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风 《钓鱼》2009,(15):16-17
《钓鱼》杂志2008年第23期和第24期分别刊载了张铨先生“对调标量化公式的不同看法”和史为林先生“量化调标的简化和适用范围的拓展——也和文风钓友再商榷”的文章,作为对笔者“量化调漂分析”等文章的回应。为了验证“量化调漂公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两位先生都进行了细致的计算,特别是史为林先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阅读和理解笔者的文章,仔细地理清了原文中一些模糊不清以及表达不清的概念,对量化调漂公式进行全面验证,证实了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近读《集邮博览》2004年第4期武汉林振南先生的“黄州平信邮政附加费——一种自愿交纳的邮政附加费”文章(以下称林文),心中总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记得去年林先生在《集邮博览》2003年增刊(3)上发表的“河北平信邮政附加费”一文中也曾提到此事,其实笔者早就想谈一点个人看法,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回应,看来现在是澄清事实时候了。  相似文献   

3.
左贵臣 《精武》2008,(8):39-41
拿到2007年第十二期《精武》杂志.第一眼就能看到封面上的韩起先生.首读也是韩起先生的文章。以前对韩起先生的文章也读了不少。韩先生的一些武术观点“刺激”了我,使我也想把自己对武术的一些看法展示给广大的《精武》读者,特别是武术爱好者和研习者。  相似文献   

4.
“浮力”?     
尚立和 《垂钓》2005,5(5):54-55
下面的来稿还是关于“剩余浮力”的讨论的。自从本刊登出何蔚蓝先生、陈燕曾先生、李歌先生等的关于“剩余浮力”和“空心尾与实心尾浮标”讨论的文章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我们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有广大普通钓鱼人参与讨论的文章,无论观点对错,都是好文章。所以现将有代表性的文章缩略刊载,各抒己见,供大家讨论辩明。  相似文献   

5.
《精武》2010,(2)
问:2004年,先生的《大成拳问疑》如一连串重磅炸弹,震惊当时武坛。此后,便不再见先生对大成拳发表任何意见,请问这是怎么一回事?2009年,有人撰文说先生在文中提及的人物历史不是事实,是对一代伟人的诽谤和歪曲,至今先生仍不闻不见,不予回应,这又是怎么一回事?事情究竟如  相似文献   

6.
史为林 《钓鱼》2009,(14):11-13
《钓鱼》杂志2009·1(下)和2(上)分别刊登了刘定龙先生的文章《悬坠钓技术五十讲(21——22)》和张铨先生的文章《从“跑铅钓”到“走线钓”》,两篇文章都对“跑铅钓”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研究,读后很受启发。笔者在流水中使用过跑铅钓,对铅坠是否真正能在水底“跑”起来,“跑”起来是什么状态,因看不见,也没有细究过,钓友们都这么说,也就信以为真。读了两位先生的文章,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7.
李紫剑 《武当》2005,(2):26-26
《武当》杂志2004年第十一期上,刊登了《武术绝不等于政治》的文章,其中提到了两点,一是王芗斋先生从没有担任过日伪职务,二是马骥良先生根本不认识什么周佛海。  相似文献   

8.
马原年 《武当》2004,(4):32-34
看了山令誉先生的《以经典理论剖析时尚太极拳》文章以后,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9.
梁加辉 《乒乓世界》2004,(4):i004-i005
公元二零零四年三月:就是中国队以全胜战绩小组出线的那一天,我独自在BBS上徘徊,遇见allff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中国队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他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网友们比赛期间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柳树仁 《钓鱼》2005,(22):27-28
读了《钓鱼》2005年19期上马建华先生的文章《我对调灵调钝和钓灵钓钝的认识——同柳树仁先生探讨》之后,感触良多,最主要的是感觉写争鸣文章很难。我以平等态度老老实实和别人讨论,别人未必都愿意平等待我,有的人还要采取一些无中生有、指鹿为马的手法,令我有口难辩。为了分清是非曲直,我还是尽力而为,阐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常玉刚  吴大伟 《精武》2008,(6):41-41
2008年4月份的《精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署名辽宁省武术协会常委、辽宁省八极拳研究会副会长陈文祥先生的文章——(致《精武》的一封信)。文章站在“学术争鸣”的角度上,用犀利的笔锋对孟村吴氏及东北霍传八极拳进行了批评式的剖析,肯定地说.陈先生这种勇于谏言,敢于批评的精神是可贵的,  相似文献   

