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用是一位了不起的真正的出版家”赵家璧先生在《谈书籍广告》一文中说:听说了这样的话,就特别想要知道有关范先生的事:前两天导师交给我一本书,我一看,是范先生新编的《爱看书的广告》(三联书店2004年版),高兴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三联书店陆续出版的一套有关书的书很引起读者的兴趣。先是拿到重排本陈原的《书林漫步》和增订本唐弢的《晦庵书话》,不久,李一氓的初版本《一氓题跋》和黄裳的《榆下说书》也问世了。但郑振铎的《西谛书话》预告了二三年,却迟迟不见出书。我询问过时任该店总经理的范用先生,他笑嘻嘻地说:“快了,别着急,不仅这本,还有好几本呢!”  相似文献   

3.
范用     
《出版参考》2010,(5):M0002-M0002
范用,1923年生于江苏镇江。1938年开始从事出版工作,曾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社长,兼任三联书店总经理。作品有散文集《我爱穆源》、《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等。20世纪80年代初,他倡议创办了《新华文摘》、《读书》这两本知名刊物;还组织出版了《傅雷家书》、《随想录》等一批图书。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6,(23):90-90
《大学何为》;《我很丑也不温柔:漫画范用》;《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史的一种读法》;《坏蛋:我的配角人生》;《美利坚开国三杰书》。[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买书结缘     
范用 《全国新书目》2010,(15):56-57
书与人之间总有说不完的故事。来自新星“蜜蜂文库”的《读书记》,《买书记》、《藏书记》和《赏书记》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人与书的情缘,其中不乏朱自清、萧乾这些文学大家的趣事。本文摘选了范用先生的一段买书逸事,从中可以略见民国时期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6.
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长篇报告文学《不知天命》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宇宁 《视听纵横》2008,(5):104-105
韶良又要出书了。记得还在1994年的时候,韶良送过我一本书,书名叫《绝顶的梦》,汇集了他历年所写的报告文学、散文和随笔。那本书很好看,书名富有诗意。我至今还藏着。这次,韶良为他的新作取名《不知天命》,其意蕴耐人寻味,和前一本书讲的都是别人的故事不同,《不知天命》为读者讲了作者自己的故事——一个关于创业的故事。这个故事讲得很生动、很感人。  相似文献   

7.
王化兵 《出版参考》2006,(6S):I0007-I0007
最初还是在逛书店的时候注意到“天则”。在满墙的经管、励志、青春小说中,突然发现了一套《诗》、《词》、《曲》、《赋》,令我耳目一新。店主见我留神看,便顺手拿来另外四本《琴》、《棋》、《书》、《画》推荐,说尽管书店空间紧张,可还是特意封面冲外地平摆着这套书——“因为我也是喜欢读书的人”。是啊,不是喜欢读书的人,怎么还能静心来读这些书?细看之下,发现这套书是天则文化公司策划的。  相似文献   

8.
江晓原:三年前我在《博览群书》上写过一篇文章,结尾那句话后来在网上流传颇广:“我忽然发现《读书》近年变得不好看的原因了!哈哈,那是因为——李零已经不在上面写文章了。”如今三年过去,《读书》已经换了新主持人,而李零又出版了更多的书。  相似文献   

9.
一九四五年八月,三联书店树帜.它由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新知书店合并而成.早在一九三八年,范用先生就在其中的读书生活出版社就职了. 范先生入职读书生活出版社,缘于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事变爆发.那年他只有十五岁,日本军队逼近家乡江苏镇江,他正在学校读书,经常参加救亡运动,又是家中的独苗.外婆担心他的安全,让他带上八块银元,去汉口舅公家中避难.舅公是会文堂书局的经理,从上海迁来的读书生活出版社恰好在书局二楼租房办公.翌年舅公不幸病故,舅婆要回浙江老家,行前提上一篮鸡蛋,将范用托付给读书生活出版社老板黄洛峰先生.读书生活出版社是共产党的办事机构,黄先生见到范用爱读书又机灵,就接受他做练习生,成为出版社中最小的员工,从跑邮局、取包裹、收发文件,到参与图书出版的有关事情,应学尽学,第二年加入共产党.  相似文献   

10.
范先生     
范用先生,三联人都叫他范老板。我来三联晚,改不了认识他时的称呼,叫范先生。都说范老板脾气大,剋起人来不留情面。我认识的范先生却慈眉善目,个子不高,很瘦,花白的头发总是乱蓬蓬的,戴一副深色框的大眼镜,看去有点调皮。  相似文献   

