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课程文化观与网络课程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末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社会思潮,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借助于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来审视教育的种种问题。文章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探析,对网络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体,脱胎于后工业社会,逐步成长为当代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这种思潮触动了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它保留了现代社会的积极因子,剔除了现代社会的消极成分,勾划出一个充满创新精神,充满仁爱的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图式。身居现代社会的同仁们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无不倍感强烈,笔者也算其中一员。对后现代主义给教育带来的变更,以及现代教育对此所作出的回应,我想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感受。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和精神异化的观念反映,是西方青年和知识分子针对西方现代化及其片面性对人的全面发展造成的挤压和扭曲而做出的一种理论反抗。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某些合理因素对高校师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后现代主义相对主义的价值观、虚无主义的道德观、个人主义的人生观对高校师生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要通过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道德观教育、人生观教育等方式,化解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高校师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后现代主义思潮正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文化思潮.本文在简要介绍后现代主义思潮和当前教育技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从技术哲学视角对后现代主义与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对西方社会及全世界极具影响力的一种思潮,本文通过分析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反映,重新审视在教育目的、课程观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是指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社会思潮,这种思潮全方位的批判了过去的思想,对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从音乐和哲学两个角度出发,分析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波及全世界的泛文化思潮。是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诸多矛盾和冲突的反映,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产物。后现代主义鲜明地表现出了典型的反基础、反本质、反理性的理论特征。对后现代主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准确地把握它对当代中国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将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体 ,脱胎于后工业社会 ,逐步成长为当代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这种思潮触动了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 ,它保留了现代社会的积极因子 ,剔除了现代社会的消极成分 ,勾划出一个充满创新精神 ,充满仁爱的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图式。身居现代社会的同仁们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无不倍感强烈 ,笔者也算其中一员。对后现代主义给教育带来的变更 ,以及现代教育对此所作出的回应 ,我想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感受。一、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主张创造性是后现代主义的首要特点。后现代主义把创造性视…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当代世界性的文化思潮早已来临,它不仅已经越来越引进西方和东方各国学者的关注,而且中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对其在中国当代文化上的影响作出恰当分析。本文认为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更多地应当从“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本身去理解和把握,不要附加给很多评论者的主观意志。实际上,“后现代性的悖论”就生动地写照了后现代主义的本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消解现代性的渴望、一种现代社会自身悖论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兴起的社会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作为对现代化和现代性的批判与否定而兴起的。在实现工业文明和现代化过程中,现代主义走向了极端,走向了它的反面:理性变成了纯粹的工具理性或科技理性,人道和人权服从于工具理性,人成了工具理性的奴隶,因而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源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后现代主义思潮成为影响全世界广泛的文化思潮,教育技术领域也不能免。本文介绍了后现代主义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国外后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就,并提出网络教育是后现代主义教育技术的主要战场和突破口,以求呼唤一种积极的后现代教育技术。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哲学50年代在法国思想界传播,后传到美国。60、70年代成为欧美国家的流行思潮,80年代成为世界性的文化景观。后现代主义哲学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形态,是对后工业社会的反映以及对二次世界大战和新技术革命反思的结果。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产生与流行,深深地植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科技之中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崛起于西方社会的五六十年代,作为一种影响深远、涉及面较广的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一切主要方面进行了批判和解构,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后现代主义那里,现代性的基础是理性主义,为此,他们高举非理性主义旗帜向理性发出了诘难和挑战。章从后现代主义思潮入手,阐述了后现代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及其立场和主张。同时,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视野中非理性主义所持观点的简要评价,探讨非理性主义价值观对我国现时代所产生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化思潮,其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对西方社会乃至全球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后现代思潮也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教育理论的重构与教育实践的运行。其中,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师观的批判和超越,崇尚差异性,提倡多元化,强调对话,为我们重构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与音乐人类学在21世纪学术讨论中产生了特殊意义,它表现为人类社会一种新的、发展了的世界观和生活观.后现代主义作为今天最为前卫的文化思潮,对音乐人类学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音乐人类学进行着深度意识的消解.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近代西方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思潮,其基本特征是反理性主义,反对中心主义,主张多元论,推崇平等对话。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对我国当代青年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一系列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后期在西方社会掀起了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它强烈地冲击着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产生了后现代主义师生舰,后现代主义师生观是对现代主义师生观的反思与超越,它倡导交往与对话。反思与理解。鼓励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全方位的交互式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曲萌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颇为流行并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社会思潮,它涉及多种领域,如哲学、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社会学、心理学等等,作为总的思想倾向,主要表现为一种哲学思潮。从根本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行将到来的"后工业社会"的一...  相似文献   

19.
黄林 《教育探索》2009,(6):102-103
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反理性主义、反基础主义与反中心主义的理论品性。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个人品德建设的影响是双重的。若消除后现代主义对个人品德建设的不利影响,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二可借鉴后现代主义的有益成果,三要鼓励个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与继承,是在批判和教育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化思潮。但是,有的学标榜自己是后现代主义,但其他人不承认;有的学从来没说自己是后现代主义,但后人却把他捧为后现代主义的大师。可见后现代主义概念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