12.
古方 《收藏》2007,(8):94-99
近年来,古玉收藏日渐形成热潮,很多古玉收藏爱好者迫切希望学习相关知识,得到玉器研究专家的指导。为此,本刊特约请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著名玉器鉴定专家古方先生以问答的形式撰写系列文章,释疑解惑。古方先生多年来系统研究考古出土玉器,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了解古玉收藏现状,相信这组文章对广大藏友会有所裨益。也欢迎读者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编辑部将择要提请古方先生公开作答。  相似文献   

13.
鄢宇 《围棋天地》2006,(12):75-75
今年《围棋天地》第5、第7和第9期上,先后发表了江志鑫先生和陈祖源先生关于围棋起源尤其是“黑先白先”的争论文章,形成了《天地》创刊以来少见的争鸣,十分有趣。对此我有些个人愚见,也想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14.
再谈王芗斋     
瀚海鹤 《精武》2009,(10):56-57
最近看到车星辰所写之文章对王芗斋先生的武功及人品提出了质疑,而大成门人却不屑与之辩论反驳,我作为对意拳(大成拳)感兴趣的门外人出于公平之心,想要在此谈谈我眼中的王芗斋先生。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07,(3):178-179
朱浩云文章遭质疑 《收藏》2006年第7期刊登了上海朱浩云先生的文章《二十世纪书画领域的划时代人物》,作者认为,在中国山水画领域,20世纪划时代的人物当数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石鲁、李可染、陆俨少。在介绍黄宾虹的艺术成就时,作者配发了一幅名为黄宾虹《拟包安吴》的作品图片。这期杂志发行不久,这幅画作遭到黄山市书画收藏爱好者毕永和先生的质疑。  相似文献   

16.
纪念吴淞笙     
2007年12月23日,中国最早的九段棋手之一吴淞笙先生因病在澳大利亚去世,享年62岁。他的突然故去,让中国棋界和围棋爱好者悲痛不已。本刊特别约请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以及吴淞笙先生的老朋友贾小源先生撰写纪念文章,以此送别这位令人尊敬的前辈。  相似文献   

17.
看了2006年第五期《中国钓鱼》余政钓友文章《这是一条什么鱼?》和何川先生文章《奇怪的鱼,是重唇鱼,还是丁鱥?》,本人常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垂钓,经常碰到这种奇怪的鱼,如果判断没错,应是丁鱥。  相似文献   

18.
沙愚 《钓鱼》2010,(10):20-21
《钓鱼》杂志曾发表过刘定龙先生的《悬坠钓五十讲》和张铨先生的《从"跑铅钓"到"走线钓"》两篇文章。史为林先生读后深受启发,于去年第十四期《钓鱼》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让"跑铅钓""跑"起来》的文章,附和刘定龙、张铨先生,并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今天发表的文章是沙愚先生对史为林先生文章的不同看法。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本刊意见。  相似文献   

19.
师恩重如山     
张福华 《精武》2008,(5):55-55
适值本期《精武》即将付梓之际,山东太极拳家、山东泰安洪传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张福华先生匆匆打来急电:恳请本刊提供版面.刊登一篇为其恩师刘成德先生贺寿的文章。读罢其文后,编辑部全体同仁均为张先生尊师重道之情感动!为弘扬中华武术、表彰和激励重武修德的武林志士.本刊破例调换文章,在刘成德先生七旬大寿的五月,刊发其高足张福华发自肺腑的感恩之作《师恩重如山》,并祝洪钧生先生的得意门生、著名技击大师刘成德先生太极图永寿。桃李满天下!  相似文献   

20.
燕侠 《中华武术》2006,(1):50-51
十月的南京,全运会比赛激战正酣。紧张的采访之余,我们来到了范克平先生的家中。和范克平先生神交已久。2004年下半年,范克平撰写的系列文章《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写真》在本刊连载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范克平就采写了《将军从少林来——许世友习武传奇》《打出少林寺——访钱钧将军》等通讯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