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科学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一个人有了自信,就会克服一切困难,从而战胜困难。如果孩子有了自信,就会对生活、学习充满信心,实现自己的理想。教师有了自信,就会教好书,育好人。父母有了自信,就会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为孩子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就会成为孩子的榜样和老师。  相似文献   

2.
“勤奋感”是因自己勤奋努力而获得的成就感,能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中更加乐观自信,更能有所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树立学习榜样,明确勤奋目标,加强其积极的情绪体验,消解其负面情绪,用智慧帮助孩子增强勤奋感,使其成为勤奋向上、自信阳光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杨立行 《家长》2013,(1):34-35
美国职业橄榄球联会前主席杜根曾指出:“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后来,杜根主席的这一观点被后人归纳为“杜根定律”,也就是说,信心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只要拥有自信,最终便能获得成功。 自信心是孩子成才与成功的前提条件,自信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对所处的环境也更有安全感。而一个缺乏自信、充满自卑的孩子,在生活或学习中稍微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发生问题。有些时候,父母的不当教育方法,很容易让孩子的自信受到严重打击。  相似文献   

4.
薛巧 《山东教育》2009,(4):30-31
心理健康对幼儿期的孩子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幼儿期的孩子如果拥有了健康的心理特性,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将会充满自信地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挫折。所谓自信,是使人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同时,形成自信、乐观等为基调的心理品质是心理健康发展的核心。那么,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让每个孩子都充满自信呢?  相似文献   

5.
低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小学,开始严格正规的学习生活,这是他们生活中的一次重要起步,如何让他们勇敢自信地迈步向前,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呢?我认为挽着孩子走好这一步,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使孩子的心理更健康,非常重要。一、从身边事做起,倡导“心灵基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英雄榜样教育、为人民服务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线。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似乎只注重这样高格调的教育,轻视了最底层的“心灵基础层”教育。并且要爱身边的人,最起码要爱自己、爱同学、爱教师、爱父母,并且要把“爱自己”放在首位,要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恰当…  相似文献   

6.
有的父母喜欢埋怨自己的孩子,责怪声不断,总之一句话:“这孩子不行!”孩子经常受到批评后就会失去自信,对自己感到失望,有的孩子就会靠攻击他人才能体会到自己是一个强者,来抚平自己的失望情绪,摆脱“我不行”的念头。因为自己的自信在父母的指责下已经丧失殆尽,所以害怕面对自己的人生。这样的孩子看见他人获得成功便会乏味地说:“那种事真没有意思!”这样的孩子如果在情绪上还没有成熟,就常常会和自卑的人混迹,一起指责他人。他们更强烈地希望拥有能同病相怜的伙伴。有的孩子则相反,不会去指责他人,但情绪更低落,内心里充…  相似文献   

7.
刘建国 《青年教师》2006,(10):29-30
一、培养孩子要有自信心 “自信”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它是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格的核心,是做人的重要基础。只有自信的人才会百折不挠地去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才会有幸福的人生、6—12岁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形成自信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对孩子多鼓励,少贬低;多表扬,少批评,更不能用言语讽刺、挖苦、打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就要时时刻刻为孩子的成长着想。现在不少学校取消了“三好学生”的评选,而是根据学生的特长设置奖项,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期结束时,都能得到一张荣誉证书,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从小都能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我最棒”。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对幼儿期的孩子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幼儿期的孩子如果拥有了健康的心理特性,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将会充满自信地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挫折。所谓自信,是使人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同时,形成自信、乐观  相似文献   

9.
范丰梅 《家长》2013,(11):31-32
作为父母,大都了解“自信”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于是常常害怕自己的孩子不够自信,便给予无休止的鼓励和夸奖。可纵观身边的孩子们,我发现对自己不自信的孩子很少,相反,大多数孩子并不是缺乏自信,而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正确的判断,盲目自信,甚至于自负。  相似文献   

10.
让每个孩子都拥有自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人类发展的内在动力。哲人说:“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愿望和理想的动力。让孩子拥有自信取得成功,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1.
观点一:要让孩子快乐,就要给孩子心灵松绑。对于孩子来说,自由的才是快乐的。有些家长认为给孩子吃好穿好玩好,事事包办,样样满足,孩子应该感到快乐幸福,其实并非如此。过多的限制会使孩子感到压抑,使孩子处在沮丧、焦虑、害怕受惩罚的消极情绪状态之中。观点二:让孩子快乐,就应给他“放权”。快乐和一个人的自信分不开,而自信取决于成人给予孩子的权利和孩子由此感受到的自身能力。让孩子在“我自己能够决定”和“我自己能够做到”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观点三:适度满足的孩子最快乐。快乐是一种感受满足的体验,而这种满足感是以“感受缺失…  相似文献   

