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寇尚民 《收藏》2012,(17):94-97
安徽安庆造币厂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最初定名安徽银元局。光绪三十二年易名度支部安庆造币分厂,次年改为安徽制造局。民国2年(1913年)利用制造局老厂房和机器重建安庆造币厂,直至民国15年关闭。笔者现依据文献资料,对安庆造币厂所铸银币和相关史实作一探究。铸币历程在安徽省未铸造银元之前,市面流通的货币,除清朝各帝铸造的制钱外,还有银元宝、银锭、银锞子、散碎银、外洋和其他省铸造的银元。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安徽巡抚邓华熙向清政府具奏:"请仿广东、湖北筹铸大小银元,以济钱荒,而挽外溢之利。"获准后,成立安徽银元局,委派营务处潘作  相似文献   

2.
姚欣荣 《收藏界》2012,(9):66-69
北洋造"光绪元宝"是清光绪年间,由北洋机器局铸造的机制银元,是清代晚期出现的贵金属货币。据史料记载: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东省率先引进外国铸币技术,开始机制以"光绪元宝"为名的银元。以后,清中央政府和各地也开始了机制银元的活动,中国近代银元制度得以建立。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北洋机器局试铸出一套五种币值的银元,主币为"壹圆"。光绪二十三年,又继续铸造一套,并更换了中英文纪年和增加了英文"大清",其他和二十二年造银元基本一致。光绪二十四年又继续铸行。光绪二十五年,清  相似文献   

3.
袁水清 《收藏》2008,(5):120-122
种类最多的银元——清吉林省造光绪元宝清朝的机器局本系兵工厂,但初铸银元时系由机器局承办,后才更名为银元局。吉林省机器局自光绪十年(1884年)铸造厂平后,十几年间没有铸造其他银币,直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才开始铸光绪元宝无纪年银币,俗称龙洋,计有库平七钱二分、  相似文献   

4.
杨晓时 《收藏》2006,(6):97-97
清光绪年间,广东,湖北等省先后办起了造币厂,铸造有省名的光绪银元。当时已无江南省建制,却出现了“江南省造”银元,原因何在呢?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7,(12)
正湖北是继广东之后第二个采用机器铸造银元的省份。光绪十五年(1889年)八月,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当时,湖北因制钱缺乏,张之洞认为在湖北开铸银元,"既可以纾民困,亦可以保利权。"于是光绪十九年八月,张之洞与湖北巡抚谭继洵商议后,联名向清廷具奏:"督同司道再四筹商,佥以广东奏准开铸银圆,利用便民,成效昭著。盖银圆大小轻重均有定式,取携甚便,尤利行运,商民便之。不独闽、广、江、浙及江西、安徽、湖南等省商民贸易通用  相似文献   

6.
成春到 《收藏界》2011,(8):73-73
2010年9月初,外地一位藏友得知我在国庆节后要举办百枚精品古钱币专题展,就问我准确展出哪些精品古钱币。我告诉他:有广东双龙"寿"字壹两、光绪三十年湖北双龙壹两等三十枚银元,  相似文献   

7.
张建功 《收藏》2010,(12):100-102
新疆近代官铸银元始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铸期直到新疆解放为止。除民国38年(1949年)“壹圆”银元外,其余各种银元都属于天罡银元,面值则采用两、钱、分,且专用湘平而不用库平。其铸地主要有迪化(今乌鲁木齐)、喀什噶尔(今喀什)、阿克苏三处。  相似文献   

8.
李训刚 《收藏界》2013,(4):67-67
这枚"光绪元宝"北洋库平一两重36.73克,钱面:珠圈内汉文"光绪元宝",圈外上环满文四字,下环"库平壹两",左右分别为"北"、"洋"二字,字上一星点。钱背为中心蟠龙图,上下环英文,左为阿拉伯数字33,左右下侧各一圆点星。背景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北洋银元局试铸清政府制定"银币分量成色章程"法定银元为库平壹两后,铸行"库平壹两"、"光绪元  相似文献   

9.
沈飞 《收藏》2015,(7):70-71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二月,湖广总督张之洞鉴于广东铸造铜元颇有成效,而且获利丰厚,认为湖北亦"亟应仿照试办,以维圜法而便民用",指令湖北银元局试铸当十铜元,"先行铸造一百万枚,饬发宫钱局暂为试销"。这些铜元投入市场后,颇受民众欢迎,流通顺畅。翌年八月,张之洞又决定将原来的湖北铸钱局改建为铜币局,专门铸造铜元,银元局不再兼理铜元铸造事务;"此后铜币  相似文献   

