PCR方法,根据已发表的GPV主要结构蛋白VP3基因序列,经多序列比对和Oligo6.0软件分析设计特异性PCR引物。以微量法提取病鹅肝组织DNA,优化PCR反应引物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和鉴定其特异性,并与酚氯仿法和煮沸法进行同步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建立的PCR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病鹅肝组织中GPV的核酸,其扩增片段大小为343bp,最佳退火温度为58℃,最佳循环次数为35次。微量法提取的病毒核酸PCR检测灵敏度分别是酚氯仿法的50倍和煮沸法的2500倍。该PCR检测方法不与鹅副黏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鸭瘟病毒以及健康鹅肝组织发生交叉反应。本研究建立的GPVPCR检测方法能够快速诊断小鹅瘟。  相似文献   

3.
采用FTA滤膜从豆制品中直接提取模板DNA,根据蜡样芽孢杆菌的hblA基因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引物能特异性扩增出338bp的目的条带;不增菌的情况下,PCR检测蜡样芽孢杆菌的灵敏度是102CFU/mL,检测时间为4h.  相似文献   

4.
为了快速检测出实验动物临床样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建立了一种普通PCR方法。同时合成3对引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核酸DNA做模板,进行引物扩增,筛选出一对能扩增出270 bp单一目的片段的引物。逐一对该引物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除了识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外,对小鼠其他常见病原菌均不发生交叉反应,具有优良的敏感性和稳定性。两个不同操作人员,在两个不同时间段,利用两台不同品牌的PCR仪器,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样品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此方法再现性良好。用该方法检测待测样本,效果也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河北省圈养貉子隐孢子虫的流行和虫种/基因亚型分布情况。方法:从河北省多地共采集389份新鲜圈养貉子粪便样品,采用基于隐孢子虫核糖体小亚基rRNA(SSU rRNA)基因的巢式PCR方法进行检测,并对获得的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阳性样本进行隐孢子虫60 kDa糖蛋白(gp60)基因的扩增,对获得的隐孢子虫SSU rRNA和gp60基因进行测序和分析,并分别在Mega中构建基于这2个基因的进化树(最大似然法),进一步分析所获隐孢子虫的分子特性。结果:基于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的巢式PCR检测显示,河北省圈养貉子中共检测出6份隐孢子虫阳性样本,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5%(6/389)。其中,6月龄以上貉子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2%(1/85),6月龄以下貉子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6%(5/304),二者无显著差异(χ2=0.096,P=0.384)。粪便非正常的貉子隐孢子虫感染率(11.1%,4/36)显著高于粪便正常的貉子(0.6%,2/353)(χ2=23.18,P=0.001)。序列及进化树分析显示,本次从河北省貉子中分离...  相似文献   