12.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了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了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里……”在我工作的几年中,从课堂上单一地评价“很好”“你真棒”到现在的灵活多样的及时评价,从阶段性的评价到现在的点评式评价,  相似文献   

13.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自信不是天生的,它要靠后天的培养。每个孩子内心都存在着自信的倾向,把这种倾向作为一种资源开发出来就是自信心的培养。培养的途径是实践,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一、要相信孩子能行。家长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自卑,在自暴自弃中沉沦、失败。如果采取信任态度,相信孩子能行,那么就会在“我能行”、“我最棒”的自信心态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习作要求]3月5日是学习雷锋日。这一天,你一定有特别难忘的经历!你想不想把自己的经历写得更具体、更形象呢?那就赶快拿出你的自信,亮出你的“绝活”,只要你认为“我可以”,你就一定能成功!有人说,写作文要先有材料,要先“丰富”生活,“创造”机会。可现在的孩子每天生活两点一线,枯燥乏味,他们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更谈不上具体形象了。对此,我们首先要引导孩[金指点拨]子热爱生活,做主动感悟生活的“有心人”。让孩子写亲身经历的事时,要鼓励孩子说真话,说自己要说的话,说自己想说的话。其次,不能让孩子的习作失去童心和童趣。对孩子的…  相似文献   

15.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不错,但是,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现都优异的“好孩子”,过度的夸奖和赏识仍有可能带来以下不良的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人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地受到父母那种表面上的夸奖。过分“赏识”你的孩子,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结果会害了孩子。  相似文献   

16.
朱党龄  张敏 《湖南教育》2004,(16):42-42
“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叶茂盛,开花结果。”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因此,掌握必要的家庭育人方法,备好家庭教育的金钥匙很有必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从小开始。要让孩子学会自理,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生活上,做到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用过的东西归还原位,自己说过的话或答应了别人的事要重信守义。让孩子参与家庭管理,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应承担一份责任。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帮助孩子树立自信。经常鼓励孩子参加各种表演、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7.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2岁左右正是孩子“第一反抗期”形成的阶段。由于身体的发育和动作的发展,孩子探索周围世界的范围在逐渐扩大,他开始意识到“我”的存在,开始尝试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同时,他发现能用说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求和愿望,这些能力的增长给了孩子极大的自信。于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再把自己看成是大人的附属品,不愿听从家长的要求,急于表现自己“我长大了,我能行”。2岁的孩子开始喜欢对爸爸妈妈说“不”,他会经常做一些家长不让他做的事情。伴随着行为上的异常,孩子的情绪也常常走极端,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暴躁,尤其喜…  相似文献   

18.
我的孩子叫路颖聪,去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回想孩子从胆小到变得自信、活泼大方的经历,使我认识到,作为父母,首要的是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走上自信、自立、自强之路。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作为父母要从赏识的角度对待孩子。所谓“赏识”,就是用欣赏、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孩子,坚信孩子是优秀的,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宽容孩子的不足,帮助和鼓励孩子不断进步。父母的赏识会让孩子增加自信,这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在父母的赏识下,北京一个低能儿登上了世  相似文献   

19.
刘蓉 《广东教育》2006,(11):33-34
自信是一种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营养素”。培养孩子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总是不如别人,成就愿望较低,就会消极被动,实际能完成的事情也会半途而废;而那些做事充满自信的人,才是将来最有可能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贡献的人才。正是因为自信,才能使他们的个性、才能、智慧,最大潜力发挥出来。在现实中,有时人们对自信心的理解会产生偏差。有的人可能会说,现在的孩子有绝对的自信,不管遇到什么事总认为:“我表现最好,我该得第…  相似文献   

20.
自信心是人生前进的动力,是孩子不断进步、激发潜能的力量源泉,是建立完美人格的基础。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是构成其自信的要素,在日常活动中教师不难发现:自信的孩子能够初步评价自己的能力,面对新的任务不胆怯,主动参加;遇到困难不畏缩,尝试去解决。而过分自信或自卑的孩子则对自己的能力和客观困难不能正确地评估,在行为上常表现为自满、骄傲、粗心大意或遇事畏缩不前,遇难而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