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润林 《教育革新》2009,(12):41-41
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再创造,丰富诗人创造的形象.这是一个双向过程。再创造是逆向思维,“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  相似文献   

2.
幽默诗文     
想象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想象不仅对于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它是进行鉴赏性阅读的必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享用,必须驱遭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3.
想象是通过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想象不仅对于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它是进行鉴赏性阅读的必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享用,必须驱遭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4.
感谢对手     
想象和联想是审美活动中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诗歌鉴赏必须注重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诗人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创造出诗的形象,读者也就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从而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那么怎样想象与联想呢?本文试图从诗歌创作虚实结合的角度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想象不仅对于作者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6.
形象思维又称"艺术思维".在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主要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意大利维柯在<新科学>中提出"诗性智慧",即用最具体的感性意象来理解事物和进行创造的想象功能,已把想象视为一种思维方式.俄国别林斯基在<艺术的概念>中提出艺术"用形象来思维".形象思维在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整个过程中是以审美感知为起点,经过联想、想象和幻想,形成审美意象,并从中获得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7.
文学鉴赏是人们通过审美思维所实现的对于文学作品的感受、体验、欣赏、鉴别。在文学鉴赏中,想象的再创造活动是鉴赏者由表及里感受审美意象的主要方式。鉴赏者借助想象的再创造,在自己头脑中再现审美意象。随后,继续通过想象和联想,去深入体会审美意象的内在含义。离开想象的再创造,鉴赏者就无法深入鉴赏作品中的审美意象。这种想象的再创造活动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它是逐步深入,贯穿始终的。鉴赏者从“形”到”神”再到“意”,逐步深入地感受审美意象,都要通过想象的再创造。读者鉴赏一部文学作品时,首先接触到的是艺术形…  相似文献   

8.
想象,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人们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大脑加工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体现。针对初中学生想象力匮乏、创造思维不够而阻碍阅读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的状况,笔者利用心理学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等原理,多年来致力于激发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探索,现将其方法途径总结如下: 一、抓住契机,激活想象。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动态,抓住教材特点,紧扣课堂脉搏,随机应变,使学生的想象飞扬  相似文献   

9.
文学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知道,文学艺术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文学欣赏的对象是文学作品,是作者用语言创造的具有审美潜能的文学作品本身。文学欣赏是读者对文学作品意趣的自我体验和阐释。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非被动地接受,消极地服从。它是透过语言的层面,通过联想、想象,融入读者自身的思想认识、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的思维过程,是欣赏者对作品的再创造。所以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其目的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感熏陶,更在于培养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发掘和把握作品情志的创造思维能力,以…  相似文献   

10.
想象和联想是审美活动中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诗歌鉴赏必须注重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诗人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创造出诗的形象,读者也就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从而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那么怎样想象与联想呢?本文试图从诗歌创作虚实结合的角度作一些探讨。按照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理论,虚实结合是艺术创作和审美观照的一条基本原则,作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也都十分重视虚实结合的表现方式,因此,我们鉴赏诗歌时也必须抓住实与虚的结合关系去展开想象与联想。常见的做法,我以为可有以下几种。1、有些诗歌为了笔墨经…  相似文献   

11.
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了文艺作品,这是接受美学一个重要观点。其实,确切地说,“参与”了艺术创作活动的不是读者,而是以读者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本文提出并试图解决的问题是,欣赏在艺术生产中发挥了怎样的创造作用。(一)欣赏创造出欣赏意象,使欣赏活动现实的对象最终完成,使未来的对象得以萌生。欣赏的这种功能因直接指向艺术活动的产品,可称为欣赏的直接创造作用。在欣赏活动中,读者在作品客观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出欣赏意象,齐白石只画虾不画水,由于形象揭示了生动活脱的虾与水的关系,在观众的幻觉  相似文献   

12.
文学欣赏是文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想谈谈文学欣赏中的几个基础理论问题,供同志们在文学欣赏的实践活动中参考。一、文学欣赏的意义什么是文学欣赏?文学欣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活动使读者通过作品的文学语言,具体地认识形象及其反映的社会本质,领会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人由作品创造的艺术境界,从而在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文学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文学欣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诗歌领域形象思维的具体形式和结果。在诗歌创作和欣赏中,诗人的创造和读者的再创造都是形象思维活动,“意境”不仅是诗人的思想、情感同客观的景象事物相统一而产生的境界,而且也是读者借以感到言外意、弦外音、境外味,受到感染和陶冶,提高思想情操的诱导物。它是诗人的终点,读者的起点,是诗人与读者之间的中介,是诗人把读者引向理想彼岸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诗歌短小精悍、言简意丰、跳跃性强,这就决定了诗歌鉴赏必须依靠想象。想象对于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欣赏者也是一种必要。因此,诗歌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诗歌鉴赏规律,善于运用"补白"艺术——引导学生通过再造想象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以音乐艺术为载体,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自主体验音乐形象、感悟音乐语汇、拓展音乐想象、激发音乐再创造的一种活动.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诗歌作为一门艺术,不仅是诗人本人的思想感情宦泄的表现形式,也是欣赏者产生共鸣的载体。”而涛歌鉴赏者可以通过诗歌提供的艺术空间,积极调动自己的再创造思维。接近或达到诗人的创作意境。我认为,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想象。那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培养、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呢?为此,我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读诗,容易停留在字面上,这与各种考试的"诗歌欣赏命题"有关,强调中规中矩。我们提倡"遐想",把诗读活。善于把诗读"活"的学生,写文章往往有灵气。这里所说的"遐想",首先是对诗人艺术想象的"还原",即自己也当一回"诗人",设身处地驰荡一下神思。这还不够,还应当有读者自己的想象,就是说,要凭借诗人所提供的"情""境",结合读者个人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感受,再做一番心灵的远游,放纵一下情思,在诗人所创造的艺术空间里展翅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教育是如何培养、开发人的创造力的一门新兴科学。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想象。我国创造学者普遍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它是人脑对原有的感知形象进行加工并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  相似文献   

19.
文学鉴赏是人们通过审美思维所实现的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别,它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读者运用文化积累重建作品意象,并补充、丰富作品的意象.文学鉴赏是对审美意象的再创造,是一种审美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20.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想象是作文写作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思维活动。那什么是想象呢?想象是作者对自己心中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整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这里我介绍几种展开想象的艺术技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