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三复读生普遍存在较大的考试压力,焦虑程度较高.辅导老师在有限的咨询时间中,利用游戏的方法引导来访者自我对话,整合内在力量,较好地缓解了焦虑.  相似文献   

2.
来访者是高二学生,主要症状是抑郁、焦虑、学习压力大、对康复失望、觉得生活没意思、自杀未遂、常想自杀。咨询师运用叙事疗法,引导来访者找到自己面对危机的力量与资源。多方联动进行危机干预,效果显著,来访者构建了偏好的自我认同,状态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3.
叙事疗法和沙盘游戏的理论有共通之处——相信来访者内在的力量。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将叙事疗法的理念、技术与沙盘游戏体验性、可视化、生动的意向相结合,有利于贴近中学生的特点开展咨询工作。在具体操作中,通过外化技术,将人和问题分开,使来访者相信自己就是自己的问题的专家和主人。  相似文献   

4.
一名高二年级女生因童年早期经历汶川地震与亲人离世,十年之间仍会出现怕黑、感觉房屋晃动、思维插入、闪回、惊恐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针对这种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个案,辅导老师提供了共情、抱持的咨询关系,让来访者释放内心的情绪,并采用稳定化技术及资源取向,稳定情绪,挖掘来访者内在、外在资源,让来访者看到希望,激活内在力量。  相似文献   

5.
求助者因不满意自我体貌形象而产生烦恼、焦虑情绪导致无法学习而前来求助,咨询师在了解了求助者基本情况之后,结合所收集到的求助者临床资料和心理测验结果,诊断求助者的问题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用真诚、共情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发掘自己的力量。然后,主要采用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式,帮助求助者放松训练,缓解消极情绪。经过咨询,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帮助求助者发展起自我修复的能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课业负担的根源分析,指出权威主义和生存恐惧产生的学业负担靠作业数量的减少无法真正得到解决,唯有用积极的个人品质,即美德相伴的积极情绪来取代与课业相伴的恐惧和焦虑,从而对学习产生内在动机和沉浸体验,才有可能减轻学生沉重的压力。文章阐述了美德减负的促成条件和美德的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相关理论对一高职女教师的焦虑情绪进行心理分析与行为治疗,其过程包括来访者的一般资料的搜集、评估与诊断、咨询目标与方案的制定,咨询过程与效果的评估。在求助者的积极配合下,最终达到心理咨询的目标。咨询后,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有了缓解。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风格的叙事心理治疗要求咨询师用提问去解构来访者原来的问题,发现其闪光点,寻找自我独特性,看到自我内在力量,发展新的人生故事。现在不少儿童或者青少年喜欢网络游戏,很多家长对其不能接受,不是因为游戏本身,而是担心孩子自控失调,澄清这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案例介绍小强马上就要上四年级了,他的妈妈最近很焦虑。因为暑期刚开始,舅舅买了个平板电脑给小强当生日礼物。  相似文献   

9.
付有敬 《教师》2013,(16):16-16
恐惧和焦虑是情绪心理学研究的范畴。笔者从诱发恐惧的文化线索、焦虑的产生原因等方面的理论出发,讨论了其对初中生语言学习所产生的重大心理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降低学生恐惧和焦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来访者是一名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因被父母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又达不到这些期望而引发焦虑,并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中。咨询师通过认真倾听来访者的话语,和来访者充分共情,同时综合运用以"来访者中心疗法"、"认知领悟疗法"、"家庭疗法"为主的心理治疗方法,使来访者逐步转变错误认知,减轻了焦虑症状。咨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被称为“恐怖小说大王”的李西闽的小说中常常充斥着焦虑与恐惧。他的小说根植于本土传统,从人性出发,写出了现代人对生活的焦虑感和恐惧感,深入剖析了人的精神世界。以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为参照,李西闽恐怖小说中“焦虑的梦”直接源于童年经验,而这种焦虑与恐惧是中国社会当下信仰缺失与鬼文化影响的延续,其小说中无法消除的恐惧感正是恐怖小说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来访者在与舍友的相处中,因对对方的言行不能认同,四年来一直压抑,内心冲突强烈,并影响到学习生活的效率。也担心和舍友正面冲突,想学习该如何与自己不同的人相处,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一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式,二使来访者意识到其个性中的自我中心、自我内心的规则与标准太强,无法与"异己者"相容是其苦恼的深层背景因素。引导来访者调整认知、换位思考,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经过四次面对面咨询,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预期目标,促使来访者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  相似文献   

13.
恐惧是个体对未知事物不了解,用自己以往生活中的经验分析事物,不能得到合理解释而产生的忧虑、痛苦的感觉。一名高一男生对“黑影”产生了恐惧,深信自身拥有“第六感”,心理教师主要运用个人中心疗法,辅以理性情绪疗法,促进来访者自我概念与经验的整合,帮助来访者降低恐惧,最终使其恢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4.
由于研究生考试临近,一位大四女生产生考前焦虑的心理问题,以致学习效率降低,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好。通过对来访者资料收集,对问题描述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了解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和目前所处的状态,对其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在与来访者进行协商后,确定咨询方案,征得来访者的同意,采用认知心理学的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和放松训练法,经过4次咨询,通过对咨询效果评估,帮助来访者重塑信心,纠正认知上的不合理观念,缓解来访者的焦虑情绪,咨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随着学前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发展速度的加快,青年幼师已经成为当今学前教育的主干力量。青年幼师面临着社会身份转化、人际交往能力不足、所学知识无法灵活运用、事实与想象落差较大等问题,使得青年幼师在入职初期出现了各种入职焦虑的状况,影响了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师自我认同的实现。尝试从青年幼师教学授课恐惧、职业关系处理失当等焦虑表现当中分析造成焦虑的压力源,并从教师自身、幼儿园、社会、国家教育行政机关、高等教育机构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姚俊  张霞 《考试周刊》2012,(51):171-172
本案例是来访者因为恋爱中的趋避冲突而引起的焦虑、失眠等一般性心理问题,其根源是不合理信念和自卑心理。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并辅以放松训练和空椅子技术。经过六次咨询,来访者的焦虑和自卑心理的改善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潮流(叙事心理学、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等)正在当今心理咨询业内带来范式的转换,它将传统的咨询流派对于内在心理力量的因果关系的关注,转移到了对影响人类功能的情境力量的重视上。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因此更多的是一种“创造性的努力”,而不是“正确的努力”。它较少关心克服内在的认知缺陷,而更多地关注心理咨询人员与来访者一起创建新的叙事过程,  相似文献   

18.
箱庭疗法(sandplay therapy),又称沙盘游戏疗法,是在治疗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它特别适合言语能力还未充分发展的儿童或言语能力有障碍的儿童,对于治疗患有自闭症、情感障碍、恐惧与焦虑、学习困难、阅读障碍、语言障碍、遗尿症及受虐待儿童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小北(来访者),女,高一开学一周后想转学,每次去上学都肚子痛、恶心想吐,在学校感到很痛苦。在家,这些症状都会消失。来访者对于现在就读的学校很排斥,恐惧去上学。心理教师运用接纳承诺疗法鼓励来访者接纳自己的惧学想法及不适的感觉,与惧学想法和平共处,充分挖掘来访者的积极资源,引导其朝着自己的价值方向去努力和行动。  相似文献   

20.
性、命理论是孔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是指人的天赋和本能,它既是人类与动物界区别的依据,也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差异的内在因素。命是指人类无法摆脱、无法改变的异己力量,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寿夭、贫富穷达和成败荣辱。性与命既有同,也有异;孔子和孟子性命理论的差异,反映了二者内在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