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孙彩虹 《红领巾》2004,(5):68-71
在日本,有关犯罪被害人的保护法制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从2000年开始,日本相继制定和修改了一系列有关犯罪被害的防止和犯罪被害人保护的法律,尤其是犯罪被害保护“二法“的出台,使日本在犯罪被害人保护法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二法“通过减轻被害人的心理和精神负担以及扩大被害人权利救济的各种措施,使被害人保护呈现出独立性、实效性、体系化以及对被害人和被告人进行平衡保护的制度特征.日本犯罪被害人保护法制度为我国构建被害人保护法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被害人问题是伴随着犯罪问题而存在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但长期以来被害人权利问题却未受到社会足够关注。二战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纷纷建立了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但却是我国刑事立法上长期存在的一项空白。本文在立足于我国司法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构建我国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论犯罪被害人的过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界对被害人问题的研究热情往往集中在保障被害人权利,反观对被害人过错问题的关注却显不足。近年来发生的邓玉娇案等刑事案件使我们认识到犯罪被害人过错在犯罪的产生、发展中作用很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犯罪人的定罪量刑。我国有关被害人过错的研究和立法除最高院的司法解释中稍有涉及外,刑法典中并没有被害人过错的条款,导致司法实践中刑罚适用的不均衡。笔者试图在加害-被害互动形成犯罪的刑法立场上,构建我国完整、系统的被害人过错制度。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追究犯罪和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而进行的,这是刑事诉讼法必须重视的主要问题之一。1997年新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虽然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有了很大发展,但事实上还存在许多不足,被害人的权利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很难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文章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及刑事诉讼被害人权利和地位的现实状况,从对现行法规制度进行完善的角度。尝试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被害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犯罪现象的出现而出现的。在当今社会中,犯罪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而被害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遭遇的痛苦难以言说。文章就如何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犯罪与被害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无被害人犯罪概念的提出似乎是对“无被害即无犯罪”的非难。本文认为,无被害人犯罪中的被害人不是绝对地不存在。该种犯罪形式上表征出无被害人,但实质上应当存在着隐性的被害人。针对无被害人犯罪,可以根据其具体罪质本体对社会客体状态的危害情况,分别实行犯罪化与非犯罪化。  相似文献   

7.
在被害人权利日益得到重视和保障的国际背景下,世界各国相继建立了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而在我国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犯罪人,被害人的权益往往无法得到有效救济,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和被告人的权利保护进行互相比较,在刑事诉讼法中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护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如何使被害人的权利得到一定的保障,并把被害人以及被告人各项权利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这是各国刑事诉讼法上进行立法及完善法规的一个必然趋势。通过对被害人的各项特征进行了合理的界定,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对我国的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现今其权利的配置情况和存在的各类问题,将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拟定出一套更加完善的措施法案,从而真正能够对我国的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传统刑事法把视角仅落在犯罪人身上,易忽略犯罪被害人的过错从而加重犯罪人的责任。然而,被害人也存在责任问题,认清被害人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犯罪被害人责任制度,意义重大。这有利于回归社会正义、也有利于犯罪预防路径的开拓。  相似文献   

10.
日趋严重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犯罪加害人与犯罪被害人同时为在校大学生的案件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借鉴现代被害人学的理论成果,深入研究当今大学生作为潜在犯罪被害人自身存在的被害条件,全面揭示大学生的刑事犯罪被害性,并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大学生犯罪被害预防措施,是有效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刑事案件撤销导致刑事诉讼程序终结,可能使被害人追诉请求落空,导致被害人"二次被害"。从被害人视角看我国刑事案件撤销制度,它完全就是一个由侦查机关按照行政程序作出刑事决定的过程,既剥夺了被害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又限制了被害人获得救济权,有悖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因此,应当借鉴域外先进做法,按照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进行改革,加强撤案过程中被害人的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刑事起诉阶段听取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意见,是保障被害人人权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充分的理论根据。无论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诉讼法都作了相应的规定。但在我国,由于立法的原则规定和程序性后果的缺失,这一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常常被任意简省和取消,严重侵犯了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陈述意见权,应当完善。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归责要件及免责事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倩 《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2):63-67
美国法院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案件时主要依据四个要件确定责任主体.首先被告有保护原告不受非寻常危险的责任;其次疏忽行为必须是违反了合理注意的标准;再次疏忽行为与伤害结果必须有必然因果关系;最后存在具体的伤害结果.而责任主体具有抗辩的权利,即责任主体免责,免责事由包括:政府免责、受害人过错、风险自负以及不可抗力等.  相似文献   

14.
宪法具有最高效力从形式上本源于宪法的自我授权,但这种自我授权并不当然地保证宪法最高效力的实现,宪法要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人民体认,就必须保证宪法具有正当性。宪法具有最高效力在实质上本源于保护人民权利的需要,它的效力的最高性是“高级法”观念物化的需求,是实现人民主权的需要,是人权保障的法律归宿。  相似文献   

15.
"同命不同价"现象,一直为我国社会公众所诟病,具有很大争议。死亡损害赔偿不是生命按质"定价",并非对生命权本身的救济,它应是对因侵害生命权所引起的各种现实利益损失的补偿。死亡赔偿应给予受害人更多的经济财产赔偿,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加强公民对他人生命权的敬畏,防止肆意侵犯他人的生命权,这应是我国立法政策的法治取向。  相似文献   

16.
辫诉交易制度起源于美国,并为德国和意大利等诸多发达国家所借鉴。建立辩诉交易制度有利于保障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有利于提高办案效率。同时,辩诉交易制度的确立还应建立和完善我国刑事制度的相关性措施:建立司法审查机制,完善的辩护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蒙古国对被害人的保护在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应当借鉴蒙古国先进的立法经验,从实体法和程序法角度确立被害人的知情权和上诉权,并进一步完善被害人的自诉权,从而构建我国的被害人权利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8.
论公立学校的行政法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目前把公立学校定位为事业单位 ,行政法律地位不明 ,使得学校管理行为在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等基本人权时逃避了司法监督 ;实际上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条文中 ,公立学校都具有行政主体地位 ,尤其在特别权力关系理论遭到抛弃、人权意识勃兴的时代里 ,司法对学校管理行为的适当介入是教育兴盛和人权保障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在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缺陷日益暴露出来。结合中国司法现状,废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张并非是最佳选择。从保护被害人民事权益的角度入手,针对几类特殊案件,尝试构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独立启动机制,从被害人及司法机关两个角度对这一机制作必要性分析,并且从诉讼的构成、证明、目标3个方面对这一机制设置作可行性分析,从制度体系上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独立启动机制的适用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0.
共同危险行为制度之价值在于为受害人提供充分保护,但不能因此而漠视共同危险行为人的正当权益。共同危险行为人的确定应符合相应的条件。过错应作为共同危险行为的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倒置不能免除作为原告的受害人承担其应有的举证责任。共同危险行为人内部应根据过错程度分担责任份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