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主体构成应至少包括施训主体、受训主体和管理主体三者.施训主体研究应包括能力构成、心理构成和角色构成等方面.受训主体研究不仅应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更应该研究他们的实体差异.在市场化和正在逐步推广的计算机辅助测试的背景下,我们尤其需要发挥管理主体的职能.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主体构成研究,有助于明确课程主体的角色与功能,推动测试员队伍建设,完善培训实践;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培训课程理论体系研究;有助于贯彻“文化兴国”的战略构想,将全民语言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主体构成应至少包括施训主体、受训主体和管理主体三者。施训主体研究应包括能力构成、心理构成和角色构成等方面。受训主体研究不仅应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更应该研究他们的实体差异。在市场化和正在逐步推广的计算机辅助测试的背景下,我们尤其需要发挥管理主体的职能。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主体构成研究,有助于明确课程主体的角色与功能,推动测试员队伍建设,完善培训实践;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培训课程理论体系研究;有助于贯彻"文化兴国"的战略构想,将全民语言素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代课程理论的基本要点和培训模式构建的基本理论,论文提出“管理四纳入,教学四突出”的高校普通话测试课程化的培训模式,“管理四纳入”模式能促使培训综合管理制度化,管理主体能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与功能,“教学四突出”能促使培训教学规范化、科学化,促进施训主体在培训教学中充分利用自己的施训角色,这样受训主体在管理主体和施训主体的共同作用下,方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和文化素质,由此共同推进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一直未能进入研究视野.在厘清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等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课程论,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的实践,初步简要探讨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具体包括评价的目的、作用、功能,评价的对象与范围,评价的服务对象,评价主体,评价过程与方法,评价模式等.  相似文献   

5.
在本课程实践中,主体层面实为一个辩证互动的三元结构。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管理主体实践具有独立性与依附性并存、常规性与非常规性的并存、权力性与非权力性的并存的特点。因而在管理中需要更多的协调与沟通,以及合作式的权力运用。  相似文献   

6.
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法规要求以及普通话水平测试(PSC)工作的开展有力推动了职业院校普通话培训教学,不少职业院校专门开设了普通话培训课程以促进学习者提高普通话水平。如何充分发挥培训教学的作用,用最有效方法提升学习者的普通话水平成为教师们长期关注的问题。文章试图从朗读入手,研究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朗读教学的策略,探求提高学习者普通话水平的最佳途径,实现以点带面有效提升学习者普通话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双语师资培训中,语言学习的决定因素是受训教师本人,培训过程中的外部条件只有符合受训教师的特点和需求即内部动机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校普通话培训模式现状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各级各类高校的普通话水平培训模式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在课程论视野下,审视高校普通话培训从培训综合管理、培训目标设定、培训方式方法的采用以及以及师资力量等都各具形态、存在诸如此类的矛盾: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提高与普通话培训课程话矛盾;高校普通话培训应试目标与社会需求交际需要目标的矛盾;方言众多和机测背景下培训内容的繁多、高校学生繁多的学习任务下培训时间少,语言实践时间不充裕的矛盾;语言课实践要求高,受训者各异、普通话原有水平参差不齐,小班授课效果好与高校参加培训人数众多,必须大班授课的矛盾;普通话培训后学生测试成绩依然不够理想的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各行各业人员日益增多,对相应培训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培训难度也不断增大,原有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培训需求,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模式优化与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分析当前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普遍存在问题,探索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三种新模式,这对未来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工作将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普通话培训工作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但目前的普通话培训工作面临着诸多困境,培训明显滞后于测试.在信息化背景下,打破原有传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构建系统的培训课程,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的难题,促进培训实践工作的系统化、信息化、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刍议普通话培训与水平测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话培训是关系到普通话水平测试质量的关键,如何开展普通话系统培训以有效保证和提高测试质量是本文的主旨。具体内容包括;一、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的关系;二、科学、系统、发展地进行普通话培训:分为(一)测试员培训,包括测试员培养培训和继续培训两类;(二)应试人培训,包括应试人测前培训和测后培训两类;三、简述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的管理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石市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给推普工作带来三大思考:一、受训对象的全员性参与,为黄石地区教师普通话水平整体提高提供了保障;二、培训教师的高度职业性,是确保培训成功的必备条件,而且为黄石的继续教育建立了一个成功的组织教学的模式;三、黄石方言的区域特殊性,使培训者努力探索到适合黄石地区普通话教学的新模式,大力提高了黄石地区口语教育的品位。  相似文献   

13.
针对普通话教学中内容多、时间短等特点,发挥多媒体教学形式丰富、直观、信息量大的优势,克服多媒体的劣势。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中注重多媒体的辅助性、结合性和针对性,更好地开展普通话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过关率,为推广普通话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我国推广普通话的一项重要举措,测试的目的是"以测促训",这就需要切实加强测前辅导和培训的力度。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背景下,测试机构存在弱化测试培训的倾向,应从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工作体系和测试内容体系等方面加强培训,确保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小学教师汉语口语培训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乌鲁木齐市小学数学教师“双语”培训中口语教学的实践,在认真分析培训对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民语受训教师汉语普通话培训、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模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汉语口语培训》的教学策略,以切实提高民语教师的汉语(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测促训、以训保测”作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基本原则,多年来坚持不够好,存在明显的重测试轻培训现象。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剖析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大致情况,找出了问题与不足,并对其研究价值与意义作出估价。  相似文献   

17.
教师由培训回到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难以将所学的信息技术有效迁移到工作中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培训迁移情况和实际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明确培训迁移问题研究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调查,找出影响受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迁移的环境因素,并围绕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测促训、以训保测"作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基本原则,多年来坚持不够好,存在明显的重测试轻培训现象。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剖析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大致情况,找出了问题与不足,并对其研究价值与意义作出估价。  相似文献   

19.
高校普通话测试培训教学模式应具备现代课程理论中人们共同关心的基本要点,并按照现代课程理论的基本要素进行课程化教学模式创建:(1)根据高校学生口语交流和交际素养的现实需求设立课程理念、目标,掌握普通话理论知识与发展学生口语表达技能和素养、陶冶学生热爱母语的情怀、培养运用标准母语交流交际的习惯;(2)课程内容的选取应根据学生特点既要有语音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1],也要选取学生的体验性活动和直接经验(如自我觉醒和自我实现课程);(3)普通话培训课程的学时设置和学习任务、教学模块的编排要依照普通话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与大学生的心理顺序,保证普通话课程的可教性和可学性;(4)在学生获得普通话水平知识能力的方法上,应调动学生主体主观能动性,以发现式学习方法来获取知识,发展口语能力[2].  相似文献   

20.
测试员的测试能力是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质量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测试的效度和信度。由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不及时、效果不明显、考核手段不完善,测试员在实际测试中存在对等级界定把握不准、对“错误”和“缺陷”区分不清、对“方言语调”和“系统错误”把握不准等问题。因此,充分利用普通话标准语音语料库,构建一个适合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测试能力培训、自测和考核的电脑系统软件,对于进一步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