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神话作为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初期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是一种“关于宇宙起源,神灵英雄等的故事”。而各民族的民间风俗信仰,亦常常通过神话传说折射出人们对自然界的斗争和理解。在苗族神话故事中,无论是苗语川黔滇方言的《西部苗族古歌》和《蚩尤的传说》,苗语湘西方言区的《中国苗族古歌》和《武陵苗族古歌》,还是苗语黔东方言区的《苗族古歌》及其它一些古史歌和礼俗歌等,我们都可以窥视到蚩尤神话对苗族风俗的完整保存与生动描述。  相似文献   

2.
经历数千年的历史洗礼,仡佬族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铸造了他们独有的神话、信仰、爱情、天文、祭祀活动等,为他们立为不朽民族彰显无穷魅力.他们的文化凝聚在时代口耳相传的古诗行中,通过解读《仡佬族古歌》文本,剖析了仡佬族发展中的文化,为开发和弘扬民族文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肖丽 《凯里学院学报》2008,26(4):119-121
苗族古歌是苗族诗歌的重要内容,是苗族人的一部创世史诗,其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开天辟地》作为苗族古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苗族先民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相互协调发展的状况,还显示了诗歌中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识,对后代苗族人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郭金世于2020年出版了广西仡佬族第一部诗集《青?树》,该书以纪念父亲为主题,也融入了对仡佬族的民族情怀。诗歌中构建了苞米、青?树、石头城、太阳河等意象群,以离散者与归乡者的双重身份展现了走出山乡的新一代仡佬人对于民族文化、民族未来的思考,使诗集成为对当代民族意识、身份认同变迁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5.
遵义仡佬族习惯法带有浓厚的本民族文化特色,深深地烙下了民族的印迹,成为遵义仡佬族人自我识别和民族认同的基本内容,有其自身的特点。社会形态决定着法律的形式和内容,随着遵义仡佬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发生变化,传统的仡佬族习惯法也发生着变异。探析遵义仡佬族习惯法的现实状态和特点,对于更深入认识贵州仡佬族习惯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苗族古歌》研究的成果很多 ,但很少有人从生态环保角度对《古歌》进行研究 ,本文试从《苗族古歌》所蕴含的生态系统结构入手 ,以其所反映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探讨了苗族先民的生态意识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苗族古歌》研究的成果很多,但很少有人从生态环保角度对《古歌》进行研究,本文试从《苗族古歌》所蕴含的生态系统结构入手,以其所反映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苗族先民的生态意识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黔东南苗族在祭祀、丧葬、走客等演唱场合以及对苗族神话古歌内容的分析,展示了黔东南苗族神话古歌相对于其他民族神话所具有的特点和独特价值,它是南方民族神话的典型形态.  相似文献   

9.
仡佬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仡佬族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仡佬族文化为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但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仡佬族亦必然地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如何科学地传承和弘扬仡佬族文化是仡佬族发展和变迁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仡佬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主要应采取革故鼎新、文化整合和统筹协调三个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务川仡佬族是贵州遵义最古老的本土民族,是一个“原生形态民族”.近年来,每逢清明节务川仡佬族举办的祭天朝祖公祭活动,作为仡佬族信仰的主要形式及其传统文化的物质承担者,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意蕴,对务川旅游、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构建平安、和谐务川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遵义仡佬族民间民居装饰雕花艺术是传承其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它不仅承载了仡佬族先民的文化,也传播着本民族的信仰和智慧,表达了后人对先民的敬仰之情,同时在传承过程中吸收和融合了每个时代前进的印记。然而在当今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中,这些民族艺术正面临着失传和消失的危险,希望人们不要遗忘这些承载着民族精神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共同保护和传承这些古老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自强不息”“厚德栽物”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在众多方面的体现,说明“自强不息”“厚德栽物”是民族精神的基本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地缘环境与黔北仡佬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北仡佬族所居住的环境,是处于边缘中的边缘,这种边缘的时空中形成了仡佬族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在于对神的景仰与对生活的关注紧密相连;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往中,特征的丢失与身份的强化并进。  相似文献   

14.
仡佬族是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主体民族,提高仡佬族人口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实现务川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2010年务川人口计生数据库、户籍人口的数据为依据,对反映务川仡佬族人口素质方面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务川仡佬族人口素质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务川仡佬族人口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渝东南地区的酉水和乌江流域现在已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仡佬族,但在古代却是仡佬族生活的根据地与大本营,有很多保存至今的名胜古迹和风俗习惯可以作为证据。挖掘仡佬族文化因素,对于研究仡佬族的文化来源与迁移去向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保护与开发民族旅游文化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仡佬族地区的国学教育始于东汉晚期。明清以来,其初级阶段基础教育发展处于大体上能与内地国学教育接轨的状况。改革开放以后,仡佬族教育有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各仡佬族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设施简陋,手段陈旧,观念滞后,资金短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仡佬族神话传说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仡佬族神话传说中蕴涵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重生意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这反映了仡佬人对自然的崇敬,对个体生命的珍视,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在形式上占据主导,并兼采各种思想的多元文化综合体,这种“礼”文化中不含所谓的“商化传统”;且与封建的官僚政治,小农经济秩序相耦合,迟滞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在近代,于夹缝中生存的近代中国企业家是一群竞争,开拓精神与民族意识皆备的群体。  相似文献   

19.
“两个务必”凝结着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民族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的有机结合,其核心是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民族高度的责任感。“两个务必”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是不同历史时期人民利益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20.
徽州府对哥老会的通缉告示的发现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浩瀚的徽州书中爬梳出一纸光绪二年徽州府对哥老会的通缉告示,其内容包含哥老会人员来源、活动特点及清政府为防范哥老会而加强保甲制度、发放门牌登记等措施。它印证了哥老会与洪门“三合会”、“三点会”的渊源关系,印证了太平军派洪门兄弟打入湘军,在湘军中发展哥老会组织的说法。它展示了1891年哥老会在长江下游以安徽为中心发动的大起义前在徽州的活动方式、特征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