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残雪以极具个性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构建起一座座小说迷宫.这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巨大困难。要揭开“残雪之谜”,解读和剖析残雪谈论自己小说创作的访谈录《为了报仇写小说》就显得必要而有意义,由此也可以看出残雪的小说观。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佛学的理论对残雪解读博尔赫斯小说的偏颇进行商榷。残雪对小说的解读运用象征性的破解而造成了原有小说“幻化”范畴的失色 ;辩证式的演绎漠视了“中观”的把握方式 ;二难结构的重演导致了“圆”的表现性的缺失。总而言之 ,是对“圆活生动”即“玫瑰花是没有理由的开放”的境界的忽视  相似文献   

3.
残雪以极具个性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构建起一座座小说迷宫,这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巨大困难.要揭开"残雪之谜",解读和剖析残雪谈论自己小说创作的访谈录<为了报仇写小说>就显得必要而有意义,由此也可以看出残雪的小说观.  相似文献   

4.
暴力、迷宫及镜子是博尔赫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文学意象,也是跟随他多年的三个噩梦。阅读博尔赫斯传记会发现它们和他的童年生活密切相关。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作家的创作是对无意识及童年受压抑欲望的反应。据此,用精神分析学理论解读博尔赫斯小说,为理解其人其小说打开了一扇门户。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残雪小说创作特征,残雪构造的“梦”文本,是对现实世界的还原本真和重新注解,是对人性、存在进行的再审视,充满了阳光、博爱,是个人在艺术境界里的超脱、升华。  相似文献   

6.
博尔赫斯,一位小说“迷宫”的制造者,读他的小说要具备足够的探索精神,否则,就要饱尝迷路的折磨。另外,对死亡的思索,对记忆的焦虑也是他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本文意欲表现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人应有尊严上的回应,并且精神上坦然接受真实的死亡。  相似文献   

7.
计算批评作为“数字人文”研究的重要分支,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强大处理工具和崭新研究范式,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将文学计量“描写性”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在“计算批评”模式下,利用情感极性分析这一研究模型,可在“长时段”远距离研究视角下获得对残雪实验小说创作的全局性、系统性理解。残雪小说创作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情感主题变化,整体上呈现出由外及内、由痛苦恐惧转向惊奇欣喜的情感趋势,在内核上逐渐摆脱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束缚,体现了残雪在创作中的精神突围和对自身独特精神王国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20,(1):65-73
卡尔维诺的创作深受博尔赫斯的影响,两者在面对时代的重大变革时,均采用迷宫叙事的手法,在迷宫主题、迷宫意象、迷宫人物、迷宫结构四个方面,卡尔维诺对博尔赫斯既有接受与继承,也有发展与创新。博尔赫斯以重写重,卡尔维诺则以轻写重;沉重的博尔赫斯深陷迷宫之中无法自拔,而轻逸的卡尔维诺勇于向迷宫挑战,找到了迷宫的出口。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6,(1)
博尔赫斯的“沙之书”无头无尾,永远也看不完。在博尔赫斯的眼中,小说就如同一个迷宫,无数条道路交错,每一个交叉点都可能迷路。有趣的是, 正是小说的这种迷路性让小说丰富并且拥有无限丰富的可能。小说家尽可能顺利铺设出口的同时,又最大程度地让读者“迷路”。小说家的任务不是  相似文献   

10.
侯岩 《文教资料》2011,(24):26-27
残雪的小说世界就是一个怪诞的叙事迷宫,其别具一格的叙事才能给人们更多的是困惑与不可思议。本文从残雪小说的叙事策略:复调的迷宫、寓言式的故事结构、梦呓似的小说语言三个方面,重点论述残雪小说独具的叙事艺术魅力,探询其叙事内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5.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6.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述,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作品<野草>晦涩难懂,其原因并非只是外在社会环境的残酷所致,而是有着更为重要的语言学原因:鲁迅深切体悟到了语言的困境,为了突破困境,他不得不寻求新的言说方式,采用沉默、话语的正反并置和象征三种表达策略辗转在"说"与"不说"之间.  相似文献   

19.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农校对接"供应链接模式发展前景广阔,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农校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基于"农校对接"多赢模式的释读与运行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困境分析,提出"农校对接"模式良性循环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