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建设对教育改革有着重要意义,但教材在实践和理论上仍存在诸多问题。要厘清这些问题还需从教材入手分析教材基本理论。通过两本教科书的比较发现,教材的区别源于教材观不同,进一步将教材观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的教材观背后隐藏了各种关于儿童的不同判断。基于教材观背后的这些判断得知,从儿童到教材观再到教材实践联系紧密。要使"儿童"走向具体的教材实践,不但需要以儿童为视角分析教材基本问题,还需要将儿童和教材置于课程的范畴在具体的情境中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儿童观决定儿童文学观,并进而决定儿童文学翻译观。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始于清末民初"儿童的发现",并随着儿童观的进步而发展。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共同作用下的儿童文学翻译,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儿童观从"成人本位"走向"儿童本位",儿童文学翻译观亦随之发生了改变。新时期"儿童本位"的确立形成了"为儿童而译"的儿童文学翻译观。  相似文献   

3.
儿童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儿童观的问题。对于"儿童观"的认识和理解,人类经历了一个艰辛又充满激情的光辉历程。尤其在当今急剧变革的时代,儿童的生存和背景变得异常复杂,儿童观的深层危机已经对人类教育构成了威胁。儿童的教育需要正确的"儿童观"做强有力的基础。何时导正了对儿童的观念和行动,教育何时才会有希望和出路。这样看来,要建立正...  相似文献   

4.
"儿童是谁"这个问题,纵观古今中外,谈论儿童观的教育家不在少数。儿童观的形成离不开他所处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儿童的发现:卢梭的儿童观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期是人类个体生命周期中的起始阶段,是不依赖于是否被人发现各观存在的事实。儿童概念的发现、儿童天性的发现、儿童潜能的发现不仅为卢梭的儿童观奠定了历史地位,对今天的现代教育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卢梭的儿童观有着丰富的内容:儿童是柔弱的存在;儿童是感性的存在;儿童是自然的存在;儿童是自由的存在;儿童就是儿童;儿童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和发展规律。研究卢梭的儿童观的“合理内核”,对当代的儿童教育的变革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5,(12):63-68
作为香港纯文学作家的代表,作家西西一度被大陆学者忽视乃至边缘化,直到2010年,西西的简体字版本作品才在大陆出版。然而在随之引起的"西西"热中,学者们多强调西西作品中的"文本实验",尤其关注她对儿童视角、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等叙述技巧的运用及"香港意识"的书写,却鲜有人将她与大陆作家进行内容上的"家园情结"或者"生存观""死亡观"的对比分析。在大陆作家中,萧红也是"童年""儿童视角"的拥护者。两位同样惯用儿童视角打量家园、同样与香港有着不解之缘的女作家,她们的代表作《我城》《呼兰河传》体现出的生存观却相去甚远。香港与大陆、城市与乡村,两代人之间既同也异的生存观,放在今日仍值得追问与深思。  相似文献   

8.
<正>又是一年"六一"到!每当在"儿童节"来临时,人们会不约而同地谈论儿童问题,诸如儿童的权利、福利、教育、健康等等。但在这些热闹的议论中,却总会忽略一个更为本质的问题,那就是在社会文化的深层面需要不断明晰和重建的"儿童观"问题。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西方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着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儿童是什么——关于儿童观的隐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国文化中选出四种关于"儿童是什么"的回答--儿童是花朵、儿童是太阳、儿童是小天使、儿童是小猫小狗,并从隐喻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国的儿童观.结果发现,当代中国儿童观处于一种矛盾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张纪鸽 《文教资料》2010,(28):17-18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独特的自然观是贯穿他的许多诗作的精神存在.他的自然观又与他的儿童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儿童观正是他独特自然观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阶段,人们对"儿童是什么?"的认识也不一样,体现出儿童观的历史性,儿童观的历史性要求我们在认识儿童时应该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虽然关于儿童的认识千差万别,人们对本质的认识都为"儿童是人"。本文拟以阿米尔汗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为例,从倡导自由、差异、多元等思想的后现代主义视角分析"儿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期对儿童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宫崎骏动画中的儿童回归观包括儿童天性的回归、文化的回归和儿童教育观念的回归。这种回归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儿童天性真、善、美的回归也是成人的向往;质朴、鲜活、自然和成长的儿童文化回归,可避免儿童被成人异化、麻木;以儿童自然快乐成长为取向的儿童教育观念的回归,有利于提高儿童自我成长的能力、尊重其自然生长。深入探析宫崎骏的儿童回归观,对广大家长和幼教工作者正确对待儿童的生长和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当下儿童观的偏差表现在将儿童人为"物化"、轻视儿童的主体性以及用"同质化"的模式要求儿童等方面。我们应从正视儿童期的特殊性、凸显儿童的主体性、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培养儿童独立的人格等方面着力,回归本真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14.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纪录片《幼儿园》反映出在幼儿园教育中,"听话的儿童"才是好儿童、儿童是知识的容器、儿童是幼稚无知的等不科学的儿童观还普遍存在,可见尊重儿童天性的儿童观需要回归。而拯救与回归的起点就是充分了解儿童,蹲下身子耐心倾听儿童,而不是想当然的以自身固有的观念去看待儿童。  相似文献   