6.
建立直接从肉中检测志贺氏菌的快速、敏感、特异的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志贺氏菌属的侵袭性质粒抗原基因IpaH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过PCR扩增得到393bp的产物.经过DNA测序证实该产物为目的扩增产物.使用FTA滤膜处理样品.再通过PCR方法检测志贺氏菌.猪肉、牛肉、羊肉检测的检出限均为10CFU/mL匀浆,可在6h内完成对肉中志贺氏菌的检测.FTA滤膜用于PCR检测肉中志贺氏菌灵敏度高,耗时短,为肉中志贺氏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PCR反应体系内,同步扩增大豆内参照基因lec和抗草甘膦大豆外源基因盒中的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或cp4 epsps基因,建立转基因大豆双引物PCR检测方法.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用双引物PCR扩增出标准转基因大豆阳性对照、阿根廷大豆、美国RR大豆及豆粕中的lec基因和相应的特异性外源基因;酶切反应确证PCR产物为特定片段大小的目的序列.建立的双引物PCR法适用于抗草甘膦大豆原料和豆粕饲料中转基因成分的简单化、高精度和高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开发具有种属特异性序列特征性扩增区域(SCAR)标记物来监测哈茨木霉在其入侵的试验菌群中的定殖和生长,为哈茨木霉应用于生物防治等生态和生物技术中提供支撑。 创新要点:多种木霉属真菌能与各种微观和宏观的生物有机体建立相互作用。利用这些相互作用,木霉可做为原生种群的入侵物种而用于生物防治。本文通过使用试验菌群为研究模型,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和序列特征性扩增区域(SCAR)标记物来监测菌群中哈茨木霉的生长状态。 研究方法: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从16个10聚体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其中1个引物扩增出对应哈茨木霉的条带。对该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并设计5个20-23聚体引物。成功利用引物对2F2/2R2和2F2/2R3278分别特异性地扩增出哈茨木霉BpTloa菌株278bp和448bp的DNA片段。同时,用这两个引物对14个哈茨木霉菌株和几种不同的真菌菌株进行特异性对照试验,也只成功扩增出哈茨木霉菌株。此外,使用真菌DNA混合物和试验真菌群的DNA为模板,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引物对2F2/2R2进行评估。当仅使用100份SCAR标记物或哈茨木霉仅占整个菌群的0.1%时,仍能检测出哈茨木霉。 重要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SCAR分子标记能有效监测菌群中的哈茨木霉的定殖和生长,具有较高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开发具有种属特异性序列特征性扩增区域(SCAR)标记物来监测哈茨木霉在其入侵的试验菌群中的定殖和生长,为哈茨木霉应用于生物防治等生态和生物技术中提供支撑。创新要点:多种木霉属真菌能与各种微观和宏观的生物有机体建立相互作用。利用这些相互作用,木霉可做为原生种群的入侵物种而用于生物防治。本文通过使用试验菌群为研究模型,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和序列特征性扩增区域(SCAR)标记物来监测菌群中哈茨木霉的生长状态。研究方法: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从16个10聚体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其中1个引物扩增出对应哈茨木霉的条带。对该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并设计5个20–23聚体引物。成功利用引物对2F2/2R2和2F2/2R3278分别特异性地扩增出哈茨木霉BpT10a菌株278 bp和448 bp的DNA片段。同时,用这两个引物对14个哈茨木霉菌株和几种不同的真菌菌株进行特异性对照试验,也只成功扩增出哈茨木霉菌株。此外,使用真菌DNA混合物和试验真菌群的DNA为模板,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引物对2F2/2R2进行评估。当仅使用100份SCAR标记物或哈茨木霉仅占整个菌群的0.1%时,仍能检测出哈茨木霉。重要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SCAR分子标记能有效监测菌群中的哈茨木霉的定殖和生长,具有较高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反应,简称PCR)是一种体外扩增特异性 DNA片段的酶学方法。其原理是:用一对寡核苷酸作为引物,引导 DN A聚合酶在引物识别位点之间的两条互补链上进行DNA合成。经过模板变性、引物复性、引物延伸三步反应的多次循环,可使特定的DNA片段在数量上呈指数增加。这项操作简单、省时且已实现自动化的先进技术,已成为分子生物学及临床医学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重要工具。本文将阐述近年来几种PCR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一、PCR固相分析 1988年Syvanen等首先将 DNA固相技术引入PCR扩增产物的定量研究中,该法采用了DNA的5’端被生物素(biotin)修饰的PCR引物,使扩增DNA序列的末端均带生物素,接着在溶液中用同位素标记探针与扩增序列杂交,杂交链借5’端生物素结合在能与其特异结合的亲合素(avidin)包被的固相载体上(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定量、简单、快速、敏感的微小RNA(miRNA,miR)检测方法,并用其观察一些病理状态下有关miRNA的变化.方法:通过特殊设计的茎环结构的反转录引物,对miRNA进行反转录,然后用相应miRNA的正反向引物对该miRNA进行定量检测,观察重复性和特异性.用此法检测了人巨细胞病毒(HCMV)对滋养细胞(HPT-8)细胞内miR-513表达水平的影响,也检测了结直肠癌组织miR-145水平.结果:用该法扩增miRNA特异性强,结果重复性好,该法检测到HCMV感染对miR-513表达的梯度效应.也发现癌组织和正常组织间miR-145的表达有明显的差异.结论:用荧光定量PCR可以对微小RNA快速有效的检测,在临床工作中可得到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一种快速简便地优化多重PCR检测DMD基因外显子缺失的方法及详细步骤.方法:采2ml外周血,用0.2%氯化钠处理收集白细胞,再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抽提基因组DNA,用优化的多重PCR法直接检测DMD基因外显子的缺失.结果:用该方法检测DMD基因外显子缺失结果准确清晰.结论:用优化的多重PCR技术可以直接检测DMD基因外显子缺失,跟通常使用的9对引物一步法相比,具有经济、快速、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合肥地区犬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查明合肥地区犬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对该地区232只犬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在24只犬的粪样中查到了隐孢子虫卵囊,其感染率为10.34%(24/232).对不同调查点、不同年龄段的犬隐孢子虫感染率与感染强度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采样地点不同,犬隐孢子虫的感染率有所不同;犬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存在年龄差异,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成年犬的感染强度则较强.经形态学鉴定,所获虫体为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  相似文献   

