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党的“八大”前后,周恩来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探索,主要涉及三个基本问题: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立场转变的客观过程与历史趋势;“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右斗争以后,仍然应当实事求是地贯彻落实“双百方针”,只有一小部分是坚持资产阶级立场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仍然属于非无产阶级的劳动阶层。其中,一以贯之的是如何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与政治归属。由于历史原因,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探索总结是个曲折的过程,也反映出“八大”路线的最终中断是难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2.
一九六四年八月间,江西省教育学会曾在庐山举行了一次教育学讨论会。在这个会上,逐章批判了一本翻译出版的《教育学》。大家认为,达本《教育学》取消了教育的阶级性和革命性,是为培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服务的。其中所主张的“智育第一”,否定社会主义社会有阶级和阶级斗争,取消无产阶级的政  相似文献   

3.
“千条万条,政治挂帅第一条”.这是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任何工作如果离开了政治挂帅,就会迷失方(?),遭到失败,或者犯严重的政治错误.什么是政治呢?“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反对世界资产阶级而争取解放的无产阶级的态度.”①“政治是指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不是所谓少数政治家的政治.”②所以,政治挂帅就是阶级的领导,就是搞阶级关系,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指明形势和方向,提任务,想办法。我们的政治挂帅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挂帅,也就是党的领导,因为“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③所  相似文献   

4.
(一)长期以来,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被简单地等同于政治性.文学意识形态理论的功能仿佛就是在政治上给文学作品定性,考察作品是哪个社会形态(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作家是哪个阶级的,或为哪个阶级所欢迎(封建贵族、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于是,从“文学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为命题推导出了“文学必须为政治服务”的论断,其极端形式是文化大革命中流行的“文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理论.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同志晚年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失误,炮制臭名昭著的“两个估计”,即“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而“把几百万、上千万的知识分子一棍子打死”。其实,“两个估计”只是“一个估计”,即把广大知识分子当成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而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云  相似文献   

6.
在“四人邦”控制文艺的时候,流行着这样一个公式:“典型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这是从江青炮制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记要》里的一句话脱胎出来的。“四人邦”的御用写作班子丁学雷秉承其主子的旨意,使劲地鼓吹过这个公式(见一九七○年五月八日《人民日报》文章《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典型》)。他们还利用当时所控制的报刊,组织文章,大力宣扬这个公式,拿着大棒和帽子宣布:谁要是不承认“典型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谁就是站在“剥削阶级立场”坚持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典型论(例如一九七二年五月十二日《人民日报》文章《从塑造典型看阶级论与人性论的斗争》)。这种靠文化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的情况,我们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我们通常说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具体所指就是民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要讨论这个矛盾是否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对资产阶级的现状有正确的、符合实际的估计和认识。什么是阶级?列宁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  相似文献   

8.
党的"八大"前后,周恩来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探索,主要涉及到三个基本问题:即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立场转变的客观过程与历史趋势;"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反右斗争以后,仍然应当实事求是地贯彻落实"双百方针",只有一小部分右派是坚持资产阶级立场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仍然属于非无产阶级的劳动阶层。其中,一以贯之的是如何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阶级定性与政治归属。由于历史原因,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探索总结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也反映出"八大"路线的最终中断是难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9.
121年前的5月,巴黎人民唱着公社诗人克勒芒的《樱花时节》投入了保卫巴黎公社的战斗。在“5月流血周”的最后一天,即5月28日,最后一批战士全部被反动军队屠杀在拉雪兹神甫公墓东北角的墙下。“公社战士墙”至今矗立在那里,牵引着一代又一代无产阶级革命者深思。一、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巴黎公社的主要经验,是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必须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列宁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是镇压、统治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是适应剥削阶级镇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判断失误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分子历来都不是独立的阶级,只能依附一定的阶级。因此,正确判断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就成为认识和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关键。毛泽东晚年把知识分子划归资产阶级范畴,这是一个原则性的失误,并成了他后来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关键因素。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判断失误的原因是复杂而多种多样的。总的说来有两个方面:对知识分子整体思想政治状况估计失误、匈牙利事件与反右斗争的影响,是导致毛泽东在这一问题上失误的现实原因;而他在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上的一系列矛盾与困惑,则是在这一问题上出现失误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历来十分了解和非常重视知识分子,在选集第五卷中,又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作了十分精辟的论述,并把它提到“逐步实行工业化的条件之一”(第49页)这样的高度。这是对知识分子政治地位的极大肯定,是对知识分子政治前途的极大关怀,是照耀在知识分子前进道路上的一座光辉灯塔。 在阶级社会里,任何统治阶级都必须有为之服务的知识分子,工人阶级也不例外。毛主席说:“无产阶级必须造就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这跟资产阶级要造就它自己的知  相似文献   

