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1999年 ,《奥林匹克 2 1世纪议程》明确奥林匹克要全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 ,要求申办城市必须首先检查自己在尊重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标准的情况下举办奥运会的能力。围绕这个命题 ,澳大利亚人把环保理念与奥运精神完美结合 ,使 2 0 0 0年悉尼奥运会成为体现环保理念“最好的 1届”。这是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 ,也是奥林匹克运动促进改革人与自然和谐平衡 ,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表现。目前 ,环境问题是国际奥委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萨马兰奇指出 :“文化和环境是国际奥委会迈向第 3个千禧年时最关心的 2件事情。”1 奥林匹…  相似文献   

2.
2l世纪的中小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新世纪发展的挑战,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科技兴国战略”和“可持续继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反思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贸易战略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出口至上”的出口导向型对外贸易战略带来了诸多问题,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重大变化,我国对外贸易战略必须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构建竞争优势、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政府行为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使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与全民健身计划、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协调,是目前体育科学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实施全民健身和可持续发展目前面临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障碍,提出要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通过强化和优化政府行为等途径,使全民健身和可持续发展获得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全球环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给体育赛事包括奥林匹克运动带来严峻挑战。由于奥林匹克运动既影响环境变化又受环境变化影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以下简称“国际奥委会”)在过去30年来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奥林匹克运动走向可持续发展。但因一直信守国际体育自治原则,国际奥委会并未准确定位自身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角色,致使奥林匹克运动在追求可持续发展方面成效并不突出。而且,随着“双碳”时代的来临,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又被添加新的要求。鉴于气候变化既对奥林匹克运动产生直接影响,又带来间接影响,国际奥委会应考虑把自身从国际环境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升级为负有环保责任的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并引入各国国内环境治理工具推动奥林匹克运动追求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新形势下,我国政府必须树立起全球理念、“掌舵”理念、学习理念、法治理念、责任理念、民本理念、竞争理念和绩效理念,实现政府治理理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竞技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期,既要完成本世纪末的奥运争光计划,又要为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竞技体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的竞技体育就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走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该战略从空间层次来看,有宏观的整个国家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中观的重点项群发展战略。为使中国竞技体育有序、高效、健康发展,就中国竞技体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两个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解决竞技体育发展中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竞技体育、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对近几年来浙江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之“体教结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点也是难点。现在有关体育行政部门开始由“全运战略”、“金牌战略”转为“农村战略”,重点发展农村体育,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本文以社会学的视角,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从新形势下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现状及分析出发,探讨农村体育在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制约高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在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保持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2005年6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群众体育高层论坛”上,讨论关于群众体育性质问题时,有学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群众体育主要是私益性的活动, 政府在群众体育发展中承担的是‘有限责任’”。这种观点与当前政府和民众对此问题的认识出入较大,笔者不敢苟同。因为,对体育尤其是对群众体育的定位、定性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关系到今后体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关系到城市和乡村的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大问题, 所以有必要加以厘清。  相似文献   

12.
1896年首届奥运会以来,奥运城市与奥林匹克运动同行并进。重现存在却受忽视的奥运城市与奥林匹克运动互动的漫长之路富有价值。借全球史研究互动理论视角,通过跃迁研究单位、跨越研究边界和关注研究对象的历史联系,剖析奥运城市与奥林匹克运动互动3时期、7阶段,展现其演变脉络与逻辑:从“欧美城市领先发展与奥林匹克运动初步发展互动”“全球城市蓬勃发展与奥林匹克运动快速发展互动”到“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互动”,经历“接触”“互动”“依赖性互动”与“形成互动机制”4层次,其中“明线”是奥运城市与奥林匹克运动之间“话语权力”的消长,“暗线”是政治与经济、国家与城市之间“优先位置”的更替。互动是奥运城市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世界上逐渐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物质资料、人力、信息在全球流动的速度加快、广度扩展,世界各国的传统文化、习俗也在文化的冲突、碰撞中不断地交融、整合。面对这一趋势,为了满足当代和后代的精神文化需要,我们必须摆脱陈旧和极端思想的束缚,对中国传统体育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一、中国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中国传统体育是指在中国地域内所开展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它是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为背景的,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相应的可供开发的物质资源。因此,要想实现中国…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际体坛竞争激烈,我国竞技体育虽处上升势头,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结合国情得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比较合理的选择是:从现在起,继续进行奥运争光计划和及时启动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至2010年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分析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机遇与挑战,规划中、远期发展战略。这一战略重点至少应包括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建设、“社会化、产业化、科学化、国际化”建设、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1.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中国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围绕着“以人为中心”来实施的,任何一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都不能脱离人类自身的发展。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国家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国民体质的增强、健身娱乐的服务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体育产业也必须与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才能保持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2.体育产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效应21世纪将是体育产业大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就如何使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从4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各上一级相关职能部门及学校领导,必须对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进行认真的研究与决策。第二,结合自身现有条件,发挥优势,抓好运动队的建设。第三,既要上“水平”又要考虑“社会效应”。第四,学校领导在运动队可持续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余淼  桑世泽 《钓鱼》2010,(17):10-13
2010年对于中国钓具企业而言是相当重要的一年。全球经济在2009年年底已经呈现出走出经济低谷的迹象,而中国无论是在国内发展环境,还是在国际发展环境上,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同时政府经济刺激方案的实施,使得国内经济呈现了“一稳双升”的良好势头,人们开始对2010年的反弹复苏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可持续发展将是奥运体育建筑发展的主旋律,环保问题将被受全球酌关注.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分析21世纪奥运体育建筑的发展趋势,为奥运体育建筑进一步发展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们要取得主动地位,必须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必然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传统的“应试教育”阻碍教育的发展,它不可能担负起提高全体国民综合素质的任务,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中必须导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战略。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历史和地域等6个环境因素探讨了高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