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薛蕊萍 《东南传播》2011,(6):105-106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论坛的特性,以"闫德利事件"为例探讨网络舆论的发生过程。负面网络舆论泛滥加剧了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导致了网络侵权、违规问题的滋生等现象。了解其形成规律,有助于对网络舆论进行正面引导,提高网络舆论管理,建设和谐网络社区。  相似文献   

2.
广告的传播给大家带来便利和娱乐的同时,国家对于广告传播的管理并没有跟上时代的需要,很大程度上管理滞后于广告传播的发展,为广告传播中舆论的产生提供了适合的场所和扩散的平台。本文首先对公众舆论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以及对广告舆论的概念等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对公众舆论对于广告传播的影响情况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勇 《新闻前哨》2012,(5):99-101
"网络舆情"和"网络舆论"是两个使用频率很高却又极易混淆的概念。实际上二者意义并非相同。二者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在很多研究中存在混用的情况。研究网络舆情与网络舆论的转化及其作用,在当今网络传播日益兴盛的年代,不仅对众声喧哗的网络舆论生态治理有着积极的学术意义,而且对时下的网络政务管理也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田俐 《新闻世界》2011,(8):102-103
传统媒体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引导舆论的功能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而被削弱。Web2.0时代必然是一个舆论更加分散的时代。然而舆论的分散不利于社会的整合,因此,Web2.0时代我们仍需加强对舆论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刘荣 《新闻世界》2016,(1):55-57
"两个舆论场"现象产生于大众传媒主导的传统媒介生态之下。在社会转型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网络社会初步成型。"两个舆论场"被吸收、融合,形成主体多元、场域统一的网络社会舆论场。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多元力量在新舆论场中意图通过改变公众的心理场,即物理事实、社会事实和概念事实来争夺话语权,以占据社会资源分配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6.
江昕远  李婷 《新闻窗》2011,(4):82-82
一、网络舆论的要素 何为网络舆论网络上的事件是否是一种舆论?这得看这件事在网络上受到多大比重的网民关注。"舆论是在一定范围内占有一定比重的公众表达的相同意见。"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对网络传播产生的影响日益呈现并不断扩大。网络舆论是通过在互联网上具有不同观点的各大派别的公众有充分自主话语权对某一焦点话题所表现出来的,有一定网络传播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本文从"超女王贝事件"入手,试图从公众网络舆论的形成理性思考网络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接二连三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对当今的舆论引导提出挑战。新旧舆论传播主体构成当前舆论引导的"双核"结构,"双核"化的舆论引导主体存在自身的局限,同时又面临舆论环境变化的新挑战。本文由此提出实现"双核"舆论引导结构向"双螺旋"结构的转化,以此更好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比天涯社区、《南方周末》、《社会能见度》对"杨元元事件"的解读,认为网络舆论表达依托网络的工具属性,通过网民的归因偏差和侦探推理式的校正机制,形成通过弱化感性提升理性而得到的社区意见气候,启发传统媒体要敢于质疑、多方采访、反复求证,杜绝为升华立意而牺牲新闻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托克维尔的传播思想对网络舆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东南传播》2010,(4):77-78
被誉为"美国民主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托克维尔不仅发现了美国的民主,还对之作了深入的分析和反思,论述了"公共舆论"与"民主"之间的关系,并警告:民主虽好却存在"多数暴政"等问题。两个半世纪之后,网络和网络舆论让人们对"网络民主"寄予厚望,却又引发诸如"多数暴政"、"媒介审判"等问题,应验了托氏的警告,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1.
在媒介融合和媒介社会化大环境下,广告舆论和新闻舆论一样成为信息传播和话语表达的重要工具,广告舆论的功能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广告舆论研究的社会意义凸显。本文归纳了广告舆论研究状况,梳理了广告舆论研究的不同语境,提出广告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媒介融合、广告传播、舆论形成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析广告舆论研究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2.
"民间舆论场"和"主流舆论场"在互联网时代,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打通"两个舆论场"。以期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既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媒体赢得受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陈超 《新闻世界》2010,(11):190-191
网络的"第四媒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导致网络新闻宣传报道隐患重重,迫切需要加强网络的舆论引导。本文分析了网络舆论引导的现实意义,进而提出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最有效方式是加强网络深度报道,并对如何加强网络深度报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媛媛 《新闻世界》2010,(6):170-171
2009年,发生在湖北巴东的邓玉娇案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从邓玉娇的个案中,我们看到,网络舆论在对司法产生影响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的民意监督与司法理性无法平衡、潜在的二元对立意识制约网络言论的公正性、"一边倒"的言论有失公允、网络舆论对民意的代表性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网络舆论与司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国外网络舆论管理及启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网络时代,舆论传播呈现出新的形态,舆论管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状况,为了加强引导,需要认真研究.本文以国外网络舆论管理为参照,提供一点有关网络舆论管理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刘贤 《新闻世界》2013,(11):225-227
本文从"两个舆论场"的概念出发,结合舆论调控的理论框架,确定突发事故灾难中的舆论调控主体。通过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在舆论调控方面的经验,总结我国在事故灾难中舆论调控主体的不足,并针对如何提高事故灾难下舆论调控的效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高度普及,其已成为"民意自由市场"和"观点自由市场",透过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网络舆论事件,可以看到作为互联网伴生品的网络舆论越来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之一。本文以"合肥少女毁容"事件为例,分析探讨网络舆论的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网络虽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普通大众的话语权,但由于网络把关人作用的弱化,信息来源的复杂性,网民身份的隐匿性使得网络舆论有时呈现出一种非理性化、情绪化的倾向,尤其是在一些争议性较大,关注度比较高的社会热点事件中,这就需要权威性传统媒体对网络舆论加以正确引导。本文以《扬子晚报》对"张明宝醉驾案"的报道为例,探讨传统媒体如何对网络舆论进行理性化引导。  相似文献   

19.
翟明杰 《东南传播》2018,(7):106-109
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成为舆论的重要集散地,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是影响社会事件的事态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文章从舆论的形成期、爆发期和消退期三个阶段入手,探讨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机制.通过分析舆论主体的认知、情感和动机因素,揭示出舆论主体的宣泄性、从众性和极化性,从而为更好地引导网络舆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奶粉门"事件入手,以新浪网、人民网、天涯论坛、网易博客四大网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报道数量、信息侧重等特点的分析来探讨我国网络监督的特点与不足。本文认为,政府应不断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而网民则需不断加强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才能使网络监督这把"双刃剑"用到好处,用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