11.
成放 《新闻实践》2011,(5):73-74
在撰写这篇文章时,为题目踌躇再三。偶尔翻到一篇文章说:"这么多年过去了,终于放下朱丹的宣传,来讲讲这个做文化的夏燕平"——这意思正符合我所想,就把它演绎成现在的题目。去年底,10集纪录片《西湖》在浙江卫视播出后,好评如潮。在众多的赞誉中,最集中的是它的书卷气。一部电视片的成功,与主创人员的读书是怎样链接的?于是就想采访一下总导演夏燕平。《西湖》总导演有两个,我只认识其中的夏燕平,他是我多年的忘年交。  相似文献   

12.
《小城故事》出版后,有人红我的啤客上留言,他认出了我书里写的他自己;后来又有人在微博上找到我,说我书里写到的那个人,是他的同事。  相似文献   

13.
前年我写了一篇《书太多了》,登在《读书》1988年第7期上,里边摘录两位英国作家的文章,其中第二人是G.C.Squire。最近在旧书堆里翻出他的一本随笔选集《美人鱼酒店里的生活》,重读了一遍,里边有不少篇谈到与书有关的事情,现在挑出三篇来给《读书》的读者做个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王文英 《图书馆论坛》2006,26(5):238-240
小时侯,很喜欢读书,可当时的书很少,能借到的书也是残缺不全。记得读过的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铁道游击队》、《金光大道》、《海岛女民兵》等。《金光大道》还是邻居家夹鞋样用的,没有头没有尾,中间还缺页,我仍然爱不释手的看了又看。因为没能看到赵树理的一本什么小说(书名已记不起来,似乎是《三家巷》),至今都能回昧出当时遗憾的感觉。那时根本不知道有图书馆的存在,直到到长垣县一中上高中时,我才在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夏老师的引导下,走进了长垣一中的图书室。在图书室那幽雅肃静的环境里,那一排排的图书让我眼花缭乱,带给我极大的诱惑,我多想沉浸在这书海中不出来,但当时高考的压力迫使我不能随心所欲的阅读,老师也劝告我,我记得当时他说:“你现在的任务是学习,考上大学,就可以不受限制地读自己喜欢读的书了……”  相似文献   

15.
1979年4月,《读书》石破天惊地打着“读书无禁区”的旗号创刊了。《读书》编辑沈昌文和陈翰伯、陈原、史枚等人,谨奉“以书为中心的思想评论刊物”的办刊宗旨,力将《读书》做成“知识分子的高级休闲刊物”加之《读书》作者如丁聪、王蒙、费孝道、金克木、董鼎山、刘晓枫、辛丰年等国宝级学者参与,《读书》在当时延续了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梦想。  相似文献   

16.
厉勇 《档案天地》2013,(10):1-1
作家六六的作品现实而具有批判精神,一向都很对我的口味。一部《蜗居》让我们对大都市里的房奴生活感同身受,2012年的《心术》,则让我对从小就惧怕的医生和护士有了全新的认识。仅仅就这两部剧,让我对六六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愿意为六六喝彩。用《心术》里男主人公霍思邈的话来说,即是:此处有掌声。霍思邈一般是在别人说了境界很高或很有道理的话之后,带着油腔滑调的口吻戏谑一句:"此处有掌声。"其实,他是个明白人,能够理解那些很有境界或很有道理的话语,  相似文献   

17.
左平熙 《档案》2008,(3):24-26
校,就是考核、校对,勘就是删取,校勘是校雠的核心。刘向《孙卿书录》:“臣向言,所校雠《孙卿书》……以相校……”。刘向自称整理古籍的工作为校,又称校雠。《太平御览》618卷引《风俗通》:“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汉书·艺文志》:“每一书已,向辄取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条其篇目”,主要是篇章字句的校勘;而“撮其指意”,主要是考辨其书的学术宗旨、渊源、流派,论其得失。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史料》2011,(1):70-70
朱光潜曾经写过《谈读书》《再谈读书》文章,他说:"书籍是过去人类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纪程碑。……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相似文献   

19.
"悦读书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中自是有书痴,对书痴迷者大有人在。而幼年读书的经历总是刻骨铭心的,或许你会渐渐淡忘曾读过的一些书,但关于童年读书的记忆却始终是最清晰、最生动地保存在你的脑海里。作家莫言在《童年读书》中,说他看的第一本“闲书”——《封神演义》,一辈子让他忘不掉!他生动地讲述了一些他读书的故事。那时候,由于父母担心他看“闲”书会中流毒,更担心他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市报人》2008,(12):I0001-I0001
《孝感日报》创刊于1958年10月1日,是国内创刊较早的地方党委机关报,也是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的发起单位之一。上世纪80年代,《孝感日报》率先在全国新闻界进行大胆改革,产生了一批在全国很有影响的新闻作品。其中《会计伢嫌我的油壶小》、《他、她、他一个买书、让书的故事》获全国好新闻奖,并入选全国高校新闻学统编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