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的时间微乎其微。他们在生活上和精神上都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就随之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因多种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了"留守儿童"问题。由于这些儿童多由祖辈或其他亲戚照顾,再加上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留守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流动加剧、农村社会衰落,加之城乡教育布局调整,留守儿童的规模迅速扩张而其成长环境趋于恶化,其身心健康和教育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忧思。学术界近十年来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研究的问题集中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活照料等。通常意义上的留守儿童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流动而本人留在户籍登记地的O~17周岁人口。因其成长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系统性破坏或缺损,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学习和社会化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占一定的比例,农村许多孩子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本文以华安县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一、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行为  相似文献   

5.
魏孔梅 《甘肃教育》2014,(18):21-21
正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同时,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成为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成为现在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应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重视。下面,笔者就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1.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  相似文献   

6.
计爱华 《广西教育》2008,(10):10-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扩大,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同步增加,占农村中小学生总数50%左右。他们缺少父母教育,导致人格养成、情感培养、生存态度、生活方式等教育缺失,成为“人人皆危”的“问题一族”。为此,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之外,应思考相应地转换自己的角色,对留守儿童实施有效教育。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当前中国工业反哺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一大社会问题,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进一步流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留守儿童的规模还将会进一步膨胀,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我国教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破解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当然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一般都做了一定的安排,据此可将农村留守儿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产生了很多的剩余劳动力。而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为这些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的机会,于是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随之产生的问题就是这些农民工子女的生活和教育问题,于是"留守儿童"大量出现。这些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问题现在越来越突出,成为值得广大社会各个阶层都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又称"摇摆少年",他们的父母长期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土地涌进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儿童这类"特殊"的人群走进人们的视野。随之而来的还有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些孩子由于长时间离开父母,缺失亲情教育,导致道德意识浅淡、心理问题剧增、安全问题频出等。如何正确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对儿童的教育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对儿童进行良好的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当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儿童缺失家庭教育,这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农村小学班主任应当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留守儿童群体已经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群体,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与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叔辈朋友家或自我照顾,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自卑心理、人际关系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应采取系统的家庭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整合社会力量构建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和教育体系、教导农村留守儿童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培养等措施,做好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江西的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由于父母双方外出比例偏高,留守儿童已经成为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的学生主体,且留守小学生显著多于初中学生,大量农村留守儿童未能实行寄宿制管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厘清学校责任边界;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范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托管工作;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解决办法是使留守儿童尽可能回到父母身边。  相似文献   

14.
黄波涛 《师道》2015,(4):33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夫妻奔向大城镇打工,留在家乡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教育和关爱,产生了一系列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堪忧———情感教育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或其直接监护人不在身边,他们在亲情、情感以及心理上都缺少关怀,而且,留守儿童与外界的  相似文献   

15.
1前言留守儿童,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流动异常频繁,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致使许许多多的中小学生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因为长期缺少父母关爱,没有及时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教,往往在心理上会出现一些不适应感,行为上出现一些偏差,严重的  相似文献   

16.
张岩 《学周刊C版》2019,(18):62-62
目前,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多次问题,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需要多方配合,并编制一系列的政策,为留守儿童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提供便利,以保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本文从三方面详细阐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关系社会资本的流失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愈来愈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务工,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父母的外出,造成了留守儿童关系社会资本的流失,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父母应加强与子女交流,主动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增进邻里关系,共同教育孩子;教师要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进一步发展经济,逐步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待遇;进一步拓宽渠道,更多地接纳留守儿童到城市接受教育;进一步敞开校门,让留守儿童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任运昌  林健 《今日教育》2007,(1S):10-12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群体。2004年5月。教育部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讨座谈会”。2005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2006年9月,全国妇联召开“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大批的农民进入城市打工,由于户籍制度、经济因素等诸多限制.多数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于是就产生了"留守儿童"这(?)特殊群体。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有近2000万人,且呈增长的趋势。他们缺少父母引导、关爱和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弱视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些成了"留守儿童"的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显著。因为这些孩子长时间没有与父母在一起生活,致使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存有一定的缺失。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现代众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因此,主要从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存在问题方面入手,并就解决我国农村留守问题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