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总结了前人研究省略的成果基础上,从语境的角度研究汉语言语中的省略问题提出了语境是省略的根本原因。并据此,将汉语中的省略分有大语境省略、小语境省略,从而使汉语中一些难以解释的省略现象得以解释。本文将虚词省略纳入小语境省略中,将大语境省略分有3小类,暗示性省略、顺接性省略、欲言又止的省略。  相似文献   

2.
省略精讲     
为了避免重复,突出关键词语,并使上下文紧密连接,在句子中有时就省去了一个或几个句子成分。这种语法手段就称为省略。省略是重要的修辞原则,因此,只要不损害语法结构,不产生歧义,能省略的就应省略。高考中对于省略的考查常体现在复合句的省略、动词不定式的省略以及交际用语一些习惯性的省略中。一、省略的目的省略多见于非正式的文体,尤其在对话中,省略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英语中的省略一般说来有三个目的:1.避免重复,减少累赘。省略的主要目的是避免重复,去掉不必要的累赘和繁琐。  相似文献   

3.
如何理解英语中的省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省略的五大原则介绍省略与替代的区分 ,阐述省略的可恢复性 ;从而解释省略的存在范围。在此基础上以各词性省略为例具体分析省略这一语法现象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句子中,省略可分为依赖上下文省略和不依赖上下文省略两种。前者省略的部分可在句子中找到,但后者可能找不到。一、简单句中的省略1.依赖上下文的省略,在对话中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5.
省略是重要的语篇衔接手段之一。在英汉语中虽然省略现象非常普遍,但是英汉省略的差异,使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英语省略手段,从而使他们的书面英语表达很不地道。本文对英汉在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分句性省略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了在英语写作中正确而恰当地运用省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集宁师专学报》2016,(6):77-80
针对日语主语省略极为普遍的现象,首先归纳总结了日语主语省略的特点,然后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日语主语省略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借助上下文、场景、文体的日语主语省略符合最大关联原则,借助日语自身特点的主语省略符合最佳关联原则;运用关联理论能够为日语主语省略做出合理的解释,有助于理解日语主语省略,对日语主语省略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经常阅读文言文会有一个明显的感觉:语句简洁明了。探讨其方法,可归结为各种各样的省略,包括谓语的省略。通常,人们认为谓语是不能省略的,谓语省略往往导致语句不通顺。但是文言文谓语的省略是有条件的。大致有三种情况:①描写句经常省略谓语。②为了行文结构整齐而省略谓语。③根据前后句的动词省略谓语。此外尚有目的不明确的谓语省略,留待今后研讨。  相似文献   

8.
张晓华 《考试周刊》2009,(26):216-217
主语大量省略是日汉两种语言的共同特点之一。主语省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对话省略、承前省略、蒙后省略、自叙省略等。本文拟就日汉主语蒙后省略做些初步的比较与探讨。所谓主语蒙后省略,是指主语在后面出现,前面却省去不说。日汉主语蒙后省略尽管在分类上大同小异,但在表现形式及具体应用方面存在很多差异。日语发达的助词体系以及日汉复句组合的方式不同导致了日汉主语省略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往有关省略结构的研究较少关注语序这一要素,本文通过英汉日动词省略和谓语省略对比研究发现,英汉日在省略结构上的差异与语序密切相关。由于语序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句法结构上的差异,并由此产生了两种省略类型——顺向省略和逆向省略。在区分认知机制和句法机制的前提下,就日语而言,虽然顺向省略符合认知机制,但当句法条件满足时,其省略结构会由顺向省略转向逆向省略。在跨语言验证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语序是跨语言省略研究的重要因素,是省略的句法语义限制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日语的一大特点就是省略现象。本文从日本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日语省略的表现形式,主要省略形式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授受关系中的省略和敬语中的省略。由于日本的岛国环境、历史影响、强烈的集团意识以及崇尚"言わぬが花"(沉默是金)等的独特美意识,才形成这样独具特色的日语省略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人存在着本体和客体思维方式的差异,这导致了译者在英汉互译过程中通常会省略一些词语,如一些人称代词的省略,被动句中“被”字的省略以及一些动词的省略。本文旨在从人称代词的省略、被动句中“被”字的省略以及动词省略三方面出发,结合具体的例子阐释本体、客体思维方式与英汉互译中的省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翻译的目的出发,从省略成分的角度,特别是省略主语、省略谓语或谓语的一部分以及省略宾语对英汉的省略现象的异同进行对比及翻译。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中省略的现象很普遍,一般多为主语、谓语以及介词宾语的省略。通常人们认为谓语不宜省略,否则容易导致语意不明确。但是在一定条件下,谓语动词的省略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谓语动词的省略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1)描写句经常省略谓语。(2)为了句式整齐而省略谓语。(3)根据前后句的动词省略谓语。(4)在对话中省略谓语。此外尚有原因不明确的省略谓语动词的情况,还有待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4.
英汉语动词性省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省略着手,着重分析了语篇中英语和汉语动词性省略的异同: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实义动词省略和操作词省略,但英语的实义动词省略比汉语多;汉语的动词性省略多出现在对话中,并论述了比较英汉语篇中动词性省略的异同在教学中和翻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省略是英汉语中一种普遍的言语现象 ,在语用上 ,英汉言辞内语境下的非规约性省略表现在 :1 承前省略 ;2 承后省略 ;3 逻辑省略。英汉省略的差异背后有着一定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句子成分的省略,除主语省略、宾语省略、介宾词组的宾语省略、介词“于”的省略和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的省略以及对话申的人称省略等六种外,还有几种特殊省略形式亦属常见。一、定语和定语中心词的省略现代汉语里的定语和定语的中心词,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是,古代汉语里的定语和定语的中心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常常是可以省略的。 1、定语的省略在古代汉语里,人称代词作定语时,常常可以省略。例如: (1)而( )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相似文献   

17.
欧阳美 《考试周刊》2012,(10):79-81
省略是一种自然语言现象。动词短语省略近年来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该省略现象以多种形式存在于英语并列句中。动词短语的省略有两种条件限制,即句法省略和语义省略。由于句法限制不能完全允准动词短语的省略,在语义限制的基础上论证了省略的动词短语实质上一个动词的代形式。  相似文献   

18.
省略作为语言中重要的语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尤其在口语交际中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人们经常省略一些语言信息,用简单而精练的表达传递信息。韩国语也和其它的语言相同,省略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从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助词的省略等三个方面来初步探析了韩国语口语中常见的省略现象。  相似文献   

19.
同声传译中的省略是指在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下意识地概括或者省去源语中不必要的信息,以保证同声传译的达意与流畅。同声传译中省略的类型主要包含以下几种:语言差别的省略,因起始误译而导致的省略,因前后文内容同义而发生的省略,因精力分配不合理而导致的省略,以及因理解失误而导致的省略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中汉译英成绩偏低的问题,通过分析英语省略的类型,即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分句性省略,在翻译中采用补充省略部分的技巧,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