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及其结构和性质,同所处的社会形态是相一致的。很显然,中国近代和现代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只因复习的方便,才把它们归纳成为这个专题的。(一)列强对华的经济掠夺外国列强曾使用了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文化的方式和手段侵略中国,但最终还是为了经济掠夺,并造成了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着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占有支配性地位。1 中国社会经济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迫清朝开埠通商,中国的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方国家开始疯狂地向中国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大增,英国人直接操纵中国海关的管理大权。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更深入更宽广,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陷入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阅读》2005,(1):42-46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1840~1842年为打开中国的市场,以中国人民发动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又于1856~1860年,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以及《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这一阶段列强侵华的主要形式是商品输出。主要手段包括发动战争、开辟商埠、控制海关等。侵华的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大门,  相似文献   

3.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一书认为,“通过《中法新约》,列强首次夺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表明了列强已开始对中国以资本输出的手段进行侵略。”不可否认,伴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商品输出为主...  相似文献   

4.
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自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到新中国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清除列强在华经济势力的100多年问,西方列强利用取得的特权,疯狂地对我国进行经济侵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掠夺资源是其主要手段。列强的经济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越来越呈现出半殖民地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一、近代中国五种经济成分的性质及地位1.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其发展趋势是走向解体,但其长期存在并占主导地位.是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权的经济基础,是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阻止中国进步的根源。因此中国要富强必须反封建。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在中国出现的经济形式。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是造成中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是怎样形成的?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半殖民地国家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以及各种权力掠夺,使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现上独立,实际上受资本主义列强操纵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丢失了独立的国家地位。半封建国家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使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产生和发展,但是并没有占统治地位,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完全封建经济的国家,而是半封建国家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改变了中国社会自身的发展方向。演变的大致过程是: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后,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走得更快、更深入,也更全面。首先,在经济方面:中国新的经济形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受到了刺激急剧膨胀,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伴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一些必要条件(市场和劳动力等)。另一方面,为了偿还对日赔  相似文献   

8.
一、主要知识点简表时间阶段特征殖民侵略经济变化政治斗争思想变化1840—1860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商企业产生农民阶级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新思潮萌发《,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1860—1901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近代化的开端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19世纪晚期资本输出洋务派办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地主阶级掀起的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领导的义和团反…  相似文献   

9.
郑观应国防思想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1842—1992)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实业家和改良主义思想家。他生活在西方列强不断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并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的时期。其以振兴工商,自强御侮为志,在长期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改良主义思想。其中,国防思想...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由传统的非法治向近现代法治社会转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的变迁过程;“身份社会”以自然经济为标准,自然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身份经济”,“契约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一个商品经济社会必然是“契约社会”;当今中国社会正经历从计划经济体制转换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型,随着新阶层的崛起与官本位的淡化,随着“铁饭碗”变成“泥饭碗”,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从差别待遇到平等待遇”、“从官贵民贱到平等主体”、“从国有身份到买断契约”、“从冤案昭雷到国家赔偿”等可喜变化l这表明,中国社会的等级身份体系巳发生在发生着深刘的变化,我国巳处在向“契约社会”的门槛迈进的历程之中。  相似文献   

11.
自一八四○年外国资本主义大炮轰开了中国古老的封建大门之后,中国社会内部的政治经济结构便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输入,打破了中国固有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动摇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经济基础,震动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由于外国列强肆无忌惮地攫取掠夺和封建统治者的昏愦无能,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一八五一年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太平天国革命终于爆发,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点燃起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打击资本主义列强的斗争烈火。广大农民的奋起,进一步打乱了封建专制的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12.
主题 1 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巨变●主题提示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的重要手段 ,中学历史教材在中国近代史部分重点介绍了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六次侵华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当前 ,霸权主义、帝国主义仍然威胁着世界安全 ,区域性战争此起彼伏 ,世界并不安宁 ,争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两大主题。吸取历史教训 ,认清帝国主义本质 ,对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在列强侵略和自身发展两种力量的作用下 ,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了全面的、深刻的社会巨变 ,其中最大的变化也是最本质的…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主要有破坏性的一面,但也有促进性的一面.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更多的掠夺,广大农民生活更苦,同时,中国社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延续几千年的小农自然经济体制解体,封建制度解体,由原来的闭关自守,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所以,鸦片战争在客观上又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商品社会.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中期前后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 ,迫切需要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不断拓展殖民地。而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成了其侵略的重要目标。此时 ,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已处于封建社会末期 ,危机四伏。经济上落后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政治上腐败 ,军队涣散、财政困难 ,阶级矛盾尖锐 ;对外闭塞无知。这就在客观上为西方列强的侵略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1 9世纪 4 0年代 ,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使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鸦片战争中…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的分析处理(一)教材内容人教版高中《中国近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上册第二章第五节。(二)知识地位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两条基本线索的一次重要交汇点,也是列强对华侵略方式——自由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和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两个阶段的分水岭,较明显地体现了自  相似文献   

16.
邵长峰 《新高考》2008,(1):28-32
一、全面认识专题知识 (一)全面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多元复杂的近代中国经济 (1)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长期居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封建的自然经济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17.
专题指导 本专题有两部分内容:(一)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加剧、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二)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建立总理衙门、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骗局,宣统帝退位。 本专题重点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联系,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方式及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难点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帝国主义开拓殖民地、争夺原料和产品销售市场及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紧密联系的。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即经济制度落后、政治统治腐朽,致使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社会带来深重灾难。(一)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加剧,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英、法两国为主的西方列强对外进行商品输出、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中国因经济、军事实力的严重落后与清政府的妥协投降,造成一败再败,签订了一系  相似文献   

18.
1 .鸦片战争后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A .中国东南沿海的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B .五口开始通商C .中国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遭到破坏D .中国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现象的认识。鸦片战争后 ,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其表现之一就是洋布畅销 ,“松太布市 ,销减大半” ,东南沿海一些专门以纺织为业的乡村 ,受到很大冲击。因此 ,正确答案是A。学生很容易选择C或者D ,原因就在于对题干中的“主要依据”缺乏正确的理解。2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时 ,清朝对外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宪政建设的社会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代中国曾开展过多次宪政运动,制定过众多宪法或宪法性文件,进行过多种宪政模式的探索和建设,但最后都失败和废弃了。制约近代中国宪政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方面的主要有: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市场经济的比重较小是经济因素;农民的数量过多而市民的数量过少是阶级因素;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主题是时代因素;列强的侵略和半殖民统治是国际因素。探索、总结这些社会制约因素和经验教训,对于当代以宪政建设为核心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是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840年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自身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