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堂听课,顾名思义就是不与任课教师事先打招呼,临时进教室听“原始课”,随时了解教学实态的一种教研活动。随堂课(常态课)与公开课或示范课有着较明显的区别,因为公开课或示范课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有集体智慧的结晶、有漂亮的课件、有精彩的表演,可以说是经过“千锤百炼”磨炼出来的,作秀(表演)成分较多,不能真实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常态水平。教师也不可能总是演绎在公开课或示范课的赛场上,而是在每一天每一节课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2.
娄海清  徐苏 《师道》2004,(5):15-15
公开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交流的好形式。公开课种类繁多,有汇报课、展示课、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但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使公开课教学大打折扣,黯然失色,让听课倒了胃口,执教尴尬不已。  相似文献   

3.
<正>一、从常态课与公开课对比中认识上好常态课的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方兴未艾,各种形式的公开课也应运而生,诸如示范课、观摩课、试验课、研究课,等等。这些公开课,除了少数教师作秀外,应该说大部分是优质课,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新  相似文献   

4.
<正>在很多教师看来,公开课是"示范课",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为此教师投入了很大的精力,颇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精神。实则不然,公开课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方式,特别是教师通过公开课的客观评议,能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探讨中得到共同提高。公开课特有的公开性、公共性能够让听课教师看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师、学生带来的新变化。准备一堂公开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多方面促进自己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对《历史与社会》学习方式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教学已经实行将近一轮,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在逐渐更新,《历史与社会》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全新的综合性课程,给老师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于是,为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观摩课、示范课等公开课也陆续登场。  相似文献   

6.
常态教学是每一位教师日常教学的状态,它也是教师经过仔细研读教材、教参,细心分析学生原有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而开展的教学,是一种非常真实、朴实而又扎实有效的教学。简而言之,常态教学的实用不仅体现在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大家可以现学现用的课。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种各样的示范课、优质课、展示新课程理念的公开课也越来越多,这些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有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学习别人的做法,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某些新的、深刻的变化。在为此欣慰的同时,笔者却发现了不少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公开课回归“常态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听评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可是不少教师却把听评课当成负担,听评课也大多流于形式。究其原因,除了教师教学任务重、工作忙,缺少专业引领以及公开课、示范课的功能错位外,还与课堂教学没有成熟的技术路线和科学的技术评价与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8.
语文公开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相互交流、切磋、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平台,它包括评优课、示范课、观摩课、评议课、督导课、调研课等多种形式。它对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在新课程理念下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的公开课中存在着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会大大削弱公开课的作用,严重背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无法提高学生的语  相似文献   

9.
公开课是教师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公开课有异化、泡沫化趋势,让教师十分反感。 一、我们需要有主题的公开课 公开课分示范课、研讨课、交流课等多种形式。某位教师的课上得精彩,独特的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值得他人观摩学习,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向全校、全区、全市进行示范展示;某个学校的教学改革经验值得推广,选有代表性的几节课供大家研讨,听取专家和同行建议,不断完善;一定范围内的教师相互听课、评课,交流对教学的不同见解,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0.
邱慧红 《考试周刊》2008,(16):42-44
本文根据目前探究教学还是停留在公开课、示范课、比赛时的作秀,没有成为教师发自教学需要的常见教学方式的现状,从正确认识探究教学与三维目标的前提下,提出探究教学是达成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以为,“公开课”就是“公开的课堂”,观摩课、示范课、展示课、研讨课、会诊课等都是公开课。时下,公开课中的观摩课、示范课最为流行,名师的课堂成为许多普通老师所不能企及的高度。有人说公开课就像时装模特身上的衣服,中看不中用,可观不可摩。这种评价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公开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却也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2.
何赛君 《考试周刊》2011,(35):162-164
本文根据目前探究教学还是停留在公开课、示范课、比赛时的作秀,没有成为教师发自教学需要的常见的教学方式的现状,从正确认识探究教学与三维目标的前提下,提出了探究教学是达成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听评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可是不少老师却把听评课当成负担,听评课也大多流于形式。究其原因,除了教师教学任务重、工作忙,缺少专业引领以及公开课、示范课的功能错位外,还与课堂教学没有成熟的技术路线和科学的技术评价与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14.
魏松华 《现代语文》2009,(11):93-94
在实施新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背景下,各种语文教改实验、教学模式顺时而生,各种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等公开课层出不穷。公开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互学共进,理当提倡。但因为许多老师在教学设计、方法、手段上竭力“打造”,“十八般武艺”齐上阵,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教研活动中,一般把示范课、研讨课等统称为“公开课”。上公开课的意义在于:研究教育教学中的教法、学法;为教师指明方向,确立目标;指导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但纵观已实施四年多的新课程改革,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实施上的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16.
时下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中存在着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每逢大小研讨会,缺不了的是各种类型的公开课,与会教师最为关注、会后讨论最多的也是公开课。显然,“公开课”的传播效应和导向作用不容人们忽视,研究“公开课”现象及其背后的隐含意义自然也就尤为迫切和重要。   常见的公开课类型有“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实验课”等几种,“比赛课”算做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开课”。举办公开课的初衷,无非是想通过提供某种课例,让听课教师或“观而摩之”,或“听而研之”,以达到切磋交流进而改进语文教学的目的。从这个意…  相似文献   

17.
陈宏 《四川教育》2003,(12):21-21
很多教师上过公开课,很多教师想上公开课。只要是教师,就离不开公开课。然而,我们调查发现,却很少有教师喜欢公开课。公开课,越走越远,品质美味不再,风光何用?公开课,想说爱你不容易,何时脱下空有其表的华美外衣,重现“本色”?公开课,曾经很精彩!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常见形态,公开课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按不同用途,公开课可细分为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指导课、研究课、竞赛课、汇报课等多种“课型”。公开课曾备受青睐,在提升教师教育理念,推动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发挥过积极显著的作用。上过无数公开课的特级教…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初衷乃至重点很大程度上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些年来语文示范课、原生态课(常生态课)、公开课等性质的教学形式也风生水起。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旨在改变教师背诵或者阅读语文教参的录音机式的机械教学的状况。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有独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党员示范课领衔。以教促教,党员示范,每年安排近50位党员上各种公开课、示范课、指导课、过关课、优质课、教研课、专题课。党员教师协同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一并投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开展教学“大示范”和推门听课,听课评课蔚然成风。三年来,学校教学比武喜讯不断。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实施以来,各级各类的教学大赛、公开课、示范课冲击着一线教师的感观,老师们带着迷茫像赶庙会似的,从公开课中受到启发,点燃教学创新的热情。激动之余,细思量,总是感叹于公开课中课件之精美,师生互动之完美,又往往遗憾于平时的教学无法学到其“创新之举”、“精会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