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婷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2):96-98
高职院校女教师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她们职业生涯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尽管当前高职院校女教师师德的总体状况良好,但有的女教师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学校以及女教师自身三方面的因素。鉴于此,要加强高职院校女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研究,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2.
高霄霄  张强 《文教资料》2013,(17):83-84,89
幸福感是衡量教师生命质量、职业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针对"80后"中学女教师普遍对自己的职业生活感到"辛苦、不幸福或不够幸福"的现状,本文从教师自身由"埋怨环境"向"修炼自身"转变、学校管理由"工具价值"向"人文价值"转变、教育部门由"规定动作"向"自选动作"转变三方面对其职业幸福感的提升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影响中学女教师成长的因素由于女教师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学女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传统观念和社会刻板印象,是制约中学女教师成长的外部因素社会文化传统对两性的性别角色的塑造,形成了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比如“男主  相似文献   

4.
时下,大家对"80后"、"90后"大学生褒贬不一。新形势下,如何确保"80后"、"90后"大学生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大学环境中去,努力成长成才,大学生的教育对策研究提上议事日程。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要把握"80后"、"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从专业学习、习惯养成、网络利用、择朋交友、异性恋爱、社会兼职等几个方面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魏薇老师《关于教师专业化与教师职业道德》的报告。报告从"教师为什么要发展,影响教师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如何发展"几个方面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试论“80后”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师德师风养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优劣互渗,主要源于社会宏观环境、主观和客观、内因和外因以及心理异常等因素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师德规范学习,掌握教师师德内涵;明确师德师风特点,致知内省践行慎独;投身教育教学实践,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勤奋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坚持榜样示范引导,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内化养成师德师风.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最新的调查研究数据,探讨武汉市中学女教师与男教师、女工在面临压力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方面的差异,以及不同学校、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中学女教师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武汉市中学女教师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和社会支持各项得分高于女工,但低于中学男教师;而消极应对得分高于中学男教师,但低于女工。同时,中学女教师的压力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受得分与其所在学校(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所获职称和学历有关。  相似文献   

8.
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当前大学毕业生职业道德状况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高校应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职业道德教育应着重以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职业态度教育,以诚实守信、团结合作为核心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并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三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实践体验等途径,增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供给侧改革"思维审视当下中学德育工作,发现其存在着比较突出的"供给侧"问题。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思维导向,针对当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在德育供给思路、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和供给环境等方面,需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的主力军,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社会时代背景、教育管理制度、个性心理差异等因素有了冲突,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相互认同感;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建立激励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基本策略,也是化解他们之间关系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湖南省部分高等院校的师范生和中学地理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地理教育现存问题并尝试构建师范类地理专业"产、学、研"模式。针对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社会重视程度不够、中学地理知识更新速度慢、地理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和高校师范类地理教育过程中存在理论课程开设过多、实践环节较少等方面的问题,尝试构建地理"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实现高校地理教师人才培养与中学地理教育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中学女教师职业发展状况影响到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实现。通过对近20年来关于中学女教师职业发展研究相关成果的梳理,不难发现,国内研究主要是从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视角展开讨论的。但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某高校"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家庭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给出了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教育理论入手,结合中学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分别从家访、班级差异化管理、言传身教、民主、严爱并济、恰当引导等方面,详细介绍了“80后”班主任带“二手班”的实践与体验。实践表明,“80后”班主任带“二手班”尤其是“90后”学生,需要班主任勤劳、智慧、注重示范、以人为本、严爱有度、能够灵活应用教育技巧等,这是管理好班级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河西学院学报》2016,(6):120-124
"80后"职业女性作为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在工作和家庭的责任与投入方面,日益凸显出角色冲突问题。在分析角色冲突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缓解冲突的路径,认为应营造男女平等的文化氛围,消解男尊女卑文化环境;遵循女性生育发展规律,创造弹性工作环境;提升女性家庭建设能力,实现工作和家庭社会角色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咏洁 《文教资料》2012,(18):133-13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女性进入高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人数逐年增加,女教师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校女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已成为社会和教育学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教育部2010年最新教育统计数据发现,在同等条件下与男教师相比,我国高等院校女教师普遍层次结构偏低,青年教师呈现"女性化"倾向,女教师高层次人才稀缺,高校女教师发展总体处于劣势。文章试图从影响我国高校女教师发展的自身因素、我国现实的社会因素和"马太效应"和"有限差别"理论三方面入手探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并提出促进高校女教师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教授在报纸与微博中集体身份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后发现:第一,尽管报刊与微博在建构"教授"社会职能时存在差异性,但二者均通过"职业身份"和"社会身份"的积极一面建构其集体身份;第二,报刊与微博皆采用积极刻板印象形成的话语策略构建"教授"积极集体身份,但微博对消极刻板印象的使用数量多于报刊;第三,国家政策环境和社会传统是形成媒体中"教授"积极集体身份的主要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8.
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需要有和谐的教室气氛以及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在当下的中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难以形成,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当下中学"被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平淡"的教室气氛难以为构建和谐课堂助力。本文就以北京S中学为例,浅谈我对这两大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一、高校女教师的成才条件这一成才条件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两个方面.外部条件是指高校女教师所处的社会环境,其中可分为大环境、亚环境和小环境,即人才所在的地区、工作单位和家庭.就大环境而言,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女教师成才密切相关.尤其在今天,高校女教师政治地位的提高,是她们成才的前  相似文献   

20.
王家成  黄芹 《中国教师》2011,(16):70-71
<正>这是一个当前许多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一个历久弥新而又沉重的话题——"后进生"的教育。这里的"后进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和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