10.
李进兴 《收藏》2001,(4):55-55
三枚银元,外表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也很常见。一枚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湖北银元局铸成的龙纹“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元;一枚是我国清代流通的墨西哥鹰洋银元,正面是仙人掌上立一口衔蛇颈的展翅雄鹰,背中央一顶自由软帽,周饰光芒,还有纪年1888等:另一枚是极普通的袁像银币,正面是袁世凯免冠戎装半身像,上有“中华民国三年”,背面中央直书“壹圆”交叉嘉禾、下萦结带,俗称“袁大头”。但是这三枚普通银元却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因为是毛泽东主席在1935年10月留给西海固人民的三枚银元,故非常珍贵。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7,(9)
正清朝光绪末年,市面流通的货币十分复杂,以银两、银元、制钱并行,也有清政府发行的宝钞、银票,加上外国在华银行发行的客钞,更有铜元的铸造与使用,各种货币间的比价不一,兑换复杂且流通携带交易极为不便。光绪二十年(1894年)左右,各省相继设立了官银钱号,以解钱价日贵、商民交困之态,在各官银钱局发行的钞票中有少数图案为银元图案,很有特色。民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7,(10)
正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六月七日,四川总督鹿传霖以"川省制钱缺乏、银价过低"为由,向清廷奏请开办银元局。奏准后,"派员前赴上海购置各项机器,初拟在于省城铸造制钱,川东铸造银元。旋将银元改在省城铸造,并于机器局后建造鼓铸银元、制钱厂局。"地址在成都东门内撞扒街1号。年底,与上海的茂生洋行议定,购办美国新泽西州汉立克那浦公司机  相似文献   

13.
寇尚民 《收藏》2012,(9):94-97
安徽安庆造币厂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最初定名安徽银元局。光绪三十二年易名度支部安庆造币分厂次年改为安徽制造局。民国2年(1913年)利用制造局老厂房和机器重建安庆造币厂直至民国15年关闭。笔者现依据文献资料,对安庆造币厂所铸银币和相关史实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14.
林文君 《收藏》2010,(8):132-133
中国机制银元始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广东,由于商民皆喜用,官府又获利丰厚,随后各省竞相效仿。据民国时期蒋仲川著《中国金银镍币图说》载:“陕西省造币厂,虽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筹办,终未正式成立,该省银币,仅由湖北造币厂代铸样币若干枚,兹得到一元、五角、五分三种、真如凤毛瞵角,绝少仅有,是为名贵珍品,此外二角及一角辅币,想必亦有样品,苦干无法搜罗耳。”  相似文献   

15.
李训刚 《收藏》2012,(10):121-121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河南豫泉官银钱局设于省城开封,资本总额11万两。开办之初该钱局以民间兑换银钱为主要业务,以后又发行制钱票。光绪三十年八月局内增设官银号,又发行了银两票和银元票流通市面。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将局官银号合并为河南豫泉官银钱局,辛亥革命后,该局继续发行纸币,照常流通于市。  相似文献   

16.
李训刚 《收藏》2012,(19):121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河南豫泉官银钱局设于省城开封,资本总额11万两。开办之初该钱局以民间兑换银钱为主要业务,以后又发行制钱票。光绪三十年八月局内增设官银号,又发行了银两票和银元票流通市面。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将局官银号合并为河南豫泉官银钱局,辛亥革命后,该局继续发行纸币,照常流通于市。从民国5年(1916  相似文献   

17.
张健初 《收藏》2006,(1):103-103
2004年11月9日,易趣网收藏品拍卖,一枚“二十三年安徽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三钱六分”银元最终以50万人民币成交,拍者是一位远在美国的买家。网上收藏品拍卖,一直是小打小闹,此次成交价高达50万元之巨,在收藏界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各大媒体也纷纷作了报道。这枚由安徽省铸造,币值“三钱六分”的银元,距今不过108年历史,为什么能拍出如此天价?要解开这个谜,须先介绍安徽银元局的创始人——安徽巡抚邓华熙。  相似文献   

18.
张建功 《收藏》2009,(1):134-137
新疆光绪银元是典型的新疆地方历史货币,在中国近代银币中独树一帜。新疆银币藏品较为丰富,现将本人藏品及所见实物整理成文,供广大钱币爱好者鉴赏、点评。  相似文献   

19.
吴强  马彦林 《收藏》2015,(1):71
光绪十八年至三十三年(1892~1907年),新疆地区采用维吾尔族传统手工机具土法打造的系列"光绪银元",具有典型的新疆地方特色,铸地有喀什噶尔、阿克苏、迪化。其中喀什噶尔铸币有正面汉文喀什、喀造及无标记三种版式;迪化铸币正面汉文纪值有大写壹、贰、叁、伍与小写一、二、三、五等多种;阿克苏铸币中伍钱大写,一钱、二钱、三钱小写。  相似文献   

20.
崔艺民 《收藏界》2013,(6):69-69
上了年纪的老西宁人或许都记得,解放前的西宁市场上流通过一种名为"西宁藏洋"又称"马麟藏洋"的银元。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银元的出现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前后,英国在东印度公司制造了一种名为"印度卢比"的银币,这种银币不仅含银量低,而且做工粗糙。但在此后,"印度卢比"却成为了英国列强对我国实施经济掠夺的工具。他们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