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永 《宜春学院学报》2003,25(3):122-124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本文试从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开始,分析了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几个误区,即重视师生交往的工具性价值,忽视目的性价值;“藐视”学生主体性;“严”“爱”脱节,师生关系恶化。从而提出在学习活动、班级日常活动、常规管理工作等方面突出学生主体性;加上教师自身主体性的发挥,才能合理地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人际关系和师生关系是主客体关系还是主体间关系是自为的,不是自在的。如果重视人与物的形式联系而不是本质联系,就会以形式逻辑认识问题,把认识和实践的指向性作为标准划分主客体,笼统地把作为对象的人与物都当作客体。如果重视人与人的本质联系及其与物的本质区别,则会以哲学思维思考问题,把思想作为划分主客体的标准,把作为认识和实践者的人和作为认识和实践对象的人都看作是主体。师生主体间关系中的主体性与师生主客体关系中的主体性有本质区别。师生主客体关系中的师生关系是非平等的,师生主体间关系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师生主客体关系中的主体性是追求价值者的主体性,目的是单向的,师生主体间关系中的主体性不仅是追求价值者的主体性,也是价值追求对象的主体性,目的是双向的。师生主客体关系的主体性的形成过程、方式和结果是单项和强制的,师生主体间关系的主体性的形成过程、方式和结果是双向、交往和理解的。师生主客体关系中的主体性形成遵循的是天人对立和主客体对立的规律,师生主体间关系中的主体性的形成遵循的是天人和谐或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规律。因此,在师生主体间关系中建构学生主体性的原则也不同于在师生主客体关系中建构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建构师生主体间关系应该遵循自我确认、指导学习、研究性教学、人文关怀、独特共在和全面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本科教育中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在教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科教育中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正确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通识教育符合国际潮流和现代科学发展的要求,正在大力推行,但它与专业教育并不是对立的,应当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二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当克服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的障碍,真正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免试、就近入学背景下,固定班级教学难以观照学生在体力、智力、心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分层走班教学把同一年级的学生,按个体学科差异分层,并施以相应的教育。其目的是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分层走班教学克服了传统班级授课制整齐划一的弊端,为因材施教做了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分层教学 分类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教育者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发展个性等目标结合起来。“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精髓是因材施教的思想,旨在突破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局限,以更加灵活的方式,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认识差异。研究差异,以差异教育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主体间性是当代哲学一个重要的范畴,可以为师生关系的认识提供新的视角。反思当下教育界关于师生关系的认识,存在着“主客二元对立”的误区。从主体间哲学的视角看,师生关系的本真是主体间关系,主体间关系的建构要求实现从对象化活动向交往活动的转变。师生主体间交往具有平等性、双向主体性、相互合作性和精神情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个班级的生机和活力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班主任与全体学生之间关系的融洽及师生的共同努力。而师生关系的对立、同学间的摩擦,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对立情绪,是班级管理的大忌。师生的这种对立情绪,既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设法避免和化解师生对立情绪就是非常关键的了。   对学生中的对立情绪首先应分析原因,只有了解了对立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其实大多数学生是打心里想与班主任和睦相处的,之所以产生对立情绪,主要是由于彼此缺少沟通和理解。对立情绪…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新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体间性是当代哲学一个重要的范畴,可以为师生关系的认识提供新的视角.反思当下教育界关于师生关系的认识,存在着"主客二元对立"的误区.从主体间哲学的视角看,师生关系的本真是主体间关系,主体间关系的建构要求实现从对象化活动向交往活动的转变.师生主体间交往具有平等性、双向主体性、相互合作性和精神情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面对网络时代的教室、教师和学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网络时代,传统的教室即班级授课制和师生关系都将面临挑战。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越来越突显出来,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组织形式非常必要;而随着教师权威地位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将让位于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师生关系需要重新定位。在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和学生角色转变过程中还有许多重要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是一种社会人际关系,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人际交往来实现在新时期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师生关系,树立社会主义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必须做到: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②加强师生之的交往;③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④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教师威信。  相似文献   

11.
班级授课制在一定程度上与因材施教相冲突。而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不仅较多地采用班级授课制,而且在许多地区还存在大班或超大班现象。这种教学形式是以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为代价的。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个性、认识水平、道德取向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正视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需求。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潜能,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从而激发起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取向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需要我们探索一种以集体教学为基础的教学形式多样化,将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结合,因材施教。从而为层次不一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其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环境,这种教学方法即为分层次教学。  相似文献   

12.
主体间性理论克服了二元对立的主客体关系,强调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交互作用,是主体性研究的深化,已经成为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尊重、协商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突出强调了区别于传统“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的教师主体地位,认为民主型教师、反思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应该是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下所有教师追求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不和谐师生关系的表现 1.压制——抗拒型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师道尊严”。强凋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被动载体,否认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这样的压制下.件往就形成逆反心理,对教师的教育采取抗拒的姿态。学生对教师。不是“信其道”,也不会“亲其师”,师生往往是对立的,关系是冰冷、僵硬的。从知识传递的角度看,这样的师生关系和学生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一点:“命令”可以指挥别人的行动,但不能指挥别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关系到弘扬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教育观念必须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教育方法个性化、班级管理全员化,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
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师生关系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教育界关于师生关系的认识局限于主体性框架中,无法走出"主客体二元对立"的误区.作为现代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主体间性教育提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两者构成了"主体一主体"或"主体-中介-主体"模式,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对传统师生关系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6.
学分制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制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权,使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为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分制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增长和个性的发展,因此要引导学生摆正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学分制打破了以班级授课的教学模式,因此要拓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通过课堂来达到教育的目的,通过服务和咨询以及网络的途径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现代网络教育突破了传统的教室概念,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作用,突破了传统的班级形式,突破了传统的学生与课程表“多对一”关系以及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从而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不但使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得到了更进一步发挥,而且也使其原有的局限性得到了合理的弥补。  相似文献   

18.
面对整体基础较差的班级,面对对英语失去信心和兴趣的学生,该采用什么方法是我们初中教师应认真思考与探索的。笔者认为应从:1.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激发兴趣;2.改进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体;3.多角度、多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等几方面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一"、班级授课制"模式下,多层次递进式阅读势在必行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主要是经济高效,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鉴此,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至关重要。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  相似文献   

20.
目前小学基本是按年龄分班,把相同年龄的学生编在同一个班级里实施统一教学,这种分班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往往容易忽视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也难以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在这种班级授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