14.
隐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孢子虫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不仅是人畜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还与艾滋病的发生流行有关。隐孢子虫的宿主范围很广,除人体外,还可寄生于猪、牛、禽、鼠、鱼、蛇等44种动物的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引起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状;隐孢子虫的生活史周期为3-8d,均在同一宿主内完成,典型的卵囊特征为卵园形,内含4个子孢子和一个园形的残体;目前世界上有报道22个种。但已公认的为6个种,其中鼠隐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火鸡隐孢子虫和贝氏隐孢子虫在我国已见报道;实验室检查方法常用粪便漂浮法和病变组织触片染色法,染色方法以金胺酚染色和改良抗酸染色较佳。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隐孢子虫病。临床上用盐霉素和大蒜素,配合复方新诺明、多酶片等辅助疗法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梅菜ISSR分子标记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梅菜为研究对象,初步建立起梅菜的ISSR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包括DNA提取、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和引物筛选等。利用CTAB法提取梅菜的DNA,经电泳检测和紫外检测,质量较好,适合PCR扩增。对PCR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优化,多态性引物分别为809,841,842,845,退火温度为58℃,次数为40次,Tag酶用量为0.8U。本试验为梅菜的种子纯度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前研究发现人类的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5-脂氧合酶的第254位氨基酸发生一定突变后,此人一般为过敏体质,易患哮喘.本文介绍一种快速简便检测哮喘患者5-LO E254K突变基因的方法及详细步骤.方法:采2ml 外周血,用0.2%氯化钠处理收集白细胞,再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抽提基因组DNA,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法直接对E254K多态性进行扩增分型.结果:用该方法检测5-脂氧合酶E254K多态性结果准确清晰.结论:用我们设计的引物可以对5-脂氧合酶E254K多态性直接扩增分型,跟测序法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法相比,具有经济、快速、简便、易行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PrimerHunter是一款多重PCR引物设计软件,该软件能够高效地设计出具有特异性的多重引物,但是只能在Linux系统的命令行中运行,而且没有考虑引物二聚体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建立了基于PrimerHunter的多重PCR引物设计系统,实现了PrimerHunter的界面化,完成了C/S模式向B/S模式的转换,同时增加了原软件不具备的引物二聚体检测模块,能够有效检测引物对之间的二聚体情况,为相关生物学领域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多重PCR引物设计工具。  相似文献   

18.
隐孢子虫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不仅是人畜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还与艾滋病的发生流行有关。隐孢子虫的宿主范围很广,除人体外,还可寄生于猪、牛、禽、鼠、鱼、蛇等 44种动物的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引起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状;隐孢子虫的生活史周期为 3- 8d,均在同一宿主内完成,典型的卵囊特征为卵园形,内含 4个子孢子和一个园形的残体;目前世界上有报道 22个种。但已公认的为 6个种,其中鼠隐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火鸡隐孢子虫和贝氏隐孢子虫在我国已见报道;实验室检查方法常用粪便漂浮法和病变组织触片染色法,染色方法以金胺酚染色和改良抗酸染色较佳。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隐孢子虫病。临床上用盐霉素和大蒜素,配合复方新诺明、多酶片等辅助疗法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藏药“藏茵陈”的位点特异性PCR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与藏药"藏茵陈"药材质量、真伪密切相关的药材来源进行鉴别.首先考察、鉴定市售"藏茵陈"药材伪品原植物种,通过对这些植物进行分子序列分析,来比较正品原植物与伪品植物的分子序列碱基位点和分子片段的区别,从而筛选出可靠的分子标记来鉴别"藏茵陈"原植物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Franch.的真伪.根据"藏茵陈"原植物特异性的分子片段,设计专用于鉴别川西獐牙菜的PCR引物,用该引物在不同条件下扩增正品及伪品"藏茵陈"模板DNA,建立只有正品川西獐牙菜具有阳性扩增的PCR鉴别条件.从而建立一种简便、适用的"藏茵陈"川西獐牙菜的DNA分子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查明安徽某动物园野生动物隐孢子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分别对该园44只灵长类动物和41头草食类动物的粪样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在6只灵长类动物和2头草食类动物的粪样中查到了隐孢子虫卵囊,感染率分别为13.64%和4.88%;改良抗酸染色法在1只灵长类动物和3头草食类动物的粪样中查到了隐孢子虫卵囊,感染率分别为2.27%和7.32%。经形态学鉴定,从灵长类动物所获虫体为人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hominis);从骆驼所获虫体为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