12.
虽然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出现过“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提法,但在1956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前,并未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笼统地视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帽子,是在中共“八大”戴上的。只不过,反右派运动之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一提法被广泛使用,并且强调知识分子属于“剥削阶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国统区,思想文化异常活跃,涌现了大量刊物。《生活》周刊就是其中的代表。其主编邹韬奋作为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经历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到无产阶级立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急剧转变。《生活》周刊的办刊方针也由“有趣味有价值”的以职业教育和职业修养为内容的刊物转变为“新闻评论性质的周报”、“主持正义的机关”,在抗战时期的上海处于舆论的先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红色知识分子”的培养问题上煞费苦心。他本寄希望于旧有知识分子能改掉他们的“小资产阶级”本性直接变成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但实践证明是失败的;他又把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自己的“红色知识分子”培养上,可是,这些成品或半成品的“红色知识分子”很快就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流合污”,成了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绊脚石”。于是毛泽东陷入了对知识分子改造---培养---再改造的无限焦虑之中,他甚至认为每隔七八年就要来一次思想文化上的“大革命”。  相似文献   

15.
怎样看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出现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这是当前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有些人,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用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对新生事物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总是认为“新的不如旧的好”,千方百计地诋毁和否定它。我们要以阶级斗争为纲,拿起唯物辩证法这个锐利武器,彻底批驳否定新生事物的奇谈怪论,“缜密地研究新的幼芽,极仔细地对待它们,尽力帮助它们成长”,努力做新生事物的促进派。  相似文献   

16.
《历史研究》一九七五年第一期发表了哲军的文章:《必须加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这篇文章在谈到阶级的涵义时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不仅是一个经济的范畴,而且是一个政治思想范畴,阶级和阶级斗争除了表现为经济上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外,还表现为政治和思想上压迫和被压迫、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因此,如果不用无产阶级扫帚把盘根错节形形色色的剥削  相似文献   

17.
知识分子不是一个“阶级范畴”,它只表明某些人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具有脑力劳动的性质。什么人是知识分子?一般而论:凡是具有一定文化科学和技术知识,靠自己的知识技能为社会服务,靠此取得报酬谋求生活的,都叫知识分子。一、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它是分属于不同阶级的一个阶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是分析凯恩斯经济思想及对两大支派论争的阶级实质。凯恩斯经济思想虽然对传统的庸俗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和变革,但其立足点仍然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并为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服务。两大支派论争的实质,并不是科学与庸俗之间的分歧,而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之间非本质的争斗,因而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多年来,这一理论与马克思的整个学说一起,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革命斗争的武器。发现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并不是从马克思开始的。早在法国复辟时代,历史学家就曾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论述过阶级斗争;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曾对各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  相似文献   

20.
学校按照哪个阶级的思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哪个阶级服务,这是教育成为哪个阶级专政工具的根本标志。列宁指出:“学校不仅应当成为一般共产主义原则的传播者,而且应当从思想上、组织上、教育上实现无产阶级对劳动群众中的半无产阶级的和非无产阶级的阶层的影响,其目的在培养能够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代人。”苏修版徒集团出于资产阶级专政的需要,完全背叛了列宁的教导,赋予苏修段育双重目的:一方面训练为资产阶级创造利润的恭顺奴仆,如规定职业学校培养“熟练的工人”,以提供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培养高踞于劳动人民头上的精神贵族,如高等院校则培养“专家”和“领导人”。为此,他们大肆鼓吹“智育第一”,大搞“天才教育”,宣扬“知识私有”、“读书做官”等等,把学校变成了修正主义的大染缸,资产阶级的教唆场。苏修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已变成了进入特权阶级的阶梯。一批经过高等学校培养的所谓“红色专家”,成为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专政的重要社会基础,有些成为苏修集团的大小头目,“这些人把知识当作专利品,把知识变成他们统治所谓‘下等人’的工具”。苏修利用教育复辟资本主义,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罪恶行径,戳穿了苏修所谓“智育第一”的虚伪性及其反动本质。他们总是“把资产阶级政治放在学校事业的第一位”,从各方面灌输修正主义思想,为官僚垄断资产阶级造就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