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口语交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然而,现阶段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认识不到位、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学评价不到位等。这些不利于口语交际教学效果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就如何改善这一局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正>一、利用教材,上好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途径是课堂,训练的主要素材来源于教材。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口语交际训练资源,教师应该明确把握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扎实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乐说,逐步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说";营造民主平等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敢说";教给基本的交际方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有六个,涉及听话、说话、口语交际三个方面,还包括听说的内容与形式、交际方式与要求,同时对听说、交际的情感与态度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能认真听,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等,意在让学生初步学会倾听、讲述、交流。这一学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主要体现了口语交际起始阶段的基础性,听说、交际训练内容的综合性及目标指向的多维性。教师该如何紧扣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要求,巧妙引入生活,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产生口语交际的欲望,从而扎实地打好倾听、表达、应对的基础呢?  相似文献   

4.
《商量》是一篇口语交际课。教学这篇口语交际课,要根据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充分尊重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实际,联系生活创设交际语境,让学生学会与人商量,能通过语气和语词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努力做到语言和行为得体,从而提高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和内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依据各学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和学生口语水平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口语交际类型,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口语交际活动的类型口语交际的训练形式很多,划分角度各异。从语言表达角度分,有质疑、求助,采访、答问,评价、介绍,  相似文献   

6.
吴奇燕 《文教资料》2013,(8):52-53,62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养。第一学段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起始点,在教学策略上要紧扣交际内容,提供口语话题,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口语兴趣,提供交际案例,强化口语训练,营造交际氛围,鼓励口语表达,重视交际评价,提高口语水平,设计交际活动,培养口语能力。教师要准确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特性,培养学生的交际技能,帮助学生养成主动与人交往的习惯,使口语交际教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口语交际能力是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必备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重任。低年级语文教学,作为小学生迈向语文世界的启蒙学段,我们教师更应注重口语交际教学,奠定孩子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统编教材注重口语交际教学。以第一学段口语交际为例,浅析教材特点,以便提升口语交际教学实效,为助力学生"口若悬河"奠定基础。具体特点为在话题上,向生活化"转变";在目标上,向梯度化"转变";在素养上,向习惯化"转变"。  相似文献   

9.
口语交际是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杜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要。《语课程标准》也明确地将“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确定为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语素质的小学语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低年级抓起,并把口语交际训练真正落到实处,针对《语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1~2年级)的阶段目标及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从以下两方面抓好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相似文献   

10.
《打电话》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的第三课。教学本课,要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儿童需求,着眼学生整体发展,注重口语交际生活化,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合作、互动评价等环节,让学生学会倾听、懂得礼貌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一项基本能力。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努力体现其双向互动的特点,精心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并把口语交际教学融入生活,使学生学会沟通、学会交往。  相似文献   

12.
口语交际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对儿童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对儿童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要明确规范口语交际的特点,并据此按低、中、高三个学段各有侧重地安排训练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3.
教师应该从第一学段(1~2年级)抓起,准确把握课堂,拓宽口语交际的机会,课堂内外相结合,针对讲普通话、听讲话等六个方面进行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第一学段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推出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针对第一学段(小学1~2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明确而具有发展性的目标。这一阶段目标的提出.把低年级口语交际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开展行之有效的口语教学提供了目标依据和指导方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口语交际作为语教学中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内容,是语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虽然新课标已经分学段制定了具体的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但是在语教学中,口语交际并不为师生所重视。这种情况固然与语教学重读写、轻听说的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16.
口语交际作为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流方式,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要明确当前低学段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厘清教材的编排意图、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深入挖掘教材的价值、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方式,进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交际能力,落实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学,能提升口语交际的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石莹 《广东教育》2003,(3):34-34
小学三年级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倾听、请教和商讨的要求在学段目标中提出,既是新的要求,也是学生口语和交际能力发展之所需。因此,在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一、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让学生乐于交际。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可以打破平时上课的常规,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座位,使他们与愿意交谈的同伴在一起。也可以设计一些便于学生交谈讲述的人物,如教师以“小八哥”、“红花姐姐”等身份出现,既减轻…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应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加强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让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能做一个“会说话”的人。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口语交际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中用“口语交际”代替“听说教学”,标志着我国语文界对传统听说教学认识的深化,“交际”才是“听说”的最终目的,为了交际而进行的听说活动与传统教学中的听说活动是不完全相同的,听说教学应该突出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理念的转变并没有带来口语教学的真正变化,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口语交际的现象依然存在。制约口语交际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主要因素有:第一,评价制度的改革滞后,高考不考口语交际,教师在教学中就不重视;第二,教材内容的缺失使教师的教学失去了实现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载体(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只有一个专题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第三,口语交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国家行为,口语交际教材的编写也非一般教师力所能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  相似文献   

20.
如将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分成“启蒙——入门——发展”三个阶段,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教学无疑是启蒙阶段。启蒙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重在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口语交际兴趣,打好倾听、表达、应对的基础。时下,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蜻蜒点水式、天马行空式、自由放牧式、依葫芦画瓢式的教学时有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