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明以来论词以婉约、豪放为限,张南湖云: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和轩称首。明宋征壁评易安词其词妍婉,《四库提要》也说李清照抗轶周柳,都指出了李清照词风格婉约的特点。所谓婉约,就是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来抒发含蓄微约的感情,简言之即曲径通幽。然而同是婉约,易安词的个性化色彩更为明显和突出。柔美是婉约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被人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作词风格早期为绚丽婉转,中后期为沉郁凄凉,给读者巨大的共鸣。本文基于李清照诗词意境美、语言美、婉约关的角度探索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和成因,希望进一步深化对李清照诗词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一直被认为是婉约词派的重要作家,其作品除了有清新婉约的风格,更充溢着压倒须眉的豪放之气.这种豪放之气主要体现在她作品中的大胆叛逆的性格与张扬的个性、深重的爱国之情与忧患意识以及超脱旷达的胸襟与气度.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词以婉约柔媚为主体风格,七百年后遵义郑淑昭诗歌的主体风格古朴稳健。但李清照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和郑淑昭诗《梦》却都豪放地梦游于理想世界挥洒笔墨,浪漫无涯,是为别调。究其二人的生活经历,用对比的方法解读此二首异曲同工之妙的诗词,从中可看到她们掩藏在内心深处的别样情怀,其相同的非凡想象和梦境世界,也表现出她们过人的文学才能。  相似文献   

5.
对于宋词词风,一般归为婉约、豪放两个大类。但这样两军对垒式地划分,显得笼统,忽视了具体作家在个体作品中的特殊性,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宋词风格的多样性。从宋词的发展过程看,已经表现出兼容并包、吸收创造的印迹,就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而言,就已经炉火纯青地融合了婉约与豪放的主要特色,而显示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在许多婉约和豪放的名家的词作中,其风格也是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的。因此,只有注意宋词风格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宋词的内容,才能更好地传承其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6.
柳永和李清照在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他们的婉约之作、豪放之风,以及感伤情绪。但是不同的时代和个性也让他们的创作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柳永之悲,李清照之愁,作家的个性风格表露无遗。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她在词坛上的成就,为女性文学争得了一席之地.在对李清照词的评价中,传统的看法认为,李词是婉约词的典范之作,“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①.此论从整体上界定易安词的风格,是符合李清照创作实际的,也为人们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8.
宋代女性词人李清照,冠压群芳,成为词坛中的一朵奇葩,后世女性词人多有借鉴,然而李清照的双重性风格,使得很多词人不能得其风骨。出现在清朝的吴藻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与对时代的深刻认识,反映在作品中,出现了婉约与豪放的不同美,与北宋李清照遥遥呼应,成为名副其实的接班人,仔细品味其作品,又会发现吴藻所特有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
“豪放”一词,最早见于《北史·张彝传》:“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显然是用来品评人物性格的。唐宋以降,有人借其品评诗词(如唐·司空图《诗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以豪放、婉约并举论词,始自明代:“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此后,豪放与婉约便成为评价词作风格、判定词人派系,阐释词史源流的重要标准。大致说来,婉约词题材较窄,格调婉丽,注重音律,多写相思离别,善用含蓄蕴藉的手法表现缠绵细腻之情。豪放词则以题材广泛、内容厚重、直抒铺叙、境界雄大、昂扬挥洒为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词与辛弃疾词,既判然有别又有相通之处。就主导风格言之,李词婉约而辛词豪放,分别代表了婉约词与豪放词之最高成就。李清照词长于自我抒情,善于以女性特有的笔致写细腻之情,其美学风范委婉含蓄、深情绵邈。辛弃疾词则气象宏阔,大开大合,写报国壮志,情怀激烈,意象雄奇飞动,语言雄健刚劲,构成豪放雄阔之艺术风格。然而相同的时代背景,一样的爱国情怀,一样的屡遭挫折、悲凉堪叹的坎坷经历,以及同样不甘流俗、追求自我价值的超卓心志,连同尊重女性、礼赞男女爱情的相同立场,使李词与辛词又表现出很多相通之处,即李清照也有《渔家傲》那样“绝似苏辛词派”、令人称叹的豪放词作;辛弃疾也创作出了不少注明“效花间体”、“效李易安体”、“效朱希真体”等传唱久远的婉约词作。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的三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其不同阶段的代表作.这些词作又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从词作中可见其跌宕的心路历程,也可以领略其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意境美、格调高,寻常语、细腻情,用语工、韵律美。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在其词作中,频频使用“瘦”字。本文从人格比照、生命体验、时代审美印记 3个方面,论述了李清照运用“瘦”字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南渡为界,对李清照的前后期作品进行鉴赏,从而感悟李清照词前后风格的变化,以期更好地欣赏这位女词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后期词风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照词作以金兵攻占汴京为时间界限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风格明快 ,写景抒情无不透着贵少妇脂粉气息。后期因汴京沦陷 ,作者颠沛流离异乡 ,丈夫亡故 ,生活情感孤苦无依 ,促使其词风转变 ,在婉约中又添豪迈奔放。其词境界开阔、题材重大、格调低沉而凄苦 ,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思绪 ,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爱国意识。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作风格清新自然,后期词作风格凄婉深沉。拟结合李清照所处的时代特征和生活经历,详细分析了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词作风格的变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男性闺情词多是模拟女性的口吻来抒写女性行为与心理,而李清照的闺情词以女性的身份自言闺情写出了一个真正属于女性的自我,真切细腻,抒发了独特的自我感受和人生体验。本文通过李清照闺情词与男性闺情词在抒写女性身份及其精神气质、写作内容有无寄托以及词风等方面的比较,探析了李清照与男性词人在创作闺情词中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我们应从中国历史文化的视角观察女性文学对封建文化的冲击和反叛。运用比较的方法,对比李清照、李白、杜甫几大家诗,解析李清照的诗风、诗韵、诗趣。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是中国学史上的杰出词人,不仅在创作方面成绩卓,以独具一格的“易安体”擅名词坛,而且在理论建树方面亦有辉煌成就,其《词论》堪称词学丰碑。然而,在其家学之中却并无词学渊源。对李清照产生重大影响的词家当是晁补之。晁补之评词的理论观点,对李清照词学理论的形成有所启发;晁补之的词作,对“易安体”的美学风范也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女词人李清照有着别人无法企及的细腻敏锐的艺术感觉,这与她的家学渊源、闺阁生活狭窄闭塞、后半身的漂泊流离等不无关系.其独特细腻的艺术感觉,一是伸向自然界,一是伸向内心世界;同时,对色彩感受的敏锐、对时代氛围感受的敏锐,都加强了她的艺术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词史上第一篇词学理论著作,但历来为人所诟病。对她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认为她“词别是一家”的主张桎梏了别人;二是认为仅从协律的角度批评苏词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李清照的《词论》是在考察了唐五代至宋词学的发展历史后而总结出来的艺术特性和艺术规律。她对北宋众多词人的评价是实事求是,准确公允的。她对各家词的批评,是和她本人的个性气质分不开的。李清照的《词论》出现在词体地位确立的时候,在中国词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