15.
儿童学习观是儿童观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然而,由于人们对"儿童"、"发展"及"幸福"等持有不同的观点,便衍生出了有关"学习"的不同观念。这些学习观各具认识论基础,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人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学习即占有",它是人们在现代功利社会背景下,依据"成人-儿童"二元比较的他者思维框架,建构的以"匮乏"为基点、以"功利幸福"为目的、以"占有"为手段、以"效率"为标准的儿童学习观。这一学习观由于其特定的观念基础和价值追求,而使得其表现出根本的自身缺陷性。其实,超越二元比较的理解框架,直面儿童本身,儿童实际上并不是一类本质先定的匮乏性存在,而是拥有丰富发展潜能的生成着的人。"学习即生成",即是儿童内在的生命潜能在与环境的开放性相遇中生长变化的过程,儿童生命的内在规定性构成儿童生成性学习实现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费晓蕾 《生活教育》2008,(10):47-48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实质上是一个确立正确儿童观的问题.这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包括他的课程思想和课程理论)有某种相通之处。陶行知的儿童观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结合陶行知的儿童观进行了一些尝试.希望与广大老师探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7.
儿童有着内在精确的成长时间表,其生命的成长过程是儿童按照自己特有的节奏和张力所展开的绵延创造过程。教育的时间只有与儿童生命成长的内在时间相一致,教育才能发挥对儿童生命成长的作用。然而,在崇尚科学与理性的现代社会,教育陷入了对"科学的时间"迷恋中,这导致了现代儿童教育因一味追求速度、效率和功利性结果最大化,而遮蔽了儿童生命的价值,阻碍了儿童生命意义的实现。为此,基于对生命"真正的时间"的理解,确立尊重儿童生命"真正的时间"的教育时间观成为了现代儿童教育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8.
儿童有着内在精确的时间表,其生命是按照自己特有的节奏和张力绵延的,教育的时间只有与儿童生命内在的时间相一致,才能发挥对儿童生长的作用.然而,在崇尚科学与理性的现代社会,教育陷入了对"科学的时间"的迷恋之中,这导致了现代教育因一味追求速度、效率和功利性结果的最大化而遮蔽了儿童生命的价值,阻碍了儿童生命意义的实现.为此,基于对生命"真正的时间"的理解,确立尊重儿童生命的生长性教育时间观成为现代儿童教育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9.
杜威的儿童经验观是其教育理论中举足轻重的部分。文章以杜威的"儿童与课程"一文为基础,结合现当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现状,解读了杜威儿童与课程中儿童经验观的统一性、变化性和预示作用,并联系现实,阐述了基础教育改革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儿童观的社会史——近代英国的共同体·家庭·儿童》以Ph.阿里耶斯所开拓的方法,较全面的展现了现代化过程中儿童观变化历史过程的一个典型。本文以与书作者北本正章教授的网上对话形式,从"新历史学"、阿里耶斯的方法、儿童观社会史的目的等角度,探讨构架儿童观社会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